1、第 1 页 共 4 页惠济区小学数学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评比活动通知各中心校及局直小学:惠济区小学数学学科“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评比课题如下:低年级1、有几枝铅笔(一年级上册 第 2223 页)2、桌子有多长(一年级下册 第 1415 页)3、儿童乐园(二年级上册 第 45 页)4、快乐的动物(二年级上册 第 4647 页) 5、过河(二年级下册 第 19 页)6、认识角(二年级下册 第 6769 页)中年级1、有多重(三年级上册 第 1819 页)2、什么是周长(三年级上册 第 4445 页)3、分一分(一) (三年级下册 第 5354 页)4、路程、时间与速度(四年级上册 第
2、 6263 页)5、小数的意义(四年级下册 第 25 页)6、方程(四年级下册 第 8889 页)高年级1、探索活动(一) 平行四边形面积(五年级上册 第 2324 页)2、分数基本性质(五年级上册 第 4344 页)3、体积与容积(五年级下册 第 4142 页)4、圆的周长(六年级上册 第 1113 页)5、比的应用(六年级上册 第 5556 页)6、正比例(六年级下册 第 1920 页)要求各单位于 4 月 20 日前,按惠济区小学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方案评比活动实施办法把评出的教学设计交到 5209 房间侯英敏老师处,电子稿发送到。惠济区教研室2011 年 3 月 21 日说明:附
3、件 1 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附件 2 为行为动词举例;附件 3 为目标续写范例;附件 4 为学习过程叙写案例。第 2 页 共 4 页附件 1:惠济区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课题:*【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小学 *【教材】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年级*册第*单元,第*页【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内容分析】主要包括:本课主要内容,知识间 的前后联系及地位,本 节课 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习 重点的确定等。【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 兴趣、学 习
4、方式及教学难点的 预设等。 【学习目标】 (以学生为主语)目标表述中要包含:行为主体、学习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评价设计】应包括:评价题目及设计意图。评价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 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1.主要包括: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 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 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 或提出任务, 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 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2.提倡以问题链(大步问题与小步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附件 2:行为动词举例层次 用来表
5、示此种能力的行为动词识记描述、认出、界定、命名、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标明、指出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整合、推断运用使用、解决、证明、建立、示范、发现、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说、说明、修改、定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 选出、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剖析、综合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重组、筹划第 3 页 共 4 页评价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的价值、对比、评论附件 3:【学习目标】1.能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附件 4:环节 学习过程 提示生疑(5 分钟)问题 1.我班第一、二组同学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学生 A B C D年龄 13 14 12 13第二组学生 E F G H年龄 14 13 12 14用你学过的知识来判断:上面两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同学的年龄比较小?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问题 2.若四个数是 你如何表示它们的平均数 ?,4321x 用身
7、边的经验,结合小学学过的平均数知识引入重点在第二、三两个问题上次;注意自学指导;请两学生板演,由其他同学点评,并且给出评价标准.释疑(25分钟)一、何为算术平均数?问题 3.如果给出 n 个数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平,21n均数吗?问题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吗?二、何为加权平均数?问题 5.在实际问题中,只知道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还是不够的,有时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阅读课本 P252253,(在白板上打出)自学指导:看懂并知道什么叫做数据的“权” ;知道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注意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三、权的变化会带来
8、什么样的结果?问题 6.对比课本例题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在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要对各个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进行综合评定.现有 A、B 、C 三人,他们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学生 A B C期末成绩 77 90 72课堂表现 55 79 75平时作业 93 50 72(1) 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算术平均成绩确定名次,那么谁是第一名?(2) 为了有侧重地进行评价,突出平时期末成绩,我们将期末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得分按 5:3:2 的比例重新排名,那么谁是第一对问题6 的两种结果作对比,加深印象和理第 4 页 共 4 页名?问题 7.借助上面的做题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三项测试成绩
9、的权分别是什么?(2)什么是加权平均数?简要说明为什么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解提高(10分钟)四、加权平均数有何用处?问题 8 假如你是某公司经理,欲招收一名职员,从学历、经验和撰写个人简历的态度等三个方面对甲、乙、丙三名应聘者进行评价,如果如下:甲 乙 丙学历 7 9 8经验 8 7 7撰写个人简历的态度 6 8 5如果将学历、经验和态度按 1:2:2 的比例来确定各人的最终得分,看看你会录用谁?评价标准如下:正确列出算式4 分;准确计算 . . 4 分; 步骤规范2 分.老师要关注学习结果与目标达成的情况,确定还需要提醒什么。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老师给出评价标准;2.学生参照评价标准互评,组长报告评价结果;注意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有哪些?2、学生还有哪些困惑?3、你能否至少举出三个生活有关平均数应用的实例? 作业 课本 P253,第 1、2 、4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