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胡潇.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3996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胡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胡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胡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胡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胡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奎香中学: 胡潇摘要 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交际的基础工具。伴随着“文化教学”的观念逐渐深入英语课堂及人们对英语教学认识的提高,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列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同时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五大构件之一。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最高阶段八级目标描述中,还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关键词 文化差异、跨文化教

2、学原则、跨文化意识培养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须的。近几年英语考试命题提供这样一个信息: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分别从文化及差异、英语文化教学原则、跨文化意识

3、和能力培养等几大个方面,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一、英语中常见的口头言语方面文化差异的分析 II(一)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1.称呼语:在汉语中我们一般用“姓 + 头衔/职务”的称呼方式,如“Li院长” “Zhang经理” ;但在英语中,却是用“Rank/Post + name”的称呼方式,如“Principle Li” “ Manager Zhang”。在英国,对中小学教师通常的称呼方法是:Mr./Ms.+姓,所以我们可以称呼“胡老师”为 Mr./Ms.Hu。 2. 问候语(Greetings):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了?” “你出去了?” 、“你吃饭没有啊?

4、”这只是打个招呼而已。而英语这样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前两句,他们的回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关你什么事)!而后一句他们会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英美人见面时常用的是 Hi!或 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再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 (二) 、 生活习性文化方面的差异1.私事与关心(Privacy and concern):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一样。对他人私事的干扰,就好比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避免去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你多大年龄?) A

5、re you married or single?(你结婚了还是单身?)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你一个月赚多少钱?)Whats your religion?(你信仰什么宗教?)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你在忙什么?)等等。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 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 而他们很重视隐私,不愿别人过问个人之事。2. 称赞与谦虚(Praise and modest):III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称赞和夸奖时,总是客气

6、地说“我不行” “一般般”“还行” “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而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他们会毫不客气的用“Thank you(谢谢) ”来作答。(三)社会交往文化方面的差异 1. 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打电话的对话,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 speaking.” ,而不是“I am .”;要说:“Is that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speaking?”,“Whos this /that (shpeaking)?”而不是说“Who are you

7、?” 。谈话结束时,英美人大多会说“Thank you for calling.”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人打电话一是要花钱,二是要花时间。中国人没有说“谢谢你打电话来”的习惯,所以有时候会给英美人留下“无礼”的印象。2. 社交礼节(Social contact formality):以 please(“请” )为例,在某些场所我们不宜用 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美国人不说 please,一般说:After you。但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用 You go first,这也是不恰当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 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

8、please。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求实应用原则IV求实应用原则就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选取的文化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与日常生活交流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和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密切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第二,比较融合原则比较融合原则就是通过比较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用融合的方式把跨文化意识教育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运用英语的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跨文

9、化意识教育。 第三,参与体验原则参与体验原则就是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直接参与跨文化交际,在亲身参与的跨文化交流体验中感知英语文化,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形成跨文化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平等的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跨文化交际态度。三、那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一)在词汇学习中寻求文化信息在教学生学习单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重要单词的用法及区别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吃透。结合语言文化,多带着学生欣赏课文中单词的妙用、巧用。如学习 peasant 农民一词,如果你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会不高兴。因为“农

10、民” 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 peasant 在英语中往往是贬义词,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而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 farmer。再如说“龙”在中国V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的圣经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 “,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 “Four dragons of Asia”。又如中国人一般形容人笨用“猪” ,而西方人却说 as stupid as a goose。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却用“green with envy”表示等等。又如“a lucky dog”在英美国

11、家是用来夸人的,应该翻译为“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又例如, “take French leave”,直译是 “法国式的告别”,但绝对不能译为“法国式罗曼蒂克告别”。为什么 ?因为其原意是 “未经允许而脱离工作岗位;擅离职守;不辞而别”(leave ones work,duty,etc.without permission) 。这是有出典的。在 18 世纪法国社会的宴会或晚宴中流行着一种不告而别的风气,如, “Im sure I saw you at the party last night,but you were now here to be found when I wanted to

12、 talk to you.Why did you take French leave?”(我肯定昨晚在聚会上看到你的,但后来要找你说话的时候却不见人了。你怎么不辞而别啊?)因此,在进行这类词语教学的时候,只有将词语背后的文化信息告诉学生,并作适当分析,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其意义。可见,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容的文化因素,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体现文化的用法。 总之,让学生在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词汇的记忆,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使英语教学生动活泼并富有深度。 (2)、在听说训练中渗透文化在给学生进行听力训

13、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对听力内容实涉及的文化先进行了解,然后进行听力的训练,这样学生们就能很好的完成所呈现的听力任务。听力的时候有意识,让学生听本土英语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语言文化差异。VI(三) 、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许国璋教授曾经说过,只有通过读,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的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只凭一本教科书是很难真正打开学生英语学习之门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因此,英语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

14、常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语报刊和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让他们通过广泛的阅读,从不同的读物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在选材方面,一是要使所选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使所选材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知识,汲取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在编织自己广阔的英语知识网络的同时,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建立起一种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例如欣赏这段话,有一篇阅读是这样:

15、“Why dont you go to church?” Asked the minister of the nonchurch goer.“Well, Ill tell you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church they threw water in my face, and the second time they tied me to a woman Ive had to keep ever since,” “Yes,” said the minister, “And the next time you go theyll throw dirt on yo

16、u.”要充分理解这个语篇才会知道:一、“他们把水浇在我脸上” 一句。它实指父母将新生婴儿抱到教堂受洗礼时,牧师将水浇在小孩脸上。二、“ 他们把我和一个女人系在一起,从此以后,我一直得照顾她”此句暗指在教堂举行婚礼。三、“他们要向你身上撩土” 。它指西方人死后由牧师做最后祈祷,向棺木撩土再进行埋葬的背景知识。如果阅读者不熟悉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导致理解受阻,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幽默。只有了解其文化之后才能真正了解其含义。VII可见,影响阅读能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做题技巧,而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因为文化包含着很多历史、宗教等知识。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他们讲解一些外国

17、历史、风俗、最新科技等文化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四)、在影视教学中感受文化知识 互联网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利用多媒体适当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选学必要的国外音像教材,能起到把真实的英语学习引入课堂,把每个学生带出国门 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体验跨国文化,提高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如:西方节日习俗、中西方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在学习有关课文时,除了运用“对比法” 、多媒体手段以外,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逐一

18、让学生了解。同时,通过这些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在课外教师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如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剧为依托,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外国录像、电影,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

19、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VIII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初中阶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年;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年;3付丽芳,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报告” ,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年第 4 期.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