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疑“少年院士”名校教学巡展“中国少年科学院在京成立,并有 13 名少年科技爱好者当选为首批院士.“初闯这条消息,我还以为是在开玩笑,因为“院士 “这个称号在我心目中是那么崇高,相信不会轻易授予的即便是前面加上“少年“ 这个定语 ,分量也很重.消息是这样描述“中国少年科学院 “的职能的:“开发活跃校外科技活动,引导和教育全国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 从报道中实在看不出这“ 中国少年科学院“和遍及全国的“少年宫“ 和 “少年科技小组“有什么区别除了有个听起来来头更大的名称以外.当然相似之处还是有的,电视镜头中那 13 位“中国少年院士“ 那正襟危坐 ,少年老成的严肃神态,跟
2、中国科学院 604 位功勋卓着,德高望重,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院士们还是颇为相似的.我所质疑的并非是这些“中国少年院士 “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优秀的现在和和美好的未来;更不是在质疑开展少年科普活动对于科教兴国的必要性,而是不理解为什么这项本来应该踏踏实实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戴上了一顶如此大而空的高帽子.这难免有“花架子“之嫌.现在社会上有种不良风气,重名头,喜炒作,追求轰动效应,.承诺制“在一些地方的变味就是一例.而在高校,大嗡大哄之下,“教授“,“博导“呼啦啦冒出一大片,使人不由得怀疑其中是不是也混有假冒伪劣.而现在,中国科技界最后一个还有着良好社会剩余的称号,也开始被“染指“.“ 院 f“I爵
3、眦 W 硼硼 42士学生,一名.,是“ 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根据中科院院士章程,只有“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系统性,创造性重大贡献的教授和研究员“才有资格当选为院士.现如今,有“中国少年院士“作样子,过不 I,几年,焉知不会冒出各种打擦边球的“ 儿童院士“,“县乡院士“,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 中国 xx 科学院 “?即便是这些名目繁多的“院士“ 都有真才实学,所带来的后果恐怕也只是 “院士“ 的贬值 .少年科普的目标是普及,是发动全国 3 亿少年儿童都投身科学,而不是先来命名 13 位“少年院士“(在国外类似的组织叫做“未来科学家联谊会“, 名字虽然没有“ 科学院 “响亮,却听起来叫人服气,也长劲).这种做法实在不能有效吸引大多数少年儿童.真不如用有限的资金多办几场科普展览,给破旧的少年宫添个像样的地球仪什么的;毕竟科普活动除了 13 位“少年院士“, 更需要 3 亿乃至 13 亿科学爱好者的参与.对于“ 中国少年院士“ 们,这显然褒奖过度的称号也没有什么好处,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即是前车之鉴.即便这些“少年院士 “能够正确对待荣誉,身上过重的不恰当的荣誉也是他们成长的障碍.十二三岁的年纪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所带来的后果恐怕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此文曾刊发在南方周末头版,并在年终“周末茶座“ 优秀杂文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