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35194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其与实施有效性的关系丛志豪东方科技学院 08 级金融 6 班 200841907613摘 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笔者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有效性1998 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影响,我国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明显特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最主要的是货币政策

2、和财政政策。2008 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 4 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这次也是中国 10 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进一步的深化,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更是以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特殊身份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货币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本国经济的发展,在这样

3、一个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3 年以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199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5 年 3 月,公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把这一货币政策目标以

4、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就从本质上坚持了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这一单一目。 1998 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 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二、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前几年相比,至 10 年开始近几年的货币形势更加复杂,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如何妥善处理好通胀压力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关系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问题。由于 2009 年的货币高投放和信贷高增长,2009 年 11 月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由负转正,上升了 0.6%,增速超出人们预期;12 月通胀率进一步攀升至 1.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 则首度由负转正;2010 年 1 月,CPI 虽然上升幅度低于上年 12 月,为 1.5%,但 PPI 却上升了 4.3%,为去年以来首次超过 CPI,表明通胀压力正在释放,工业品开始成为通胀的推动因素,而且这种因素很可能会由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攀升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而得到强化。从 M1、M2 长期波动曲线和物价走势看,大体可以将货币政策分为四种类型:从紧(货币供应量增速小于 15%)、稳健(15%20%)、宽松(20%25%)和扩张(25%以上)。每

6、当货币供应量增速进入宽松区间都会引起通胀率上升(有一个滞后期),进入扩张区间则会带来严重通胀,而且延续的时间越长通胀率也越高。例如在1984 年1987 年和 1991 年1995 年期间,M1 和 M2 增速都超过了 25%,在紧随其后的 1988 年1989 年和 1994 年1995 年,便发生了 17%以上的恶性通货膨胀。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延续了 5 年之久,由此导致 CPI 上升了 24.1%,为改革以来最高。1997 年2008 年的 12 年间,M1 和 M2 增长率大体围绕着 15%的中位数上下波动,物价也因此而保持基本稳定。但是自 2009 年 3 月起

7、,M2 增速突破25%,7 月起 M1 增速突破 25%、10 月起突破 30%,增速明显偏快,通胀压力继续上升。未来 CPI 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延续的时间。尽管近 10 年来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会分流部分多余货币,但如果货币供应量持续保持在 25%30%左右的高位,通胀率突破 5%仍将难以避免。另一方面,目前尚不能断言世界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影响,进入复苏周期。尽管在各国政府规模空前的金融救援或者经济刺激的措施下,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 2010 年仍然存在诸多变数。高失业率、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造成全球实体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债台高筑的美国为应对危机开动了印钞机,

8、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冰岛、拉脱维亚、爱尔兰、迪拜、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出问题。近期英国、比利时等此前被认为相对强健的国家也开始引起市场担心并造成国际信贷市场和资产市场的波动。未来德国、英国等欧洲核心国家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前景尚不明确。这种状况,无疑对全球经济复苏十分不利。近期欧洲某智库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全球体制性危机可能进一步恶化。一旦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率先恢复的中国经济势必会受到冲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大量投入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供给仍然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抑制通胀与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可能会成为两个相

9、互冲突的政策目标。(二)、如何调控资产市场,避免出现过大泡沫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刺激经济,多个经济体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资金流动性大增,大量资金流入亚洲新兴国家,刺激资产市场投资活动。在中国,2009 年投放的巨量信贷有相当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这些资金或者已经进入资产市场牟取短期收益,或者蛰伏在银行体系等待资产市场更好的投资时机。因此,2010 年不仅通胀压力较大,而且资产市场也仍然存在着泡沫继续膨胀的风险。2009 年尽管信贷规模巨大,但上证指数一直在 3000 点左右徘徊,并没有因资金充裕而出现暴涨。虽然个别市场泡沫严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一度

10、高达123 倍多),毕竟市场规模小而无碍大局。股市的稳定表明政府调控能力在提高,其主要手段,就是利用融资、再融资,对泡沫进行稀释。因此,除非重大因素出现变化,2010 年股市应该不会出现大的泡沫,资产市场的风险仍然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新年伊始,海南房地产市场在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即出现大量泡沫,房价一路飙升,甚至还出现了房价每天上涨 1000 元/平方米、一天几次变动价格的高温行情。目前在政府的强力调控下,房地产市场开始趋稳,有些过热地区房价出现回调。但是一旦经济出现二次回落风险,需要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打压泡沫的决心有可能发生动摇。

11、(三)、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炒作再度升温,并得到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呼应。随着我国出口情况的改善,日本、部分亚洲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加大。在某种程度上,人民币汇率正在演化成为政治问题。2 月 25 日,美国参议院 15 位议员联合上书美国商务部,认为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处于低位,以此在对外贸易中获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放言要与中国打贸易战,MIT 商学院教授约翰逊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威胁要把中国操纵汇率放入今年 4 月的财政部评估报告。华盛顿一家研究所甚至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了 40%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也推波助澜,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

12、,并被严重低估,中国应使其汇率更具弹性。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我国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肯定会遇到一些经济贸易摩擦甚至其他报复性措施;如果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则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热钱涌入和资产价格上涨。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看,货币升值通常会导致资产市场价格上涨。国外热钱的升值预期,会吸引投机资金流入,从而推高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如果能够容忍一个较高的通胀率(例如 5%8%),就可以间接地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因为巨额贸易顺差会因为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相当于实际汇率上升)而减少。当然与直接升值相比,通胀率影响实际汇率的过程较长

13、,有关因素也更加复杂。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让人民币升值还是保持汇率稳定,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总之,近几年中央银行将面临货币政策的两难处境:过紧可能影响经济复苏,过松则助长泡沫和难以抑制通胀。而且随着刺激政策对于经济复苏驱动力的逐步弱化,如果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没有跟上,这种两难的局面将会更加凸显。因此,时机和力度的把握成为考验央行调控能力的关键因素。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2010 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 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奠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同去年相比,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

14、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问题,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灵敏有效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我想先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分析货币政策有效的条件。 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金融机构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金融市场建设和中央银行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基础和政策因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就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要求央行比较强大,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能有效地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

15、系起来,并能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款业务;其二,在金融市场方面,要求一个市场容量大、信息传递快、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持续的货币市场和一个规模较大、竞争充分、市场一体化程度高、运作效率高、市场预期良好的资本市场,要有比较完善的金融机制;其三,在金融机构方面,要求商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企业真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为约束,以客户为中心。其四,在微观经济主体方面,要求工商企业是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居民个人具备较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

16、”的间接传导体系。但在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存在的诸种障碍却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微效。这里仅就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做简要分析。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我国虽然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控制、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但是我国仍然是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同时,使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难以发挥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此外,在公开市场上,由于资金宽松导致央行收回资金容易,投放资金困难;在外汇市场上,外汇储备受贸易逆

17、差影响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约束,央行只能被动地买卖外汇,银行结售汇差构成了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数量限制,导致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控制乏力,利率机制作用难以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 2001 年底我国加入 WTO 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有专家专门就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了分析,他们从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入手,根据 M-F(Mundell-Fleming)模型,得出结论:在固定汇率制下,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大。 从而进一步推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开放度与经济

18、增长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降低。 四、结束语在假设其前提基本正确的情况下,根据以上推断,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应开放经济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准确把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整;在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以提高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更多地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立主从制度上创新,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1999-08. 2 崔建军.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 河南金融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3 张承惠.我国 2010 年货币政策取向. 人民论坛(2010 年第 8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