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力学实验综合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3435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力学实验综合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力学实验综合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力学实验综合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力学实验综合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力学实验综合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在复习实验与探究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实验的复习 二、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 三、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型实验的复习 分类 测量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力 学测长度 测时间 测速度 测体积 测质量 测密度 测力(测拉力、重力、摩擦力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 二、教材中的力学实验1、研究物理量影响因素类:实验的原理: 滑动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动能、重力势能。(1)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

2、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 A,并使其作 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1所示根据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为 N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假设与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评 估 交流与合作一、实验探究的几个环节(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变为原来一半她由此得出:滑

3、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过程存问题 (3)后交流过程,小华发现有同学将该改成了如图 2 所示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 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装置以后好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 、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 , 进行如下实验: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 A;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 B;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 上铁锤,如图 C。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

4、的材料?(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3)由图 A 和 B 可得结论: (4)由图 B 和 C 可得结论: 2.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a) 、 (b)所示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 、 (b)可得出结论 此后该同学又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其原因是 (1)在上述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 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 pc,则 pb pc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 (3)比较上述实验(b

5、) 、 (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液体压强1.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呢?”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不论轻压还

6、是重压) ,发现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比较 c、d 图实验,说明 ;(4)比较 d、e 图实验,说明 (5)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是否相等,他应如何操作,说出你的方法: (6)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 ,得出金属盒在 30mm 深处水的压强是 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 Pa(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为 28mm) ,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2.在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1

7、)图 a 所示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 (2)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计下压强计 U 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3)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酒精老师告诉小明酒精的密度小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如图 b 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 U 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 h 甲 和 h乙 她发现 h 甲 h 乙 ,于是认为

8、乙杯子中盛的是水老师指出小明的实验过程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使 h 甲 h 乙 (选填“” 、 “=”或“” ) ,则 的一定是水(4)动能1.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l:让钢球从斜面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 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 S1;步骤 2:让钢球从斜面 B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 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 S2: 步骤 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 A 点

9、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 S3。(1)比较 v1、v2,可知 vl_V2(选填“” 、 “/=)。(4)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弹性势能 E 弹与压缩量 x 正比(成/不成)。3.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弹簧的材料有关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 A 和 B(长度和粗细相同) ,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实验次数 使用的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

10、的长度/cm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 A 5 S1 弹簧 A 8 S2 弹簧 B 5 S3 弹簧 B 8 S4(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 法的是 (填序号)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影响电 磁铁磁性 强弱的因素”(2)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将弹簧 A、小球、木块按如图安装好;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 5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S1;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 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 比较分析实验数据 和 ,得出结论(3)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

11、化成小球的 能(4)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试验次数和 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2、研究物理原理类: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杠杆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为 0.5N,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2)根据实验数据,画 L 随 F 变化的图像。(3)此实验中弹簧长度 L 与拉力 F 的关系是_.2.小明同学利用健身拉力器进行体育锻炼,发现拉力器是由几个相同的弹簧并列连接在拉手上,连接的弹簧越多,拉开时就越费力他想: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需要的拉力与弹簧并列的个

12、数一定有什么关系他找来几个规格相同的弹簧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按图中甲、乙、丙装置的三种方式多次实验(实验中保证不损坏弹簧) ,记下拉力大小和对应的弹簧伸长量如下表弹 簧 的 长 度L/cm钩 码 对 弹 簧的 拉 力 F/N 54321实 验 次 数弹簧伸长量/cm 1 2 3拉一根弹簧的力 F1/N 0.5 1.0 1.5拉二根弹簧的力 F2/N 1.0 2.0 3.0拉三根弹簧的力 F3/N 1.5 3.0 4.5(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根弹簧所受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越 ;伸长相同的长度,两根并列连接的弹簧所需拉力是一根弹簧所需拉力的 倍(2)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伸长相同的长度,n

13、 根并列连接的弹簧所需拉力是一根弹簧所需拉力的 倍3.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图 A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N 的情况下,弹簧的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2)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3)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2)杠杆的原理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2)实验中共有 6 个钩码

14、,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 2 格的 A 处挂了 3 个钩码,如图 21 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 A 向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 )移动 格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15、,这时杠杆将 (填“保持水平平衡 ”、 “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3)有这样一句话“托盘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实际上使用天平经常同时用到砝码和游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砝码的质量(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 钩码总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指针位置/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8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

16、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如果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 调(2)调节好以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 如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通过调节钩码的 或 来实现,而不能再调节(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空气中的重 G /N物体在水中重G/N物体在水中受浮力 F 浮/N空桶的重 G桶/N桶和排水的总重G 总/N排开水的重G 排/N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F 浮 = GF 示(或 F 浮= G 排) ;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等;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探究方法。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17、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 27 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 3。(g 取 10 Nkg)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图 27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

18、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 123 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 34 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 29),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4.牛顿第一定律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

19、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 6水平板面 木板 木板 木板 铺棉布的板 铺棉布的板 铺棉布的板高度 h/m 0.20 0.40 0.60 0.20 0.40 0.60水平距离s/m 1.00 2.00 3.00 0.50 1.00 1.50(1)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2)让木块总是从同一高度滑下来,是为了使木块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2)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在探究“力对物

20、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 相同(2)由图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慢(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 ,那么小车将 (4)科学家经过大量类似实验,总结出了 定律,此定律的内容是一切 的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个定律 直接由实验来证明(选填“可以” “不可以” ) 3、测量物理量类:测密度、测大气压

21、的值、测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测人爬杆的功率。(1) 测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测量前: 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 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的红线处。(2)测量时: 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或者调节游码,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内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指示的质量值。1.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1) 测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天平如图 6 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首先_,然后_,直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2)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当天平右盘内所

22、加砝码和称量标尺上游码所处化置如图 6 乙所示时,天平恰好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g。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 克;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厘米 3,密度是_厘米 3。3某同学想将量程为 010N 的弹簧测力计改 为密度秤。他的操作如下: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在塑料杯中装满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在塑料杯中装满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杯中水的质量为 k

23、g,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kg/m3,他设计的密度秤的量程为 0 kg/m3 (g 取10N/kg)4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试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_g,体积为_m1 ,牛奶密度为_kg/m3。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这样调整顺序的好处是_。5.小明为了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D将

24、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E将小矿石从水中取出,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1)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甲所示;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 = kg/m3。(2)按照这种方法测出的小矿石的密度会比实际值偏 ,原因是 。(3)小明所采取的实验方案除了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之外,还可能造成另一不良后果,即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6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浮力知识之后想利用已学知识测量氢气的密度,他们利用一只大气球、细线、量筒、天平、一只桶和

25、 脸盆去测量。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1)利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得没充气的气 球和细线的总质量 m1=2g;用纯净的氢气 给气球充气,用细线系好气球口,并将气球系在一个 50g 的铁块上放在天平左盘里,此时铁块和气球对托盘的压力_(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铁块和气球的总重力。向右盘中放入 2 个 20g 和 1 个 5g 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恢复平衡时游码如图所示,此时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_,(2)将桶装满水放进一只空的脸盆内,将气球小心地浸没水中,再利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刚好为 4.4L。该小组同学测量的氢气密度应为_,这与“在常温和 1 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密度为 0.09Kg/

26、m3”有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在常温与1 标准大气压下空气密度为 1.29Kg/m3)测大气压的值1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 16所示,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方案设计】(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 D;(2)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的大小(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 ,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瑞瑞同学说:在

27、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 、 等问题,尽管我嫩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P= (用字母表示) ;实验 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 进行测量。2. 老师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是 760mm 汞柱, 如图所示(1)玻璃管的上方应该是 (2)若将玻璃管倾斜一些,对实验结果 影响;(填“有”或“没有” )(3)若将玻璃管上提一些或向下按一些(玻璃管不离开水银面) ,对实验

28、结果 影响(填“有”或“没有” ) ;(4)若在做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顶端打破了,则管内的水银面将 (5)若实验过程中,不论将玻璃管怎样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整个玻璃管,则原因是 测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测机械效率原理: =W有 /W总 ; 实验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 斜面等)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等;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探究方法。1.在“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图 10 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1)前三次实验中,第_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 是_J,总功是_J,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为_。

29、(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 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是否有关。2.某同学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1)他所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滑轮,细绳,铁架台,直尺,钩码,还需_(2)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请认真填写所缺少的部分(3)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该做_运动(4)同学乙观察并分析了甲的实验后,认为甲的实验中,可少用一种器材,少测两个数据也能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和甲讨论并经过老师的认定,他的方案是可行的,请你分析一下,去掉的器材是什么?少测哪两个数据?答:去掉_;少测两个数据是_实验中同学们又提出了下列假设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

30、重有关假设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假设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假设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滑轮组绳子股数有关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并将实际数据填入下表 (不填写机械效率)(5)根据实验_(填、)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被提升物重有关(6)据实验和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_无关(7)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 _(8)要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_(选填“同一”或“不同” )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到_(选填“相同”或“不同” )的高度去研究3.在湛江港码头,小华看

31、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斜面的机 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 12 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斜面倾角物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 有/J总 功W 总/J斜面的机械效率300 5.0 0.6 4.2 1.2 3.0 5.0300 3.0 0.6 2.5 1.2 1.8 60%450 3.0 0.8 2.8 1.2 2.4 3

32、.4 71%(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移动(填“左”或“右” ) (2)根据 表格中数据,第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第次实验中总功为_J(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填写字母)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4)此实验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5)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写出一个)有关4.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

33、关;C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长度有关;D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实验次数斜面倾角斜面粗糙程度物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 有/J总功W 总/J机械效率(%) 30 粗糙 1 0.5 0.7 1 0.5 71 30 稍光滑 1 0.5 0.6 1 0.6 83 45 粗糙 1 0.7 0.9 1 0.7 0.9(1)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 (2)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 (填写字母) (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34、: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4)若要验证猜想 D,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 不改变(5)实验中,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 N测人爬竿的功率测功率:tmghGtWP(1)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_、_、_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_A测出箱子的质量 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L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h D测出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 tE算出小云搬运箱子的功率 P用所测物理量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 P=_(2)在测量登楼梯功率时,某同学从底楼匀速登上三楼,共用了 10s,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_A3000W B 300W C30W D 3W(3)小云想粗略地测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如右图,他用尺量出握拳时手臂的长度,并测出自己连续拉上去的次数和时间填入下表,请在空格处补上相应的数据臂长 l/cm 体重 G/N 拉上去的次数 克服重力所做的总功 W/J 时间 t/s 功率 P/W60 500 5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