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梁俊君,讲师(1978- )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教育学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合理运用纠正性反馈-对浙江农林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和启示摘要纠正性反馈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不仅令学习者意识到自身的二语水平和目标语之间的差距,并且提供机会让他们修正自己的语言输出,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国外已经有很多的基于语言课堂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点。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对本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对口语教学中教师提供纠正性反馈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用数据来说明学生个体因素对这种态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启示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更为合理有效地运用纠正性反馈。关键
2、词:口语教学;纠正性反馈;性别;性格;成绩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纠正性反馈指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与评价。近年来,对于纠正性反馈的研究在外语教学领域已处于突显的地位,很多学者试图了解其本质及对外语教学和习得的作用。Hakansson (1986)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师话语的质量和数量会影响以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而其中反馈是教师话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Cass(1994)认为纠正性反馈可以很好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教师的言语输入中如果缺乏直接的或经常性的纠正性反馈,学习者将无法察觉其中介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如果反馈足够明显,引起学习者对形式的注意,发现其中介语和目的语的差异,随之而来的认知比较就会促
3、使学习者对目的语进行重组,使中介语发生变化(Panova and Lyster,2002)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外语听说能力的要求的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日益突出。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顺应这一形势,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两年的英语学习阶段都开展了英语口语合作学习小组这一活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较以往更多的机会开口说英语,与同学进行特定情境下的英语交流。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的课堂指导在关注语言的交际性和流畅性的同时,应将其准确性摆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有效利用并提高纠正性反馈在口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基于这两个问题,本人根据 Hendrickson 在 1978 年提出的有关纠正性反馈的五个问题,即:1)学习者的错误是否应该被纠正?2)如果应该,应该在什么时机纠正?3)什么类型的错误应该得到纠正?4)应该如何纠正?5)应该由谁来纠正?,自行设计了问卷,随机抽取了 3 个教学班,调查了 120 名本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对口语教学中教师提供纠正性反馈的态度以及学生个体因素对这种态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期给教师的口语教学一些启示。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35 份,在课间发放问卷并回收;根据答题的完整程度,确定有效问卷为 120份。调查的观测点定为学生的性别,英语成绩,性
5、格三个个体因素。其中英语成绩这一观测的分组依据为高考成绩,第一学期期末卷面成绩以及第一学年两个学期期末口语考试成绩的总和,。1你认为在口语课堂上,老师是否应该对学生的口头输出的目标语言中错误加以纠正?A. 应该 B. 不应该 C. 视具体情况2你认为教师应在何时对学生的口头输出的目标语言中错误进行纠正?A. 中断发言, 马上纠正 B. 发言完毕后纠正 C. 课后单独纠正D. 在后一次课对所有发言的同学的错误归纳总结后纠正3. 你认为学生的口头输出的目标语言中的哪类错误最有必要进行纠正?A. 发音,语音,语调错误 B. 语法错误 C. 逻辑错误 D. 内容错误4. 如果你在口语课堂的发言中出现了
6、错误,你希望谁来纠正你的错误?A. 老师 B. 同学当场纠正 C. 同学事后单独纠正 D. 自己随后意识到刚才的错误5. 如果老师对你在口语课堂的发言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你希望是以下哪种方式?A. 明确指出错误,并告知正确表达 B. 不明确指出错误,而是重新用正确表达说一遍C. 不明确指出错误, 而是用小问题 ,或要求重新表达的方式提醒注意表达中出现的错误, 并自行纠正D. 把说错的部分重复一遍,以提醒纠正自己语言中的错误3 结果分析与讨论表一:性别 性格 成绩问题 1总数(120)男(68) 女(52) 外向(72) 内向(48) 较好(60) 较差(60)A. 102(85%) 60(8
7、8.2%)42(80.8%) 68(94.4%)34(70.8%) 52(86.7%)50(83.3%)B. 7(5.8%) 3(4.4%) 4(7.7%) 1(1.4%) 6(12.5%) 1(1.67%) 6(10%)C. 11(9.2%) 5(7.4%) 6(11.5%) 3(4.2%) 8(16.7%) 7(11.6%) 4(6.7%)表二:性别 性格 成绩问题 2总数(120) 男(68) 女(52) 外向(72) 内向(48) 较好(60) 较差(60)A. 26(21.7%) 14(20.6%)12(23.1%)23(31.9%)3(6.25%) 10(16.7%)16(26.7
8、%)B. 73(60.8%) 47(69.1%)26(50%)42(58.4%)31(64.6%) 44(73.3%)29(48.3%)C. 16(13.3%) 6(8.8%) 10(19.2%)5(6.9%) 11(22.9%) 4(6.7%) 12(20%)D. 5(4.2%) 1(1.5%) 4(7.7%) 2(2.8%) 3(6.25%) 2(3.3%) 3(5%)表三:性别 性格 成绩问题 3 总数(120) 男(68) 女(52) 外向(72) 内向(48) 较好(60) 较差(60)A. 60(50%)29(42.6%)31(59.6%)33(45.8%)27(56.2%)28(
9、46.7%)32(53.3%)B. 45(37.5%)29(42.6%)16(30.7%)26(36.1%)19(39.6%)20(33.3%)25(41.7%)C. 9(7.5%) 6(12.5%) 3(5.7%) 8(11.1%) 1(2.1%) 7(11.7%) 2(3.3%)D. 6(5%) 4(8.3%) 2(3.8%) 5(6.9%) 1(2.1%) 5(8.3%) 1(1.7%)表四:性别 性格 成绩问题 4 总数(120) 男(68) 女(52) 外向(72) 内向(48) 较好(60) 较差(60)A. 79(65.8%)46(67.65) 33(63.5%)47(65.3%
10、)32(66.7%) 38(63.3%) 41(68.33%)B. 18(15%) 12(17.65%)6(11.5%) 13(18.1%)5(10.4%) 12(20%) 6(10%)C. 12(10%) 3(4.4%) 9(17.3%) 9(12.5%) 3(6.2%) 4(6.7%) 8(13.33%)D. 11(9.2%) 7(10.3%) 4(7.7%) 3(4.1%) 8(16.7%) 6(10%) 5(8.33%)表五:性别 性格 成绩问题 5总数(120) 男(68) 女(52) 外向(72) 内向(48) 较好(60) 较差(60)A. 37(30.8%) 16(23.5%)
11、 21(40.4%) 18(25%) 19(39.6%) 12(20%) 25(41.7%)B. 34(28.3%) 16(23.5%) 18(34.6%) 19(26.4%)15(31.2%) 12(20%) 22(36.6%)C. 25(20.8%) 19(27.9%) 6(11.5%) 19(26.4%)6(12.5%) 21(35%) 4(6.7%)D. 24(20%) 17(25%) 7(13.5%) 16(22.2%)8(16.7%) 15(25%) 9(15%)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对于“口语课堂上,老师是否应该对学生的口头输出的目标语言中错误加以纠正”这一问题上,学生的意见较为统一
12、,85%的学生认为应该 对错误加以纠正。从三个观测点来看,男生比女生更愿意接受老师对自己的语言表达错误的纠正;性格相对外向的同学有 94.4%认为老师应该纠正自己的语言表达错误,而在性格相对内向的同学中,该比例只有 70.8%;英语成绩相对优劣的同学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也较为一致。在适当的时机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是保证纠正性反馈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Hendrickson(1978)将纠错时机归为立即纠正( immediate correction),滞后纠正(delayed correction)和 3)延迟纠正(postponed correction) 三种。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见表
13、二) 。60.8%的学生希望在自己发言结束后马上得到老师的指点和纠正,只有 21.7%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打断自己的发言来纠正语言错误;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在发言过程中纠正语言错误会影响思考的延续性和表达的流利程度,使发言者感到紧张和尴尬。13. 3%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在课后单独为自己进行纠正,这样能避免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有这种心理的女生多于男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多于性格外向的学生,程度较差的学生多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另外还有极少数(4.2%)的同学不希望老师单独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而是采取讲解大家的共同错误的方式来达到纠错的目的。Dulay, Burt 和 Krashen( )把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划分
14、为语音错误、词汇错误、语法形态错误和句子或语篇结构错误。本文所用的调查表根据在教学中实际碰到的错误类型将他们分为发音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和内容错误四种。从表三可见,大多数学生偏向于被纠正发音(50%)和语法错误(37.5% ) 。从性别,性格和学习成绩三个角度来看,在愿意被纠正语音和语法错误的学生中,女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和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占多数,而在希望被纠正逻辑和内容错误的学生中,男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和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会更多些。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引下,如今的英语课堂正趋向于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但是从表四的数据看来,在口语教学的纠错环节,老师仍然被期望扮演主要角色。在参与问卷
15、调查的 120 名同学中,有 65.8%的同学希望是由老师来纠正自己在语言输出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他们认为来自老师的纠正更具有权威性。另外有 25%的同学愿意由自己的同学以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纠正错误,原因是由同学来指出自己的错误能让他们感觉不那么紧张。Lyster 和 Ranta(1997)把纠错行为分为:明确纠错( explicit correction) 、重塑(recasts) 、暗示(elicitation) 、元语言提示(metalinguisticclues) 、要求澄清(clarification requests)和重复(repetition)六类。并把后四类归为形式协商。在本文
16、中,问卷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教师纠错的方式分为明确纠错、重塑、提示或要求澄清以及重复四种,分别对应问卷第五题的四个备选项;相比于前两种纠错方式,后两种是较为间接的。表五显示,从总数上来说 59.1%的学生选择的是较为直接的纠错方式,希望老师能在纠错时将正确的表达告之,因为这样更利于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及正确表达。但同时数据还表明,在三类学生中,女生,内向性格的或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前两种纠错方式的比例更大,他们会更想避免因为需要自己来尝试在尝试纠正错误而在课堂上做 “猜谜游戏”,从而引起的尴尬。男生,外向性格或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有较多的自信心,相对不那么胆怯,他们会比较愿意尝试在老师
17、的提醒下由自己来纠正错误。4 结论与启示纠正性反馈是语言课堂上必不可少也是无法回避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自己在目标语言的输出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有比较理性的认识,认为错误纠正是有必要的。男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和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因为具有更多的自信心而更乐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错误的纠正,因此语言教师在实施纠正性反馈的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加以考虑。其次,不同的学生在对于纠错时机的选择上是有不同的观点的。教师在课堂上应针对不同性别,性格及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别选择相应的场合进行纠错,以保证在不引起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认知效果。关于在口语教学中什么类型的错误应该
18、被纠正,多数同学认为语音及语法错误更应该被纠正,在性格内向和英语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更是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语言逻辑和内容上的错误应该被纠正; 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较为基础的语言面貌方面的错误。谁来纠错也是纠正性反馈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外语教学课堂更多的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题和中心的,那么纠正语言错误是不是也应该由学习者自己来完成呢?表四的数据显示,学生更希望由老师来承担这一任务。本次调查涉及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太大的把握,因此认为老师来纠正错误更为直接,也更具有权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由同学来纠错的学生中,男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和英语程
19、度较好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这和个体差异是有关的。在纠错方式这一点上,表五的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在课堂上可较多地采取明确纠错和重塑这两种方式老纠正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的错误,与此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性格和学习成绩给相对较有自信的同学自己来纠正错误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言成就感和自信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 Hakansson, G.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eacher talkA . In Kasper, G.(ed.). Learning,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
20、uage ClassroomC . Language Cla.s.sroom C.Aarhus: Aarhus University Press, 1986:83-89Hendrickson, J. (1978). Error corre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c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62, 387-398.Gass, S. M.& Vorouis, E. Input, interacti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21、learnerJ.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4 (16): 283-302.Panova,I.& Lyster,R.(2002). Pattem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Uptake in an Adult ESL Classroom. TESOL Quarterly,36(4):573-595.Skehan, P.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胡亦杰,黄可泳(2003)教师信念与口语错误的更正, 国外外语教学第 4 期。吴武瑜(1991)错误分析与纠错, 山东外语教学第 3 期。张雪梅,戴炜栋(2001)反馈二语习得语言教学, 外语界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