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集美大学关于制订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专业.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33779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美大学关于制订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集美大学关于制订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集美大学关于制订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集美大学关于制订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集美大学关于制订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集美大学关于制订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文件,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 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72 号)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全面适应 21 世纪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对我校普通专科(高职)升本科教学工作的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特制定本原则意见: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诚毅

2、”品格、敬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2.素质结构基本要求(1)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诚毅”品格,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勇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奋斗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团结协作,遵纪守法。(2)专业素质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

3、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能从事本专业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工作。(3)文化素质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4)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2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能力结构基本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更新和应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专业需要检索相关文献。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社会科

4、学知识的表达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能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较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3)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有创新意识,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制定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将“诚毅”品格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2.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制定人才培养方

5、案时,要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体系,并分解成学年、学期的阶段性目标,落实到不同阶段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去。3.坚持课程的整体优化制定培养方案要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处理好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科学地确定课程结构,通过优选设置综合课程,课程内容应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逐步构建融会贯通、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4.坚持能力评价社会化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将过程控制与目标控制有机结合。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双证书” (即毕业证书与职业

6、资格证书 或毕业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制度。35.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各专业应主动争取有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并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同时要结合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实际,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6.坚持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和学时安排上,既要规范,又要根据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专科(高职)阶段所学专业不一致的特点,可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份量,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三、制定培养方案的主要程序1.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应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生产技术发展状况,认真研究本专业与相关专

7、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确定专业对应的主要岗位(群)和主要工作范围。2.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分析各专业应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一般能力,并根据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构建综合职业能力体系。3.构建课程体系根据综合职业能力体系确定学生的素质要求和知识、技能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并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以此作为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教学的依据。四、培养方案的基本组成和安排(一)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1.公共课程公共课程主要为英语,包括英语阅读、英语口语和听力等,其它课程由各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

8、目标自行设置。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般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要避免与专科内容的简单重复。3.专业课程专业课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使其达到与未来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要求,重点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4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为掌握主要岗位(群)职业能力而设置的必修课。专业课的教学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4.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主要功能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介绍新技术应用而设置的课程。5.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实

9、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部分。(二) 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1.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1)修业年限及学分规定;(2)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3)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4)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5)必要的说明。2.“专升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二年。学生应修的最低学分为:75 学分80 学分。五、编写规范与格式要求:1.编写规范专业培养方案由专业所在学院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专业教师共同研究编写,并由该专业所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评审,经院分管领导审阅后,送交教务处,由学校分管领导签发执行。2.课程学分按课程授课时数,采用以下方法计算:以 0.5 学分为最小单位,理论课每 18

10、 学时为 1学分,实验课每 32 学时为 1 学分,术科类课程每 26 学时计 1 学分,单独考核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按教学周数计,每周计 1 学分。3.教学时数安排(1)每学年均实行两学期制,即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共安排 40 周。其中每学期上课 18 周(包括国庆节和五一节休假) ,集中实践环节周数包括在上课周数中(不同内容的实践环节可打通使用,根据情况也可分散在整个学期进行) ,期末考试安排 2 周(每学期安排在考试周考试的课程不能超过 5 门)。各专业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可根据实际教学要求与寒暑假统筹安排。(2)理论课程教学时数安排理论与实践总学时控制在 1700 学时以内,各类专业总

11、课时要严格控制,具体比例为:5理工农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不含实践教学环节)应控制在 1100 学时左右,理论课程教学折合学分约占总学分的 70。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不含实践教学环节)应控制在 1200 学时以内,理论课程教学折合学分约占总学分的 80。文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不含实践教学环节)应控制在 1250 学时以内,理论课程教学折合学分约占总学分的 84。各教学单位应按照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积极整合相关课程,严格控制总学时。(3)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 训 、 社 会 实 践 、 工 程 实 践 类 实 习 、 认 识 实 习 、 专

12、 业 实 习 、 课 程 设 计 和 课 程 实 习 、实验 、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 课 外 技 能 训 练 与 创 新 实 践 等 。理 工 农 科 类 专 业 : 工 农 科 专 业 的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折 合 共 计 20 周 左 右 。 理 科 专 业 的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可 适 当 减 少 ,并 适 当 增 加 理 论 学 时 。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折合共计 15 周左右。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折合共计 13 周左右。4.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公共选修课、职业资格取证、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目的在于给学生一定的课外技能训练和实践

13、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学生应选修至少 4 学分的综合素质选修课,计入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审核的条件之一。具体格式见附件。6附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格式要求(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各专业应在符合专升本教育总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出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需要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修学年限及教学管理制度:学制二年,采用学分制管理。三、培养规格:1. 理论知识要求:根据专业特点,阐明主要通过哪些课程培养哪些业务能力,达到什么要求。2. 专业技能要求:应阐明培养哪些技能,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哪些考核,怎样考核等。3. 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应阐明通过哪些课程或什么形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职业道德品德。4. 毕业生必须获得的资格证书: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行业要求,规定合格毕业生应获得何种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1. 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项 目 学时数 百分比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理论教学学时分配合计实验课实践教学学时实验上机 上机7综合作业岗位实训实训实习(按 每 周30 学 时 计 算 ) 毕业设计综合素质教育其它(可根据专业要求设定具体栏目)分配合计总 学 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2.教学计划表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五、其它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