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案(系列二).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3136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案(系列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案(系列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案(系列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 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课题: 1.3.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科目: 地理年级: 高一课型: 新授课一、课标解读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模块的重要理论基础,更为地球公转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对于进一步探索地球奥秘,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而高中学段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宇宙的探索更加系统全面,也更加抽象,因此,需要教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演示,使学生逐步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问题分析计算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问题

2、中探索,在探索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三、 教材分析地球在宇宙中有规律的运动,地球上的生命时刻感受着地球自转运动带来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时差问题等等。本节重点介绍了地球自转产生的三个主要的影响,结合多媒体展示,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便于更好的理解本节重点、难点知识。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区时、地方时等概念。2、理解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2、掌握晨昏线的判别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3、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能力目标能判读不同的光照图。能计算不同地区的地方时和区时。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3、的偏移方向。情感、态度、价值观2 / 3通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学重点】1、晨昏线的判别2、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3、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读、应用2、时差计算【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具【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学 时】 一学时【板书设计】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 / 3【教学反思】本节课比较抽象难懂,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如何把抽象问题具体表现,把复杂问题做以简单易懂的演示,把枯燥的方法、计算融

4、合到日常生活中去,让课堂生动不枯燥,具有很大挑战性。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问题,展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答案,既激发了兴趣,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独立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谓一举数得。在没有仪器演示的前提下,利用身边的简单教具,一盒粉笔,一块活动的黑板,一个讲桌,几个Flash动画,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因此,课堂不要依赖于条件,要学会用简单的事物阐释复杂的空间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时,解释的并不具体,学生直接给出了答案。如果用前面的地球自转动画略作展示,效果会更好些。晨昏线的画法是一个易考点,在本节中并未详细解释,而直接进行判读晨线与昏线,有所缺漏。在进行典例讲解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情境,避免例题过于公式化。虽然有些许不足,但问题导学使本节课探究性更强,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乐于探索,学会判别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发现问题、独立探究问题、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来看,课堂效率较高,问题导学效果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