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2815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二零一三年八月二零一三年八月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二零一三年九月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I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设计依据 11.3 设计内容 2第二章 项目背景 32.1 区域概况 32.2 项目意义 7第三章 水处理工艺选择 93.1 污水深度处理常规工艺 93.2 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 103.3 工艺确定 14第四章 总体设计 174.1 总体设计理念 174.2 工程任务和规模 174.3 应急设计 184.4 预期效果 184.5 设

2、计特色 18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II第五章 水处理设计 195.1 设计原则 195.2 水质设计 195.3 水处理流程 195.4 水量平衡 205.5 平面与高程 215.6 填料与植物 215.7 水处理区域公共工程 215.8 水处理季节影响预测 22第六章 生态与景观设计 .246.1 设计原则 246.2 形式设计 246.3 芦苇设计 246.4 声、色设计 25第七章 工程设计 267.1 水处理工程设计 267.2 生态景观工程设计 307.3 电气设计 33第八章 环境保护 34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III8.1 环境效益 348.2 环境影响 348.3 环境

3、保护措施 358.4 结论 36第九章 投资概算 379.1 编制说明 379.2 投资概算 389.3 运行与维护费用 419.4 资金筹措 41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二)项目建设单位: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实业有限公司。(三)项目设计单位:(四)项目建设地点:温岭市东部产业聚集区(北片)U2 地块。(五)项目建设投资:1182.69 万元。(六)项目主要目标:利用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处理温岭市东部产业聚集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 A 标准及以上;以芦苇为主要植物元素构建兼具水处理、生态、景观、休闲功能的人工湿地园。1.2 设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3、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1988 年 12 月) ;4、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 号) ; 5、 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浙政发200323 号) ;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7、 国家环保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

5、5-2010) ;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50014-2006 ) ;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210、 室外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GBJ69-84) ;11、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2;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1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1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BJ10-89) ;15、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CBJ57-83) ;16、 园林设计施工技术手册之植栽规范 ;17、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提供的其他资料;1.3 设

6、计内容本方案为温岭市东部产业聚集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设计范围为湿地进水口起至水排入中升河止。设计内容为设计范围以内的水处理工艺、土建与控制以及湿地生态景观。本设计分析了由于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效益,估算了本项目的总投资。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3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 区域概况本工程项目位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所处区域规划前为温岭市东海塘围区。2.1.1 地形、地貌和地质(1)地形地貌: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属典型的滨海平原地貌。涂面比较平坦,无深大海沟及暗礁,涂面平均高程 1.2m,且由西向东倾斜,西侧涂面黄海高程最高 2.8m,东侧涂面平均高程 0.5m

7、,堵港最低涂面高程-10m。(2)地层岩性:东部产业集聚区内出露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J3)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玻屑熔结凝灰岩、流纹斑岩等,分布于沿海岛屿。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海积、坡残积和冲湖积堆积物。(3)地质构造:东部产业集聚区位于华南褶皱系(地质构浙东南褶皱带( 东南褶中温州- 临海拗陷(海拗陷的黄岩-象山断拗(山断拗皱东部。区内断裂、褶皱均不发育。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整体抬升,地震主要受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均较低,属温州黄岩稳定亚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0m,上层阳光可透入,藻类光

8、和作用供氧充足,而底层为厌氧状态,中层为兼性状态;厌氧塘深度 2.0m,有机负荷高,内部皆为厌氧状态;曝气稳定塘深度大于 2.0m,由表曝机供氧并对塘水搅拌,控制藻类生长和光和作用。此外,还有一种用以处理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塘,多为大气复氧或藻类光和作用供氧,其功能是进一步降低二级出水中残余的有机物、SS、细菌及氮磷等,还可在污水厂和接纳水体间起到缓冲的作用,为了避免二级出水氮磷含量较高而引起接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深度稳定塘越来越常用。稳定塘内部丰富的生态系统如图 3-4:挺 水 植 物 漂 浮 植 物沉 水 植 物 水 生 动 物沉 积 层图 3-4 稳定塘生态结构示意图人工湿地与稳定塘

9、的组合形式一般有“人工湿地稳定塘” 和“稳定塘人工湿地”两种形式。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稳定塘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湿地进水的 SS,降低湿地床填料堵塞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填料脱氮除磷的效果。在污水的深度处理中,由于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 SS 含量已经较低,因此污水可以直接进入人工湿地。利用深度处理稳定塘接纳人工湿地的出水,此时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已经较低,稳定塘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其脱氮除磷的作用。此外,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的组合前后位置还与现场的地势条件有一定关系。3.2.3 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应用实例(1)慈溪市域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北部人工湿地慈溪市北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工程为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环

10、节,使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另外,该项目将构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3建一个类似城市湿地公园的区域,使湿地环境能够兼具野生和园林的自然特征。北部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项目投资 4814 万元,处理规模 10 万 t/d,占地 86 公顷(1290 亩) ,其中湿地 60 公顷,稳定塘占地 28 公顷,由潜流湿地、复合潜流湿地、稳定塘、强化滤床湿地串联而成。尾水从工程湿地二级提升泵站提升,输送到人工湿地一、二级配水井后进入复合潜流湿地,污水经过两级复合潜流湿地处理后进入稳定塘系统处理,再进入强化滤床水平流湿地,通过集水渠进入紫外消毒池消毒

11、后,最终排入十塘横江河。图 3-5 北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该人工湿地建成后,COD 去除效率可达到 60%-85%,NH 3-N 去除效率可达到 70%-80%,TN 去除效率可达到 40%-60%,TP 去除效率可达到 40%-70%。(2)常州市武南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常州市武南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试点工程,进一步降解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等污染物,使污水处理厂尾水更好地回归大自然,减少了武南河乃至太湖流域环境污染负荷。生态湿地工程概算总投资 1000 万元,处理规模 10 万 t/d,占地约 6.6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为 2.8 公顷。湿地设计分一、二、三级功能降

12、解池、四级降解景观池四个部分。图 3-6 武南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工艺流程图武南污处理厂排放尾水经人工湿地沉积、过滤、吸附、生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处理后,将之回用为武南河景观环境用水,每天可为武南河补充水源 4 万立方米,每年削减 COD、NH 3-N、TN 和 TP 污染物削减能力分别为 365 吨、29.2 吨、109 吨和 4.38 吨。3.3 工艺确定3.3.1 工艺确定原则(1)水处理达标原则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4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水中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污染物浓度低,需要净化的水量大,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高,水质指标主要为COD5、NH 3-N、TN

13、和 TP。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结合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视工程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水质净化工艺,保证整个出水水质良好。水质净化工艺选择必须做到:水质净化设施出水水质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法规和规定;积极慎重地采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去除有机污染的同时,除磷脱氮也有较好的效果;采用生态型新工艺、新技术,体现水质净化设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污染物去除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原则。(2)经济廉价可行原则应充分考虑工程进水水质指标和出水水质指标要求,比较后优先采用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低能耗的成熟处理工艺。(2)生态原则因地制宜

14、发展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浮岛等处理技术,重视河岸植被建设,构建河流生态走廊,在水域内,种植各种喜水、耐水植物,发展水生动物,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既可降低费用,又可实现对污水处理工程难以处理或处理费用较高的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既具有景观效应,又可改善局域气候,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3)整体景观原则工程设计中应考虑景观美学要求,合理规划河岸带宽度,控制污染,突出景观设计,尽显回归自然,将河道景观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与亲水需求,将治理、净化、修复与环境景观美化有机统一,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空间。3.3.2 工艺确定结论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水处

15、理技术,虽然占地面积大,但它具有建造成本低、运行费用小、操作维护简单、对氮磷去除效果好、对不同类型污水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同时,成熟的人工湿地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从技术经济角度看,利用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与常规的物化及生化方法处理工艺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势:(1)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工程建设成本非常低廉,国内外同类经验与测算表明,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利用传统的物化或生化方法处理在管网长度适宜条件下,每日 10000m3 回用水量以上工程的吨水投资应在 700 元以上,而潜流型人工湿地的吨水建设费用范围一般为 200-600 元/m 3。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5(2)人

16、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非常低,由于无需曝气,投加药剂和回流污泥,也没有剩余污泥产生因而可大大节省运行费用,通常只需要消耗少量电能用于提高进水水位,处理费用一般不会超过 0.15 元/m 3,而传统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通常为 0.5 元/m 3 以上。(3)由于人工湿地基本上不需要机电设备,因此易于维护管理,同时还避免了高额的维护费用和一般污水厂在能耗过程中产生的 CO2,SO 2 等气体形成的大气污染,同时,湿地植物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和生活资源,也是一笔可贵的经济资源。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方案确定了垂直潜流湿地稳定塘组合水处理工艺进行尾水深度处理。工艺确定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1)

17、国内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应用较成熟,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且设计方负责或参与过类似项目的设计。(2)根据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相关部门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水处理中,且在有限区域内营造出一定景观效果,并兼具一定休闲功能。本方案实施以后能够同时满足以上要求。(3)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应该尽量降低本项目的直接投资费用和后续运行与管理费用。与传统的物化、生化水处理深度处理工艺相比,本方案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更低。(4)根据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规划,预留地约 70 亩用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满足本方案占地面积的需要。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

18、6第四章 总体设计4.1 总体设计理念(1)环保至上,生态为先处理尾水、保护周边地表水体是本项目所设计人工湿地园的首要功能,湿地园的建立必须遵守生态性原则。污水处理与生态构建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的稳定提供保障,处于生态大背景之下的水处理工艺能够稳定、有效运行,且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的呆板和乏味。(2)水力自流,立体湿地湿地园整体结构为“一轴两翼 ”,且“轴”低“翼”高,从而使得湿地园在立面上展开。污水流经“两翼”的垂直潜流湿地,汇入到“ 轴”上的稳定塘,最后出水进入河道,整个过程均利用构筑物的高程差自流,并且水在自流过程中经历多次表面跌水,整个湿地园的立体感不仅可感而且可观。(3)协调配置,形神

19、兼备本设计将土生芦苇作为人工湿地园的首要植物元素,同时引进多种具有净水、景观作用的其他植物,利用不同植物的株高、色彩、形状的差异和“点”、 “线”、 “面”结合的种植形式对植物进行优化配置。植物、水流等要素将陆地和水域有机串联起来,水陆相依的自然表现形式使得整个系统显得宽广、流畅。(4)寓教于乐,人文乐园静立于芦苇栈道之中,漫步于潺潺汀步之间,人们能感受到周围强烈的自然和生态气息,容易让人产生和谐、安宁的心境和豁然开朗的气度。此外,本湿地园的设计体现了环保和生态的主题,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具有显著地宣传和教育意义。4.2 工程任务和规模4.2.1 工程任务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

20、厂二期建设运行后,尾水排放量约为 1.5 万 t/d,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一级B 标准。尾水达标排放以后仍能够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很大的环境压力,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地表水污染,为整个区域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为避免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接排放造成周边区域地表水体污染,利用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 A 标准及以上,同时构建一个以芦苇为主要植物元素,兼具水处理、生态、景观、休闲功能的人工湿地园。4.2.2 工程规模项目区域可用地面积共约 90 亩,总体

21、设计分为水处理工程区和生态河道区,分别占地 75 亩、15 亩。水处理工程区中垂直潜流湿地占地 48.5 亩,稳定塘占地 16.5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7亩。驳岸带、绿化带、道路及其他附属设施占地约 10 亩,主要建设垂直潜流湿地床 28 座,单元平面尺寸 36m30m;稳定塘 3 座,单元规模 5100m3;缓冲池 1 座,规模 350m3;配水池 1 座,规模 320 m3;回流井 1 座,规模 108 m3;配(集)水渠 1260m;配水槽 14 座;芦苇岛 3 座;跌水曝气区 3 处;出水闸 3 座,驳岸带 740m。生态河道占地面积 15 亩。主要建设沉水植物塘一处,面积 15

22、0 m2;驳岸带 540m;亲水平台 1 座;生态浮床 150 m2。4.3 应急设计发生应急事故后,关闭缓冲池进水管阀门, ,切断提升泵工作电源,关闭稳定塘出水闸门,打开中升河尾水直排管阀门,同时实时监测中升河水质变化情况。4.4 预期效果(1)设计尾水深度处理工程成功实施并正常运行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 A 标准及以上;(2)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园,生态稳定,植被丰富,景观怡人。4.5 设计特色本工程设计方案的设计特色有以下主要方面:(1)本方案因地制宜的选取了可靠、价廉、流程简洁的尾水深度处理工艺,相较其他常规的尾水深度处

23、理工艺显著降低了投资总额,并且运行费用低,管理轻松。(2)本方案中的清水回流设计在同类污水处理案例中尚属首次,在不增加湿地总水力停留时间的条件下,回流清水进入湿地有利于降低湿地处理负荷,使湿地过水更加均匀,增强脱氮效果,并能够缓解湿地床堵塞问题。 (3)本方案利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除磷基质作为主要填料,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4)本方案将水处理与生态和景观理念融合,在进行水处理的同时提升了周边的生态质量,周边环境的可持续生态结构因为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得到了有力保障。(5)本方案选择土生植物芦苇为首要植物元素,芦苇将污水处理、生态构建和景观营造有机结合,体现了整个人工湿地系统的完整性。工

24、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8第五章 水处理设计5.1 设计原则(1)工艺流程流畅,处理单元之间布置紧凑,节约用地便于管理;(2)各相邻处理单元之间间距设计合理,节省各类管渠成本,并方便管渠施工和维修; (3)确保污水一次提升后在各处理单元之间能藉重力自流; (4)地面标高考虑土方平衡、雨水排放、防洪、防潮要求。5.2 水质设计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一级 B 标准,水处理进水水质同于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出水水质。设计尾水深度处理工程成功实施并正常运行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

25、02)中规定的一级 A 标准及以上,设计进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见下表:表 5-1 温岭市上马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指标类别CODCr(mg/L)BOD5(mg/L)TN(mg/L)NH3-N(mg/L)TP(mg/L)SS(mg/L)进水 60 20 20 8(15) 1.0 20出水 50 10 15 5(8) 0.5 10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 时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 时控制指标。5.3 水处理流程(1)流程说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接三通管,三通管一支接缓冲池,一支暗管直排入中升河,人工湿地正常运行时接中升河暗管阀门关闭。尾水进入缓冲池后由泵

26、送入人工湿地配水系统,湿地由两个并联系统组成,且每个系统串联为一、二两级垂直潜流湿地,尾水经过人工湿地两级处理后,出水由集水渠引导跌入一级稳定塘,在稳定塘中停留一定时间后逐级跌水,稳定塘出水一部分进入集水池,回流至潜流湿地配水系统,其余通过闸门排入生态河道,最终由中升河排出。(2)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19污水处理厂尾水缓冲池配水系统垂直潜流湿地 回流稳定塘 回流井生态河道 中升河 排出 图 5-1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5.4 水量平衡 (1)蒸发温岭市年蒸发量约为 1292.0mm,即 3.5mm/d,则蒸发量 Q 为:152m 3/d。 (2)下渗 渗透系数为 1.5

27、cm/d,即 0.015m/d。 稳定塘每天渗透量 Q 为:165 m 3/d (垂直潜流湿地做防渗不予考虑) 。蒸发下渗量:152(蒸发)165(下渗)317m 3/d 。 (3)湿地+ 稳定塘有效容积包括: 垂直潜流湿地:Q=AHn=302401.30.38 14939m 3(H 为填料厚度,n 为孔隙率) ;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20稳定塘(浅水区水深 0.5m,占总面积的 1/10,深水区水深 1.5m ,占总面积的 9/10):Q=Q 浅 Q 深 AHe11000.50.899001.51.0 15290m 3。 (H 为表面流水的深度,e 为有效水容积率) ;合计有效容积为 3

28、0229m3。 (4)湿地稳定塘系统晴天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为:30229/(15000-317)2.1d。5.5 平面与高程项目区域可用地面积共约 90 亩,规划分区为水处理工程区和生态工程区,分别占地 75 亩、15 亩。其中,水处理工程区中人工湿地占地面积 48.5 亩,稳定塘占地面积 16.5 亩,驳岸带、绿化带、道路及其他附属设施占地约 10 亩。污水处理厂尾水依次经过缓冲池、配水池、配水渠(槽) 、一级垂直潜流湿地床、二级垂直潜流湿地床、一级稳定塘、二级稳定塘、三级稳定塘、生态河道、中升河,三级稳定塘出水少部分进入回流井,再回流至配水池。除缓冲池、湿地配水系统和清水回流施加动力外,水均

29、利用势能形成自流。平面布置和高程分别见附图 1、2。5.6 填料与植物(1)填料填料分为三个功能层,由上到下依次为覆土层、污水处理层和集水层。覆土层即湿地植物种植土层;污水处理层由两个亚层构成,上部为高效专用介质层,下部为碎石层,前者主要用于除磷,后者主要用于脱氮;集水层填料主要为卵石,下部铺河砂层避免卵石与防渗土工布直接接触。(2)植物人工湿地植物主要选用土生芦苇,占整个植面积的 85%以上。芦苇是常见的湿地植物品种,污水净化能力强,且对盐碱土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除芦苇外,人工湿地中还少量种植了再力花、美人蕉和香蒲三种既有污水净化又有景观效果的植物。以上四种植物位置和面积的配置衬托出了“芦苇

30、生态湿地“的主题,又丰富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有利于系统景观效果的营造。5.7 水处理区域公共工程 (1)给水工程 本湿地用水包括以下几方面: 办公生活用水: 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21道路、构筑物冲洗用水 绿化用水 消防用水 值班室用水由城市给水管提供。消防用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计算,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 1 次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15L/s。根据用水量需要,应从城市主干道上引入 DN100mm 的给水管,满足消防要求。 给水管管材采用 HDPE 给水压力管。 绿化及其他用水采用稳定塘出水。 (2)排水工程 主要为雨水排放。 水处理区域内部雨水形成径流后最终汇入稳定塘;湿地外

31、围雨水径流可能会对人工湿地地基产生冲刷或浸没,设计修建排水渠,使雨水排入中升河。5.8 水处理季节影响预测湿地的去污效率是受多种环境因子和各类建造管理措施的影响。为此,以各季节的原水特征变化为线索,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段进行预测。(1)春季影响预测春季原水水温为 13-25,前期湿地植物生长缓慢、微生物活性较弱, 5 月以后湿地植物生长迅速、微生物系统趋于完善。由于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 20-30,15-以下时,硝化反应的速率下降,因此,此季节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氮要求主要形态为硝酸盐氮,在湿地内主要的除氮过程为反硝化。同时出水较高的 COD 可以为湿地内反硝化提供更多的碳源,从而强化反硝化

32、过程。因此,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需要强化硝化工艺的运行,湿地脱氮效果更好。 由于春季为植物生长初期,根系不发达,附着于根系的生物膜较少,根系层的微生态结构不完善,根系层微生态结构对硝酸盐的反硝化作用较弱。此时自由表面流湿地水中腐烂植物较多,有机碳含量丰富。因此,自由表面流湿地中反硝化条件充足,反硝化效率较高。但腐烂的植物在春季释放磷,此时稳定塘对磷基本没有去除。通过潜流湿地床湿地对磷的吸附、吸收达到较好的磷去除效果。两者串联时可以发挥湿地此时反硝化效果好达到除氮的效果,并为潜流湿地提供反硝化能量并弥补其磷释放产生的负效应。(2)夏季影响预测夏季原水水温基本稳定在 25-28,期间,微生物活性高,

33、湿地植物生长茂盛,根系发达,根系层附着的生物膜量超过稳定塘中的生物膜量,即根系层微生态结构更为完善,因此,潜流湿地根系层微生态结构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较强,超过了自由表面流湿地中生物膜的反硝化作用。因此,夏季潜流湿地较稳定塘脱氮效能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22更强。 夏季生物的快速生长会吸收一部分磷,但主要的除磷过程为填料层、根系层及其上微生态结构对磷的吸附、截留及共沉淀去除,该物化作用受其它因素干扰较小。因此,两种类型工艺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在夏季都很理想。(3)秋季影响预测在秋季约 80以上的时段里,原水水温都大于 20 上,故水温对微生物活性影响不大;11 月中旬以后,湿地植物的地上部分

34、才彻底死亡,地下根茎的活性逐步减弱。在水温不低于 20 旬的情况下,由根系上附着的生物膜组成的微生态结构活性很高,物理截留、吸附及直接反硝化效能很强,因此在秋季工程湿地水力负荷适当的情况下,其根系层的除污效能仍然理想。与夏季的处理效果相比,秋季稳定塘中个别指标会有所回升,这是由于秋季植物茎叶枯萎并倒伏于水体中,腐败后释放 COD、有机氮、氨氮等物质。此时,潜流湿地净化能力优于稳定塘(4)冬季影响预测由于工程湿地是由太阳能供给能量的生态支持系统,而太阳幅射存在日变化和年变化,因而会出现处理效率的差异。这种太阳辐射的循环期对效率的影响最明显的它会影响到湿地水体和湿地土壤的温度,而伴随着湿度的变化,

35、微生物的活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会影响到系统的效率。研究表明氨化过程似乎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有研究表明在适度的温度范围之内,氮的去除率相对稳定,这在北美湿地系统中很典型,硝化速率在 10 变时明显稳定,低于 10 显时,系统处理效率会明显下降,大约在 6 系时迅速下降到零以下,反硝化速率在 5 迅时相当低。 冬季原水水温在 8-13 水之间,对异养菌群活性影响不大,但对自养菌群活性可产生抑制。由于冬季湿地植物枯死,地下根茎虽未死亡但处于休眠状态,此时,工程湿地的除污效能主要依赖填料层本身的物化作用、以及根系或填料层上所附着生物膜的生化作用。由于该地区冬季用水量约为夏季的 60,因此,将工程湿地

36、水力负荷保持在低水平将有利于出水水质。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23第六章 生态与景观设计随着生态景观的发展,人工湿地景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景观类型。从生态角度来看,人工湿地景观不同于单纯的水景观,它除了具有水景观的独特景观属性外,还具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功能特征。6.1 设计原则(1)设计应与污水净化的整体目标相结合,满足“净水” 、 “生态”、 “景美”的多用性;(2)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观要素,包括地形地势、植被、水系等,使设计要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目的;(3)遵循“以人为本”,运用湿地环境要素的色彩、质感、形态等表达方式,

37、实现人们对形、声、色、影各方面的需求。(4)优先满足功能性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和提高人工湿地的物种多样性,增强湿地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6.2 形式设计(1)结构形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设计为“一轴两翼” 。条形稳定塘为中轴,两边高起的垂直潜流湿地床为两翼。植物元素、水元素贯穿于轴、翼之间,二者稳重而灵动地衔接成湿地整体。(2)植物配置形式“一轴”和“两翼” 在形态上由植物贯穿连接,其中首要植物元素为土生芦苇。芦苇种植区域大,形状规整,衬以很少面积的再力花、美人蕉、香蒲以及湿生鸢尾等植物,如此植物配置形式突出了“芦苇生态湿地“ 的生态设计主题。6.3 芦苇设计芦苇是人工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

38、分,是构建“芦苇生态湿地“ 的首要植物元素,本设计将芦苇种植按照“ 点”、 “线”、 “面”布局,芦苇点(丛) 、芦苇线(带) 、芦苇面(块)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 芦苇生态湿地“ 的总体植物布局。(1)芦苇点(丛)稳定塘中间孤立的芦苇岛是芦苇点的主要表现形式,还包括开阔绿化带中布置的零星芦苇丛。芦苇岛恰好位于“一轴两翼”的“ 轴”上,位置醒目,其与岸边绿化带中的芦苇丛隔水呼应,使得水、路结合富有表现力。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位 24(2)芦苇线(带)稳定塘和河道沿岸间隔一定距离种植条形芦苇带,相邻芦苇带之间利用水生植物几何连接,使得芦苇带贯穿于整个水域沿岸,形成了多条具有一定“气

39、势”的芦苇线。(3)芦苇面(块)芦苇大面积种植于“一轴两翼 ”的“两翼”中,相邻湿地床中的芦苇茎叶紧紧相连,最终使得“两翼”在形态上看起来是接连成面的芦苇地。6.4 声、色设计在垂直潜流湿地中,污水在填料下部渗流,成片的湿地植物给人以静谧、放松的感觉,此为安静;行走在集水渠和汀步上能够看到水流、听到水声,使得整个环境带有一定灵动感,给人以欢快、愉悦之感,此为有声。湿地色彩以芦苇的绿为主,间以美人蕉的红黄、再力花的紫,所选种植物所表现出的色彩都会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整个湿地区域色彩不失单调而又鲜明。 生态小径、花境适地、适量填充和贯穿于湿地系统中,使整个湿地系统丰富而饱满。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单

40、位 25第七章 工程设计7.1 水处理工程设计水处理工程主要构建筑物有缓冲池、配水池、配水渠、配水槽、垂直潜流湿地床、稳定塘、集水渠、闸门、回流井和跌水曝气构筑物。7.1.1 缓冲池功能:接纳污水处理厂出水,提升污水至配水池;结构:地下式钢砼结构;尺寸:平面 10m10m,深 3.5m;设计规模 350 m3;停留时间:30min;提升泵:六台,四开两备;单台流量 200m3/h,扬程 5m,电机功率 20kW ;超声波液位计一台;数量:1 座。7.1.2 配水池功能:为湿地系统配水,调节湿地流量;结构:地下钢砼结构,地上钢混结构;尺寸:平面 8m10m,深 2m;设计规模 160m3;数量:1 座。7.1.3 配水渠功能:引导配水池出水进入配水槽;结构:地下钢砼结构;尺寸:长 450m,宽 1m,深 0.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