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62757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一 介绍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及探索符合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我国政府的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是缓慢的。新中国时期政府主要投入到恢复国民经济基础建设中,从而忽略了环境保护项目的制定;20 世纪 70 年代,大连湾污染告急、北京鱼污染事件,这提醒着政府环境保护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1973 年 8 月,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第一份全国环境保护文件,即关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若干规定(试行) ,预示着我国环境保护的开端;1974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目的是尽快控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但是我国环境

2、保护工作的真正转折点是在 1983 年 12 月 31 日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在本次环境会议上,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后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实施,规范着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意强化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改变长期以来只注重经济发展的态度,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环境保护道路,制定了符合科学发展的环保政策。绝大多数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意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项目的制定与落实,各地区在长期的环境保护“持久战”中,总结了有益工作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开拓一条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在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同时,将环境

3、保护的具体保护政策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在政府穿针引线下吸纳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身于环境保护的事业当中,争取落实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障绿色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份清洁、舒适、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 分析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中职责履行的现状、缺失及原因和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目前,我国的 GDP 以年均 9.8%的速度持续增长,巨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背后,是否隐藏以环境为代价和走早期西方国家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子,这已经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深思,多起环境污染事件

4、的集中频发,提醒着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工作不能松懈。新时期,政府环境保护工作以做到更科学、更有序、更健康为目的,制定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成为新的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任务,但是政府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时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介绍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中职责履行的现状:(一):当前政府环保部门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对企业监管不到位,以及交通的发展使企业布局的扩大造成污染范围的扩大。近些年,环境问题在城市地区得到明显的遏制,但是环境污染却向农村蔓延;由于农村交通的迅速发展,企业布局摆脱了区域的局限性,越来越靠近农村,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河流、湖泊被污染,农田里的庄稼因污水的乱排乱放造成绝收;加上农

5、民向湖要田,无止境的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同时农民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例如秸秆燃烧造成空气环境质量迅速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地表水的污染,不合理的开荒都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可是现在的湖泊却由建国时的 1066 个减少到 309 个;2007 年由于洞庭湖湖区水位不断上升,栖息在湖区周围数以亿计的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升大举向环湖大堤侵犯,造成数以万计的损失。水源污染、湖泊数量的锐减、植物链的破坏都严重危害着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是正常现象,走老路子时有发生,环境保护职责的弱化造成政府工作

6、部门主体地位的缺失。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成为衡量一位领导政绩的高低的标准,而环境保护是一种循环周期长、前期投资大的工程项目,很多领导都避而不谈或视污染而不见,这样就使各级政府很难形成“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从而造成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重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模式,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官员注重政绩观,而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随意允诺企业:“只要来投资,其他的事情政府包办” ,得到政府的承诺后,企业以政府为后台,盲目开发,污染事件屡禁不止,长此已久,政府逐渐陷入被动地位,主体监管地位被动摇。(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设置过低。近年来的污染事件发生都有一个

7、共同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都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污染事件未曝光前,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曝光后政府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归究原因是政府为创收更多的财政收入而设置较低地准入门槛造成环境保护工作的失职;例如,2005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我们质疑的是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当的是管理者还是旁观者,城市化的加快及准入门槛的过低值得深思,例如,珠海在生活污水每年都以百吨的速度增长且处理过低,排污总量在 3000 多万吨左右,80%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地表水的 90%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废弃和 SO2 排放量依然处于上升阶段,固体废弃物产生由 2003 年

8、总量的 94.93万吨到 2006 年 139.2 万吨,但综合利用率由 2003 年的 43.01%上升到 2006 年的45.01%,同时,固体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保护都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危害。(四):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能的交叉重合。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有时并不是第一知情人,多数环境保护部门是在新闻媒体曝光后才得知实情,是什么原因致使政府部门信息的滞后性,作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纷纷表示,当企业造成的污染给其造成财物损失时,受害者在向当地部门如实反映后,却发现政府部门普遍存在推诿现象,声称该事件不属于该部门管辖,请到其他部门反映,这种现象的发生让本来法律意识不强的农

9、民有种“无处申述、无权可维 ”的心态,直接造成农民经济损失不说,更降低了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重复的职能交叉管理不仅危害着环境保护工作,更危害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五):环境保护中不健全的惩罚制度,政府部门在履行正常的监管制度下将造成环境污染企业只进行程序上的处罚,但这并不能彻底根除企业乱排乱放超标违法现象。按照我国新的水污染防治法 ,超标排污的企业将处以排污费一至三倍的罚款,但是依据国家公布的数据,2001 年,我国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平均每月不足 3000 元,按照这个平均值计算的话,企业罚款额也不到 10000 元,很明显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很难弥补日常排污造成的环境损害。

10、国内某知名专家这样说道:“如今的处罚力度不如修改前的法律,之前法律规定违法排污企业最高可能被处以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当年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污染者中石油吉化公司也只是因为发生特大事故被罚 100 万元,像这样的处罚力度在中国是罕见的。同时,他有列举了美国联邦政府起诉美孚石油公司的案例,1989 年 3 月 24 日,埃克森公司的一条游轮在美国阿拉斯加近海域触礁,3.4 万吨原油流入威廉王子湾,造成了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排水污染,埃克森公司为此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消污费用,此外美国最高法院还要求其支付百亿美元的损害赔偿金。 ”中外在处罚力度上的鲜明对比,显示我国处罚制度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六):单一

11、的政府财政支出模式,无法满足巨额的环境保护资金需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只有一万亿元,用在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园林绿化的投资就更微乎其微。地方政府只是拿出少量的资金投入环保建设;市政公用事业资金单单依靠财政支撑很难有作为,单一的资金注入渠道,仅仅依靠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政策,难以想象其长期如此的严重后果,只会制约环境保护项目的进一步扩大,成为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瓶颈。种种现象造成政府履行职责的不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亟需更进一步改善以上不良现状。分析我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职责履行的缺失及原因:首先,当地政府急于脱去贫困的帽子,经济发展水平低,给处于决策层的领导

12、传递错误的信息,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工作,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政绩观,搭建领导的光明仕途,过多的招商引资导致恶性竞争,企业高层领导为求发展减少日常开支,对污染物处理系统只是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调研、视察时的形象工程,出现废气废水任意排放;政府领导为求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忽略环境保护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例如,江苏省在社区民意调查中心调查显示,90%的群众认为,一个地区要达到小康水平,环境保护必先达标,事实上,生态环境比 GDP 更显著的影响百姓的生活质量;浙江省安吉县过去是一个污染大县,1998 年国家环保总局对其发出“黄牌”警告,后来该县改变发展模式,以“生态立县”取代

13、传统的“工业立县” ,政府在投入 8000 万元治理当地 74 家小污染企业,关闭 33 家重污染企业,经过十余年的改建,最终确立了以毛竹和茶叶为支柱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单毛竹种植面积就达到 108 万亩,开发出 6000 多种新品种,使农民增收 6500 元,另外茶叶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让当地农民增收 1857 元,据当地政府统计,安吉县绿色 GDP 已达到 1400 多亿元,成为全国生态立县的模范,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低并不是导致环境保护工作跟不上的推辞之说,政府领导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挥当地产业优势,以优补劣,给农民创建绿色健康的家园。其次,政府领

14、导在解读科学发展观内涵时出现了偏差,在理解发展是第一要义时,误认为发展只是经济发展而不是社会各方面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从而忽略环保工作中的发展理念。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读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出现注重经济速度忽略环境质量的现象,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民本思想,坚持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在由过去的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过程中,政府的责任环境保护意识也应该发生转变,顺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正确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强调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展,共建美丽、和谐、健康的新家园。再次,上级政府部门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考核标准;在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中,经济指标占去绝大多数份额,从长远眼光看,这种考核标准是有

15、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知道环境保护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只是换一种科学的方法谋发展,从可持续的发展角度谋发展,因此,改变这种错误的政绩考核标准,让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营造一份良好的大环境,将环保责任也纳入领导政绩考核标准中,以环保求发展,用发展谋环保,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最后,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着疏漏和监管不力现象,这给企业违法生产创造可乘之机,政府部门用罚款替代法律制裁,任由企业肆无忌惮的超标排污。例如,2010 年 7 月 3 日,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就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力情况下发生的特大污染事件,如果不是因为夏季暴雨天气使其东窗事发,我们还不知道紫金矿业还要将其

16、掩盖到何时,这里企业要反思,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反思。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提醒着政府的环境监管部门,加强环境保护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改善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缺失,逐步完善环境保护工作项目建设。为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提出有效地对策:(一):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者,更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政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应该突出主体地位和关注环保法律法规的践行,及时提出有利于环保事业发展的议案,督促立法者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当污染事件发生时,要做到受害者有法可依,对违法者违法必究,对排污者必惩,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制度,例如环境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在费

17、用收取方面,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在超标排污现象发生时,及时发出限制治理的通牒,完善限期治理制度;只有如此政府才能巩固环保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的监管作用。(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此地方政府领导应该摆正思想,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摒弃错误政绩观,一位领导综合素养的高低有时决定了一个地区全面发展的协调与否,因此政府要加强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做到在政策科学化、决策民主化;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从领导到普通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入一线的群众中去宣传环保知识,解读科学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让农民朋友们爱护环境、保护家园,保证社会生活环境的清洁与美好。(三

18、):严格监督企业审批程序,合理规划企业发展布局;在逐步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提高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防止过分的招商引资造成的恶性竞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审批程序,从源治理是保证环境保护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四):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防止政府部门工作的交叉重合,明确职能分工是有效提高政府环保工作效益,配之以完善的惩罚体制,改变企业对罚款数额较少时的麻木态度,让企业从社会环保的角度重新考量,认识到社会环境的重要,走一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五):多渠道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发展生态基础工程,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政府应该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环保工作中,例如,苏州“十一五”期间资金的总量由每年占 GDP 的

19、 2.94%上升到 3.52%,环境保护总投入资金达 1144亿元,与此同时,企业可以试着采取“股份制”生态工程建设,做到只要工程有收益,入股者就有分红,更多的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其中,让“环境保护无小事”的观念深入人心。(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样环境保护也是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历史证明,谁抢占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在环保的历史转变中掌握了主动权。上个世纪末,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加创新,分阶段的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成功地治理了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2011 年,中央累计向环境保护部门投入科研经费 50 亿元,建立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20 个,国家环境保护中心 26 个,以此为

20、契机,环境保护与科技相互促进,依托科技提高环保水平,以绿色基础改造传统观念,通过国家环境科技工程,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七):社会大众作为新的环境保护力量发挥的作用越来远大。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只有人民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理解了它的真正内 涵,才能将人民群众这支强大的队伍带入环境保护的实际践行中,环境保护这项艰巨的任务才能逐步完善,才能长久的执行下去,才能逐步改正政府工作中失职;人民群众积极组织社会群体绿色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爱家园、爱地球,更爱绿色” 、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绿色行动”等等户外绿色环保活动,在社会中形成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我们的活动实践中

21、传播环保知识,让你我多动动手,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将生活变的更美好、更环保。三 我国政府在环保建设中改革试点,吸收有益经验,更加强调科学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针对目前环境保护在全球引起共同关注,我国政府作出了环境保护的改革试点,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京冀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升级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 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的城市。同时我国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政府宣传群众自愿参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手段,收取必要污染费用、补贴赠款及税收减免,收集信息源,对环保工作进行信息整理,便于人们阅读共同探究一条绿色的生态道路。总之,不论是在国内政府和国际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都力争将地球建造成一个绿色的家园,因此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我们共建绿色家园,以政府为领头人完善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让每个公民掌握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具备更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政府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同时,让更多的公民参与环保队伍中,让我们的环境更优美,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注:参考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