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试 行)一、指导思想、依据、原则1、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等教育法律政策和我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管理的实际,特制订本教学常规。2、新宁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是全县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日常教学行为准则;落实教学常规,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3、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基础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规律,探索和构建我县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的科
2、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努力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以及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4、新课程教学必须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科学规范、可操作性、讲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对教学常规的构建和实施,建立科学、稳定、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促进新课程教学沿着科学、有序、规范的轨道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教学计划5、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制订和健全教学计划,是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又是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6、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和依据。各校必须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凡是新
3、课程计划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只有把课开好的唯一选择,没有不开课的权力。7、在开课过程中,各校要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正确处理好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作为常规教学落实;在开好学科课程、确保基础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导处要制订好全校学年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各教研组要制订好学年或学期本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要制订好所任教的所有学科的教学计划,不仅要制订好学期教学计划,还要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等。凡是开设的课程都必须有教学计划。9、教学
4、计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有基本的学情、教情与教学内容的分析,要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要有具体明确的教学措施和检查措施;要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力求避免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脱节的情况,有效地发挥教学计划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三、教师的周工作量10、根据湘教发200366 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按标准班额、正常编制确定教师的周工作量标准。11、教师的周工作量标准:(1)高中教师(含职高教师):语文、数学 1012 节,外语、物理、化学、生物 1214节,政治、历史、地理 1415 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劳技 1416 节。(2)初中教师:语文
5、、数学 1012 节,外语、物理、化学、生物 1214节,政治、历史、地理 1416 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劳技 16 节。(3)小学教师:语文、数学 1012 节,外语、思品、科学 1416 节,音乐、体育、美术 1618 节,语文、数学教师兼上其他学科的课为 1214 节。(4)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可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其工作量可参照信息技术、劳技等课程工作量标准执行。12、学校非教学人员的工作量由学校参照相关规定确定。13、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量标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校长、副校长和学校职能机构主要负责人每周平均兼课时数分别不得少于同学科教师标准授课时数的 1
6、/4、1/3、1/2,2000 名学生以上的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兼课时数可降低到 1/5。四、教学的基本环节14、基础教育新课程学科教学环节一般有: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测评价教学反思等。15、备课的基本要求:(1)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前必须备好每一堂课,不上没有准备好的课,更不能上“白水 课” (没有准备的课)。(2)备课前必须认真地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明确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3)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法,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整体设计和优化教学思路,优选教学方法。(4)认真了解和研究学情,掌握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
7、智能特点、需要、兴趣及爱好,以便科学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5)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写好每一堂课的详细教案。教案一般以课时为单位编写,也可以以课时单位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按章节或单元进行整体设计、编写。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法选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6)备课必须以独立钻研为基础,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注重实效,使教师个体才能与集体智慧都得到充分发挥。(7)有条件的学校应提倡电子备课。16、上课的基本要求:(1)每节课的课时量,中学为 45 分钟,小学为 40 分钟。教学任务必须在课堂内完成,不得因任何理由拖堂而挤占学生的课间
8、休息时间。(2)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简洁、具体;教学内容精当,传授知识准确,智能训练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思路清晰、新颖;教学组织严密,节奏分明,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气氛和谐,实效明显。(3)能较好地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统一,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较好地落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教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使学生获得水到渠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构建一个实、活、新、美和谐统一的课堂。(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抓住学科本质。语文、外语等学科要突出语感训练,注重语言实践,学用结合,而不是分析研究语言;
9、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生活,突出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开展探究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等科要求学生在识记和理解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和焦点,力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5)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思想要明确、科学,教法要灵活多样,教具使用得当,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学会制作和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0、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条件的学校要求掌握电子备课技术、运用电子课件教学的教师要达到 50%以上。(6)课堂要较好地体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和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和选择,相信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要求师生互动良好,开展平等对话,多向交流信息,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中对学生引导耐心细致,循循善诱,适时点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善于思考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一丝不苟地完成课堂作业。(7)教学语言清晰、准确、流畅、生动、幽默、有趣、富有启发性。各科教师必须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具有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机智。(8)
11、板书设计精巧,条理清楚,突出重点,文字简洁、规范、工整、美观,对学生的学习有提纲挈领的作用。(9)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要搞好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课两类课型的组织指导。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具体的探究活动应让学生自主开展,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课时安排可以分散,也可以集中。(10)各校要认真抓好“三课一汇报” :即骨干教 师的观摩示范课、老教师的成果展示课、新教师的过关达标课;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汇报。努力探讨一课多上、多课一上(围绕一个主题上课)、同伴互助、授课评课的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17、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1)要精心设计和选择各类作业,题型要典型并且
12、多样化,难易适度并呈一定的梯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拓展和迁移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兼顾学生的认知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合理地选择作业,让各类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自己要摘的“ 桃子” 。(2)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各科作业量的确定均应充分依据新课程计划、课标与教材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和承受能力,不得随意增减。中小学生的作业主要应在课堂内完成。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业全部在课堂内完成,不布置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作业主要在课内完成,提倡布置适当的实践性家庭作业;初中和高中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每天一般不超过 2 小时。严禁用增加作
13、业量来惩罚学生的错误作法,严禁搞题海训练、以牺牲学生的创造天性为代价来提高所谓“ 成绩 ”。(3)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语文作业一课一批改;作文详批详改是:小学每生每学期不少于 8 篇,初中每生每学期不少于 7 篇,高中每生每学期不少于 6 篇;同时要加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让学生互改作文,学会自改作文;数学一天一批改;政治、历史、地理、外语一课一批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视教材章节要求设置作业,一般一节一批改,确实需要时一章一批改。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要依课题研究过程而定,进行分阶段的指导检查。对学生的确定课题开题论证制订方案研究活动总结成果成果展示等关键环节,都要做具体的检查指导,帮助学生修改
14、好方案计划、论文及实验报告等。(4)作业批改要有明确的日期,批改时间的间隔严格按规定要求,不得随心所欲;要有规范的格式和统一的批改符号;要有改有批,批语细致具体,针对性强,充分体现人文关爱,富于启发性和激励性。同时,要切实搞好作业讲评。18、辅导学习的基本要求:(1)辅导学生学习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要搞好课内辅导,又要搞好课外辅导;既要搞好集中辅导,又要搞好个别辅导。不管是课内辅导还是课外辅导,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查漏补缺,指导学法,让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学习辅导时间切忌上新课,更不能因此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2)要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15、的辅导。要加强与他们的思想沟通,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使他们不断获得一点一滴的成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跟上进度,并努力赶上学习好的同学。(3)要搞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科任教师之间、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都要加强联系和沟通;要合理安排各科教学辅导任务,科学地分配各科辅导时间,以保证辅导有序进行。各科教师、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4)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挫折,以良好的心态
16、对待学习和生活,以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19、教学检测评价的基本要求:(1)各个学校的教学检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的充分发挥。(2)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检测评价与终结性检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课堂教学要充分灵活、经常性地运用即时检测、评价激励的手段,其基本形式是“检测诊断反馈矫正评价激励” 。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运用即 时检测评价手段,及时反馈信息、矫正因教学失误而造成的学生学习错误;并通过经常性、激励性的评价,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不断、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4)学业考试是一种量化的教学质量测量手段
17、,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一般应有单元考试、学期中的阶段考试和学期末及某一学段的终结性考试。各科任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单元考试,各个学校要科学规划、周密组织学期中的阶段性考试和学期末与各个学段的终结性考试。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决不能以考代教,过分加重学生的身心负担。各个阶段的考试完成后,要搞好分析评价,及时总结得失,写好试卷分析文章,以不断改进教学。(5)考试命题要科学,要有启发性和创造性。试题内容要依据新课标和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考查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能力。既注意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又注意考查学生的创造才能;要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难易适度,杜
18、绝出偏题和怪题;试题量适当,试卷结构合理。(6)考试形式要多样化。要实行笔试、口试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文化理论知识考试与实验操作结合的方法。特别是要尝试在闭卷形式、纸笔测试为主的基础上,对一些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焦点、热点问题的考查时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以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要根据我县初中毕业生评价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搞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关学科的考查及学生特长检测评价工作;要按部就班,依据方案实施,措施要有效,工作要到位,决不能走过场。为了搞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各校必须建好学生成长记录袋。这是搞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刚性极强的基础性工作。(8)考试评价
19、结果显示要科学。学业考试可采用量化计分形式,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有关学科考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宜采用等级制。要大力淡化考试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大力强化其诊断、导向、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考试评价的结果处理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分数排名和公布名次,不准以学业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升学、评价教师教学优劣和学校教育教学实绩的唯一标准。考试评价的结果要通过适当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学习上的得失,提出改进意见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学习进步。(9)要根据学校情况分年级、分学科组织开展学生素质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每学期不得少于 2 次。20、教学反思的基本
20、要求(1)教学反思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不断科学化和规范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自觉地进行反思,做教学实践的经常性的反思者。(2)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再审视的过程。要在教学前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教育实践;要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反思,促进教学思路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结束后回头思考和审视教学行动的过程,促使教师教学经验的理论化。大力提倡教师经常性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教学问题透视、教学小故事、教学相长一事一议、教学后记或教后感等
21、,并将此项内容作为学校常规教学检查的一项必检任务加以落实。(3)开展教学反思,内容要涉及各个学科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一个课时、一个单元、一个学段的教学都要进行分层次的反思;同时还把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反思成为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常规性的教学教研活动。五、教学行为规范21、要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面向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的各个方面。严禁办重点班、尖子班和所谓的“实验班” (变相的重点班);严禁排挤后进生;严禁节假日成建制的补课和以教学辅导为名、为赶教学进度而讲授新课;严禁滥印滥订各类习题集和复习资料,所有教辅读物都要按学期初或学年初省教育厅核准的中小学生用书目录实行准入制度;坚决制
22、止各种滥订滥发教辅读物的现象,坚决抵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而向学生推销教辅读物的行为。22、教师教学行为要规范且具有美感。上课不准抽烟,不得会客,不迟到早退,不接打手机,不外穿短裤、背心、拖鞋进课堂;不讲油话、脏语,不讥讽、挖苦和打骂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坐着讲课,仪表整洁大方,教态从容、亲切自然。穿戴服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事事时时处处,都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六、教研教改23、要认真搞好校本教研。教师要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和工作,要按照“全员 参与、同伴互助、专业 引领、校长负责” 的模式,大力开展教研工作,切实解决新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4、各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时,一要制度创新
23、,探索和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二要明确目标任务,探索和构建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系统及其活动系统;三要机构健全,探索和构建科学有效的目标任务实施以及活动开展的支持系统与有效的监控系统,并努力做到三个系统的有机结合、高效运转。要把学校真正办成教学、科研、学习、培训有机结合的“ 学习 共同体” 。25、学校对教研工作要有基本的量化规定。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5 节;每学年上各级各类研究课(含同伴互助研究活动中的授课)不少于 3 节,说课不少于 5 次;参与评课每学期不少于 6 次。学校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节;主持评课不少于 8 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
24、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 节,主持或参与评课不少于 15 次。学校抓教学的领导和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符合新课程教学实际的教研课题,并且进行扎实的探索研究;每学年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每学年写 35 篇教学案例、教研总结或教学论文,并争取 12篇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26、学校要科学构建、经常性地开展新课程系列教研活动: 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活动;新课程说课、授课、评课的系列活动;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课)、优秀教学设计(含优秀教学课件)、优秀教研论文(含优秀案例、教学小故事、问题反思、经验总结)的三优联评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县属学校以校为单位
25、,大乡镇分别以中学和中心小学为单位,小乡镇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单位,对于以上系列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分别不得少于一次,切实为教师展示教学教研成果、展现智慧才干,广泛交流经验,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七、教学总结与激励27、教学工作贵在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有总结才能有提高。搞好教学总结是教导处、教研组和各科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每学期结束时,教导处、教研组、各科教师站在各自的层面上都要写好一份教学总结。28、教学总结要求有基本的数据统计,资料典型而详实。有实事求是的得失及原因分析,有具体明确的改进措施或意见建议,针对性强,对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要求表述准确,书写规范,行款正确。29、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以上全面的常规教学检查,各教研组对本组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典型,广泛交流和推广经验。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常规工作评比活动,合理设置奖项,落实奖惩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30、各个学校要端正工作的指导思想,切实以教学工作为重,大力开源节流,不管困难有多大,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足够比例的经费投入,以确保学校教学常规和教学奖励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