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 电子报刊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 华夏文明,是中国 5000 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 ,分布广 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 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 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 华民族思想 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中国剪 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2006 年 5 月 20 日,剪 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 戏 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 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
2、式综合 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 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 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 梵剧并称 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 “京剧、越 剧、 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篆刻 :篆刻艺术,是 书法(主要是 篆书)和 镌 刻(包括凿、 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
3、 历 史。中国传统文化电子报刊中国 传统节 日: 1111、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 2、元旦,阳 历 1 月 1 日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清明 节,4 月 5 日(或 6 日)5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6、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7、中秋 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9、冬至,12 月 22 日(或 23 日) 10、腊八 节,农历腊月初八。中国武 术 :中国武术,是中 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 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 时期,各国诸侯都非常重视培养和 训练将士们的搏击技术,
4、 剑术 得到发展。汉代,带有搏击性质的“角抵”已有广泛的基础,还发明了铁兵器,出 现了编排起来的攻防连续套路。到了晋代,练武活动已有“口决要术” ,武术初见雏形。 唐代,是中国武 术的兴盛时期,唐武则天开武举,不少武术人才脱 颖而出,天下 闻名的少林武术 的最早记载也起于唐朝初年。宋代,中国武术走向成熟。健身练武已成 为志士仁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民 间还组成了研习武艺的组织“社” ,开始出现武术的一些流派。元代出 现了某些以传授武艺为主要内容的武馆。明清时期,民间习武更为广泛,门派林立,出现了数百种武术套路,武术流派趋于定型。在中国武术的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化出十八般武 艺或十八般兵器。通
5、常认为十八般兵器包括:“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中国古 代的兵器远不止这 18 种,平常所说的十八般兵器或武艺只不过是一种泛称。 中国武术文化底蕴丰富,门类众多。按流行地区分类,划分为南拳、太极拳;按 山脉、庙宇分类,可划分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按形象分类,可划分为蛇拳、猴拳、螳螂拳等;按技术内容分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摔跤类等。拳术类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臂拳等。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四大主要形式。气功类包括禅家、道家、儒家、医家和拳家五大派别。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著名的武术流派是少林派、武当派和峨眉派。 密云区第一小学 六一班 主编:赵俊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