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作者追踪,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
2、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 。,二时代背景,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其中最富盛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入新课,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歌行体” 歌行,古
3、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飘 转,zhun,俄 顷,厦,sh,qng,xin,sng,丧 乱,见 此屋,ho,jun,chng,b,w,chng,qn,o,生字词,1.作者是如何描写秋风的?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2.“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
4、哪里? 讨论明确:“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换“掀”吧,似乎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要想既写出风的迅猛,还又表现出茅草的动态的字, “卷”字更形象、更有力。,品味探究,3.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4.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 (秋风破屋),品味探究,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怒吼),(虚数,泛指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沉到飘落),(纷纷下坠,散落),(挂),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
5、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译文,思考:这节诗使你想像到了怎样的情景?哪些 词语渲染了风的威力?,明确:秋风肆虐之中,诗人茅屋的屋顶茅草被风卷走的惨状。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第一节赏析:,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动词
6、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卷茅,这一段的叙述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的焦虑,侧面反映着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根根茅草的动向都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使人痛苦的心弦。心苦痛惜,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竟然忍心这样),(动词,做),(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跑进竹林),(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拄着拐杖 ,突出诗人衰老的形态),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
7、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思考:这节诗表现了怎样的情形?诗人此 时的心情怎样?,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喊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只能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息。表现了诗人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第二节赏析:,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 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
8、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群童抱茅,2.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qn,被子),(睡相不好),(被里),(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 “由何”,如何
9、),(到天亮),(停),(阴沉灰暗),(渐近),(泛指整个屋子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思考: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你觉得哪些词语运用得较为传神?,明确:表现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生活。如:“麻”字形象地说明雨点的密集;“铁”字道出了被子的陈旧、脏硬、量少等,说明了杜甫生活的困窘。,第三节赏析:,1.茅屋
10、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宵屋漏,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全部庇护),(所有的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同”现”,出现),(小屋),(高耸,此处形容广厦),(宽敞的大屋),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
11、也心满意足!,思考: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情怀?,明确:诗人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胸怀天下,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第四节赏析:,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祈求广厦,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忧国忧民,或:广厦万间,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
12、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无奈痛心,忧思痛苦,第一节:秋风破屋,心苦痛惜,第二节:群童抱茅,第三节:破屋漏雨,四、课文赏析,第四节:祈求广厦,忧国忧民,1.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感受作者感情的变化。,秋风破屋 心苦痛惜 群童抢茅无奈痛心 长夜沾湿忧思痛苦,现实,风雨,白天黑夜,屋外屋内,自己,理想,广厦千万间忧国忧民,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5.小结,2.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那么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例如:怒号-用拟人写出风的猛烈无情,形象有力度。,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
13、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全诗描写作者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并由己及人,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4.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主旨是什么?,杜甫同主题的诗歌知多少?,思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
14、不归, 还闻劝加餐。 垂老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杜甫之所以伟大,因为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与精神已远远超越诗人之上。即使他没有写过一句诗,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的心灵,有如释迦牟尼、耶稣。 -卢光政,课堂练习,按原文填空,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2.表现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三、杜甫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其他“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拓展训练 谁能再说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作业,1.完成课后第四题。,xx中学 x年级x班,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