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12188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西悲剧艺术之比较以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文学院104 班王思洋10 号中西悲剧艺术之比较以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能传唱至今,不只是因为其中让人沉醉的爱情故事,更是因为爱情的悲剧性让人动容。同时也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致使两部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也是各具特点,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关键词:爱情、悲剧、比较正文:一. 含蓄美与奔放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有一相同点,就是结识都为偶然。祝英台为躲避家中的包办婚姻而女扮男装去学堂,因而结识梁山伯,二人一直兄弟相称,并不是因爱而结缘。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识却是因为罗密欧欲

2、在舞会上讨得另一女子欢心而无意间与朱丽叶一见钟情。错误的开始也许也为其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爱情这个词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梁祝而言本就是一种奢侈品,即便是两情相悦的两个人也未必能有美好的结局。而梁祝的爱情并不是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确是真正的自由恋爱。虽然梁祝相识之初梁山伯并不知祝英台为女儿身,二人即便是兄弟相称却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而在这其中的祝英台早已发现自己对梁山伯有特殊的感情,却因自己假扮的身份而无法开口说明,而梁山伯对祝英台也早有倾慕之意,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三年学期满后,二人依依不舍的分别,回到家后对彼此日夜思念,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英台家中探望,自是又惊有喜,二人也终于明

3、白对彼此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却无力与封建制度,与父母之命进行抗争,终于导致了一场爱情的悲剧。而在此过程中并未描写二人有轰轰烈烈的恋爱过程,一切都平淡而含蓄。然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爱情却如干柴烈火碰到一起,燃气熊熊的爱的火焰。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封建社会形态崩溃。与梁祝的爱情相比,罗朱二人更有大胆地挑战,他们对爱情的专一体现在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上。他们不顾父母之命,不顾家族势力的阻挠,敢爱敢恨,显示了爱情的强大力量。他们的爱情是自私的、专一的,是任何力量都动摇不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相见便都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对方,虽然他们后来知道了两家的世仇,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爱情的追求。由

4、此看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单纯的、专一的爱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中间切添加了太多了客观因素。不能不说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封建社会、封建礼教使得梁祝的爱情含蓄而温婉,而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解放与进步却使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热情而奔放。二爱情与封建势力、家族势力对立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处时代是婚姻包办的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成功的必要前提,因此,悲剧起源于包办婚姻。梁祝身处典型的封建社会背景之下,儒家思想为当时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 ,即晚辈必须完全的遵从长辈,因此在祝英台家中已决定将祝英台许配给马文才的前提下,梁山伯与祝

5、英台的自由恋爱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然而,并不能完全说是父母之命阻碍了梁祝的爱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本身对封建制度的维护才是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知书达理之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言行始终在肯定着传统的婚姻制度,尽管祝英台已经爱上了梁山伯,却选择把这种感情默默地隐藏起来,他们曾同床而睡,结脚而眠,却固执地坚持着传统的婚姻制度。祝英台一定要回家,等着梁山伯上门提亲,而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并许配给马家公子时也仅仅是表达了深深地遗憾,二人都没有为这种不公做出任何的反抗之举。由此可见,如果说是封建制度的落后导致了爱情不能自由发展,那么,在封建制度下人们

6、所受的教育所导致的思想的封建,才是梁祝爱情真正的枷锁。再来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处的时代,当时英国正处在十六世纪伊丽莎白统治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已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力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文学领域里,人文主义提出个性解放的口号,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主张以人性为基础的恋爱和家庭生活。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对命运的反抗也十分激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美好的,是人性中爱的最自然的流露,他们敢于以浪漫式的反抗,以既成事实的婚姻与封建家长和封建伦理制度反抗到底,以既成事实的婚姻与封建家长和封建伦理制度反抗到底。与梁山伯相比,罗密欧是怀着极大的勇气追求真挚爱情的。他

7、对朱丽叶表现了自始至终的专一,他无视家族荣誉、地位,敢于从实际的行动表达他对朱丽叶的爱,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和对争取幸福生活的决心和勇气。与祝英台相比,朱丽叶的反抗程度是更为激烈的,祝英台表现出的是在妥协中求发展,而朱丽叶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朱丽叶作为时代女性新观念新思想的体现者,爱情不仅超越了陈旧的道德伦理观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时代的的女性解放。作为少女的朱丽叶,她敢于直截了当的向心上人倾吐心中的秘密教他如何行动。当朱丽叶看到自己美好的爱情就要遭到破坏时,想办法摆脱命运的捉弄,完全不同于祝英台寄希望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尽管朱丽叶对劳伦斯神父的药力也表示惊疑和担心,但她为了理想、为了爱情

8、、为了罗密欧还是吃了药。她说:“罗密欧,我就来了,我为你干了这一杯。 ”然而,当她醒来时发现死在身边的罗密欧时,就毫不犹豫地将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这些激烈的行动体现了好走极端的西方女性的性情:坦率、大胆、主动、反抗强烈,敢于付诸实践,完全不同于祝英台的自我压抑、自我窒息。即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建立在这种解放思想之上,即便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情共同努力,但是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再加上门第观念的束缚及罗密欧所属蒙古太家族和朱丽叶所属凯普莱特家族极深的世仇,根本不允许罗密欧与朱丽叶自由恋爱,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致使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自由的相爱结合。 综上所述,在封建伦理制度的残酷摧残

9、这一共同的前提下,梁祝的悲剧是在妥协中求发展造成的,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压抑、窒息。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感受更多的则是积极进取。三爱情的悲剧结局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对恋人在爱情道路上演绎了同一模式,自然萌发的真挚爱情在封建伦理制度的束缚下变成了一场悲剧。同是心心相印、致死不渝、感天动地的爱情,同是以不得结合而告终,同是悲剧的结局,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却又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假设消息传到,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或许是可以避免的,这就使悲剧的发生有着一种偶然性,从而冲淡了悲剧色彩;然而即便梁山伯与祝英台反抗,结果也必然是悲剧。虽然悲剧的性质会变成壮观美,但悲剧性是不能改变的,悲剧色彩较浓。由此可见,时代决定了两对恋人的命运和悲剧。在成人梁祝的悲剧色彩浓于罗朱的同时,我们更向往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爱情,虽然失败,但斗争的过程让人无怨无悔,这种反抗精神可以激励时人与后世去开拓幸福美满的生活。参考文献:1.莎士比亚研究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3 月2.论中西悲剧精神的根本区别 何辉斌 1996年第五期3.莎士比亚戏剧精解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8年 3 月4.莎士比亚悲剧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 年 2 月第 1 版 第 8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