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帽儿山地区鱼类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小组成员:唐赛男 宋雪 纪源 刘凯华 鞠原平 林旭 吴洪宇 白睿 秦仕达 孙开 摘要:对帽儿山地区鱼类两栖类动物进行调查,采集了 5 种鱼类和 5 中无尾两栖类动物,比较常见的为黑斑侧褶蛙,其次为东北林蛙,东北铃蟾等。关键词:帽儿山;鱼类;两栖类;物种多样性。引言帽儿山位于阿什河上游,属张光才岭西坡,地理坐标:N45204525,E1273012734,最高海拔 805 米,面积 10 平方公里,由侏罗纪中酸性火测岩构成,是哈尔滨市附近最高峰,地貌属于低山丘陵,绵延起伏,与南向北渐高。因帽儿山地势形势复杂,生境万千,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我们为了巩固、验证和丰富在
2、课堂上已学过的理论,为后续的学习以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特来此地实践学习,初步掌握了有脊椎动物即鱼类,两栖类的野外采集方法,学习捕捉、固定、标本制作等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1、 材料与方法捕鱼的工具有拈网、手抄网、鱼篓。其中是自制的捕蛙的工具有手抄网、蛙袋、塑料袋。鱼类的采集用拈网捕捉法、垂钓法二种方法。两栖类采集采用沿路线徒手捕捉法和样方捕捉法(面积为 40m10m 的稻田沿田埂用手抄网捕捉的方法) 。2、 调查结果 本次试验共捕捉了湖(岁) 、洛厄鱼(岁) 、棒花鱼、鲫、北方条鳅 5 种鱼,其特征如下:湖鱼(岁)俗名柳根,体长形,圆筒形,头部扁圆,头长小于体长,吻顿。背部绿褐色,体侧金黄色,中
3、上部略呈绿色,并具有暗色斑点,主要生活在静止泡沼中。洛氏鱼(岁)俗名长尾鱼(岁) ,体较长,稍侧扁,头较长呈尖锥状,吻较长,大于眼间距;背部灰黄色,有小黑斑点,生活在水质澄清的冷水水域,多活动在水的上层。棒花鱼体较长前部粗壮,二对须,后部侧扁,腹部较平,吻圆钝,鼻孔前方凹陷,口下位,呈马蹄形,背部,体侧棕色或灰褐色,喜生活在平稳的河湾和支流。鲫体侧扁,腹部圆,口端位,无须,背鳍具硬刺,后缘具锯齿,头短小,眼小,尾鳍分叉浅。栖息静止或流水水域,喜居在水草丛生水体。北方条鳅又名北方须鳅,体呈圆柱状,背鳍前稍扁平,尾柄部侧扁,三对须,头部稍扁平,头宽明显大于头高,头背部平阔,吻部圆钝,主要生活在半山
4、区石质低的小河口。两栖类的调查本次实践共捕获了 5 种无尾两栖类,有东北林蛙,东北铃蟾,中华大蟾蜍,东北雨蛙,黑斑侧褶蛙,我们对其进行了鉴别并测量了其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后肢长,胫长和体重。东北铃蟾别名臭蛤蟆,辣椒蛤蟆,体背布满大小不等的刺疣,无耳后膜,生活时背部灰棕色或绿色,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面有橘色或橘黄色与黑色相杂的花斑。它主要栖息在山溪的石下,草丛,路边,半山坡上的小水坑、石头坑等处。对其测量如表 1采集时间 体长(cm) 头长(cm) 头宽(cm) 前臂及手长(cm)后肢长(cm)胫长(cm) 体重(g)2010.6.16 3.27 1.06 1.71 1.61 4.
5、40 1.74 4.822010.6.16 4.60 2.11 1.63 1.81 2.34 1.95 4.622010.6.16 4.32 1.83 1.82 1.61 4.53 1.60 4.422010.6.16 3.31 1.82 1.74 1.71 4.32 1.63 3.822010.6.16 4.50 1.61 1.72 1.91 5.20 1.72 4.322010.6.16 4.24 1.73 1.63 2010 4.91 1.53 4.50中华大蟾蜍皮肤极粗糙,身体背面密布有大小不等的瘰粒,头顶无瘰粒,耳后腺发达,成长圆形,身体腹面有显著的黑斑,中华大蟾蜍通常是昼伏夜出,日
6、间长居于水渠,石下,草丛,石洞内,黄昏时,在路旁,草地,田间及池塘边活动。对其测量如表 2采集时间 体长(cm) 头长(cm) 头宽(cm) 前臂及手长(cm)后肢长(cm)胫长(cm) 体重(g)2010.6.16 8.91 2.90 3.22 4.32 9.12 2.62 4.322010.6.16 7.21 2.21 2.13 2.30 5.43 2.13 4.17东北雨蛙又名绿蛤蟆,背部光滑,纯绿色,体侧及四肢背面均无任何斑点或斑纹。足长大于胫长,指趾端具吸盘,鼻眼之间有深色线纹,成体栖息在山涧小溪流,稻田,池塘旁边草丛下或石缝间,下雨时或夜晚常在灌木丛或旱地作物茎秆上鸣叫。对其测量如
7、表 3采集时间 体长(cm) 头长(cm) 头宽(cm) 前臂及手长(cm)后肢长(cm)胫长(cm) 体重(g)2010.6.16 3.61 1.71 1.81 1.82 4.31 1.71 2.802010.6.16 2.91 0.98 1.11 2.32 4.12 1.60 1.602010.6.16 3.82 0.72 0.91 2.38 5.77 1.21 5.702010.6.16 3.14 0.95 1.01 1.85 4.31 0.89 1.60东北林蛙别名蛤士蟆,体背面相对较光滑,疣粒小而少,鼻骨小,多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和地面潮湿的环境中。对其测量如表 4采
8、集时间 体长(cm) 头长(cm) 头宽(cm) 前臂及手长(cm)后肢长(cm)胫长(cm) 体重(g)2010.6.15 3.71 1.60 1.73 1.52 4.62 1.61 4.022010.6.15 4.02 2.01 1.72 1.81 4.90 1.90 4.22黑斑侧褶蛙别名青蛙,背侧褶较宽,两背侧褶间有 46 行短、短肤褶,成体体型较大,雌性比雄性稍大,背面皮肤粗糙,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很大;背面为黄绿色或深绿或带灰棕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腹面鱼白色,主要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渠和小河附近。对其测量如表 5采集时间 体长(cm) 头长(cm) 头宽(cm) 前臂及
9、手长(cm)后肢长(cm)胫长(cm) 体重(g)2010.6.15 5.50 1.80 1.50 3.31 7.51 2.81 22.72010.6.15 5.95 1.89 2.01 2.92 6.49 2.57 14.42010.6.15 6.71 2.22 1.90 3.11 8.90 2.63 26.42010.6.15 4.32 2.03 1.72 2.51 5.65 1.78 6.102010.6.15 7.00 3.02 2.81 3.50 9.50 2.50 32.22010.6.15 6.50 2.11 2.01 3.12 8.95 2.80 20.32010.6.15 3
10、.70 1.63 1.92 2.23 5.83 1.91 7.012010.6.15 4.01 1.22 1.89 2.21 5.67 1.28 6.312010.6.15 4.40 2.01 1.63 2.23 6.21 1.81 7.902010.6.15 6.20 2.60 2.41 3.11 10.41 2.41 27.52010.6.15 3.91 1.92 1.83 2.30 5.61 1.90 6.802010.6.15 4.82 1.98 2.11 2.52 6.12 2.12 17.52010.6.15 4.12 1.71 1.83 2.42 7.11 2.11 17.520
11、10.6.15 6.12 2.16 2.02 3.21 7.94 1.92 17.62010.6.15 4.05 2.12 1.56 2.12 5.13 1.61 6.12010.6.15 3.12 1.15 1.21 1.15 3.75 1.18 3.02010.6.15 6.92 2.13 2.42 3.31 7.31 2.45 20.12010.6.15 3.71 1.81 1.91 1.60 4.70 1.60 4.502010.6.15 6.81 2.34 2.43 3.25 9.63 2.62 23.42010.6.15 6.81 2.08 2.08 3.81 9.15 2.90
12、25.62010.6.16 7.85 2.85 2.81 3.82 10.41 3.42 38.02010.6.16 3.91 1.72 1.81 1.72 5.07 2.10 5.02010.6.16 3.60 1.61 1.83 1.61 4.03 1.92 3.402010.6.16 5.61 2.41 2.31 3.12 8.12 2.71 16.62010.6.16 4.95 1.62 0.95 2.58 7.12 2.35 10.92010.6.16 6.51 3.20 2.42 3.01 8.07 2.51 25.42010.6.16 5.91 2.62 2.33 2.91 9.
13、12 2.71 17.12010.6.16 4.05 1.25 1.45 2.15 5.21 1.72 5.102010.6.16 4.12 1.91 1.62 2.21 5.81 1.62 830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三 维 柱 形 图 1 2 4 29 2中 华 大 蟾 蜍 东 北 雨 蛙 黑 斑 蛙 东 北 林 蛙以上是我们两栖类的介绍,从柱形图中可看出黑斑侧褶蛙数量最多,其次为东方铃蟾等。3、分析与谈论由于黑斑侧褶蛙主要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渠和小河附近。此地的稻田,池塘较多,黑斑侧褶蛙生存环境比较合适,所以黑斑侧褶蛙的数量较多。其次,从捕获鱼类、蛙类的数量较少可分析出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是环境的污染,由于附近稻田的农药污染,水质遭到破坏,破坏了他们生存环境。其次,由于人们的过度捕捞,导致数量的减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再次,由于我们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所以说调查和捕捉不够理想。最后,由于捕鱼工具的限制,造成捕鱼数量减少。面对以上的种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现状:我们应该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水质的污染,坚持深入的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从基本上提高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参考文献张觉民。黑龙江省鱼类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赵文阁, 黑龙江两栖爬行动物法,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