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钟志华 郭孔辉美国工程院院士:Jyotirmly Mazumder(特聘教授)“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韩志玉 张 农 冯 凯 宋立军 曾海波 Amir Khajepour“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 旭 刘桂荣国 家 杰 出 青 年 :文桂林 李光耀 韩 旭 钟志华“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李光耀 韩 旭车辆工程系教授: 成艾国 李光耀 杨沿平 何莉萍 宋晓琳 张 农 张维刚钟志华 曹立波 景柱 谢 晖 Amir Khajepour 郭孔辉黄红武 谷正气、 王韶峰(兼职)张农出生地 中国江苏省江阴市 国籍 澳大利亚毕业院校及专业、学位中文 1986.10-1989.9, 日
2、本东京大学机械工程(船用机械 )专业博士中文 悉尼科技大学,电机、机械和机械电子系统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主任教授国内工作单位及职务(兼职) 湖南大学机械与车运载工程学院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车辆底盘动力学首席科学家教育经历学士 1978.02-1982.01 中国 东北大学 矿山机械工程硕士 1982.02-1984.09 中国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博士 986.10-1989.09 日本 东京大学 (船用)机械工程工作经历助教 1984.10-1985.09 中国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1985.10-1986.09 日本日本中央大学机械系
3、 助教授1989.10-1991.07 日本东京大学机械工程系 访问学者1990.10-1991.11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机械系 研究员1991.12-1994.03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机械工程系 讲师1994.04-1995.06 澳大利亚MONASH 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 高级讲师、副教授 1995.07-2009.02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电机、机械与机械电子系统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主任教授 曾经兼任学部代理副部长2009.03-至今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电机、机械与机械电子系统工程学院(顾问专家工程师(兼任) 2002.07-2003.02 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家用车发动机研发部(一工
4、作与研究经历简介:张农教授自从 1989 年东京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毕业后在国外大学和企业工作多年, 现兼任悉尼科技大学,电机、机械和机械电子系统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主任教授。 他从事的学科专业领域为机械振动与控制,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及其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振动理论与实验模态分析,大型系统的动态模型减缩方法,及多转子系统的动不平衡和对中参数的实时识别方法;多体系统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建模与变速控制;车辆动力学与稳定性分析;带有时间延迟、参数不确定性及部件非线性的多体系统研究;主被动液压互连式悬架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张农教授主持和承担了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的 10
5、余项重点攻关研究项目,以及多项工业界资助项目,从 2011 起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作为国际合作主持人承担了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一项。张农教授在车辆主、被动液压互联悬架研究及抗侧翻控制领域、车辆动力传动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其产业化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共发表论著 230 余篇,包括 110 余篇被 SCI 与 EI 检索的原创性国际期刊论文。从 2011 年起,张农教授是国家千人计划第五批入选国家特聘教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和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车辆底盘动力学首席科学家。他将致力于学院和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科研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6、、人才培养及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紧密结合国内的汽车产业实际需求,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既注重理论意义也重视其工程应用和社会效益。机械振动与多体系统动力学,是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的主流方向之一,也是他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张农教授将和湖大和其它院校的同仁紧密合作,在车辆传动系统、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悬架系统以及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张农教授将充分利用在国内外的联系与资源,指导和培养锻炼出一支高水平的中青年研究队伍,培育一批车辆传动系统与悬架系统动力学方向的优秀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在致力于精益求精的理论与基础研究,及产业应用研发创新的同时,他将加强建设高水平和创新型的实验研究
7、设备。力争在未来几年内使湖南大学的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学科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在继续保持其国内学术水平领先地位的同时,增加学术水平居国际领先的研究方向,为使该学科在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国际知名学科做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他也将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尽快尽多地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对祖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的文明发展做出应有和直接的贡献。二个人专长与学术成就:张农教授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学术成就并在国际上有广泛和重要的影响:1. 提出了基于有限元理论的车辆整车动力传动多体系统建模理论。该模型包括发动机、各种变速器、转轴和驱动轮胎等弹性件,和车轮车身等刚体。 该研究考虑部件之
8、间的动态耦合,如摩擦传动和制动 (离合器粘合瞬态特性) 、齿轮轮齿的逆向冲击等非线性特性,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该研究成果在 2005 年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被邀作了大会特邀报告,并已被知名企业诸如戴姆勒(Daimler) ,和 NTC Powertrain 应用于其新产品(CVT 新车和 DCT 变速器)的研发中。2. 提出了具有十自由度的家用车整车动力学理论模型,并最先定义了评估车辆行驶中侧翻稳定性的动侧翻极限系数。此系数计入了侧翻角位移及角加速度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对侧翻稳定性的评价精度。该理论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推荐在世界上该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刊物车辆系统动力学上发表,同
9、时已被澳大利亚福特汽车公司应用于乘用车悬架系统的设计中。3. 研究和提出了液压互连式悬架系统的基于状态空间、传递矩阵和有限元等方法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其动态特征、稳态和瞬态响应的方法,并进行了对主要液体部件、半车和整车的悬架系统的一系列试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该成果得到同领域知名专家们的一致高度评价,被推荐在车辆系统动力学学术刊物上发表,并已被应用于丰田的新款 SUV 设计研发上。4. 发明了结构简单的主动和半主动液压互连式悬架系统,其中包括自主研发的简单紧凑的油路和可控换向阀阀体和油路状态信号检测系统。该技术专利申请已授权。5. 提出了考虑有系统参数随机变化的车辆多体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与求解方
10、法,研究提出了诸多系统自动控制器的创新设计方法,以克服由系统参数的不确定,作用器的时间延迟及系统内非线性等引起的不利影响。这方面的许多成果都已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和被他人引用。6. 是世界最先进的 VentraAssistTM 人工心脏泵的无接触式轴承系统的创新设计的主要贡献人之一。研制了特别试验台和测试仪器并通过一系列的振动和动力学试验,实测到该泵在各种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特别是抗冲击载荷的性能。该泵在同领域中属世界领先,至今已通过了 400 余例的临床试验,其次数居世界之首(现只有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拥有类似技术) 。四主持完成或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以近五年为主,不超过 10 项,含起止
11、时间、项目名称、经费额度及项目来源)(1)2013.01.01-2016.12.31,高速列车振动行为、振动失效和振动评价研究,2012 高速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项目,290 万元 (本人为子项目负责人) 。(2) 2011.01.01-2012.12.31, 纯电动轿车电驱动关键技术合作开发与新型应用研究 (国际合作主持人),中国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题项目 (2011DFB70060), 1141 万元人名币。(3)2012.01.01-2015.12.31,按需主动互联悬架的车辆防侧翻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面上项目 (51175157),60 万人民币。(4)2010.01.
12、01-2012.12.31,研发用于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新型动力总成及其能源优化管理 (主持人) ,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基础理论研究项目(DP1096847),16 万澳元(5)2009.01.01-2011.12.31,具有不确定系统参数车辆在随机路面输入下的动态性能定量分析(主持人) ,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基础理论研究项目(DP0988429),18 万澳元(6)2007.07.01-2010.06.30,预测多级薄板冷轧机颤振的数学模型研究(主持人),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企业(BlueScope Steel)合作资助研究项目 (LP0776980),22.5 万澳元 (其中
13、企业资助 7.5 万)(7)2007.01.01-2009.12.31,装有双离合器变速器车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变速控制(主持人) ,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企业(NTC Powertrain)合作资助研究项目(LP0775445),40.5 万澳元 (其中企业资助 9 万)(8)2007.01.01-2009.12.31,用于防止车辆侧翻的主动悬架系统(主持人) ,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基础理论研究项目(DP0773415),12 万澳元(9)2005.07.01-2008.06.30,装有动态悬挂系统车辆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主持人),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企业 (Kinetic S
14、uspension Technology) 合作资助研究项目(LP0562440),39.5 万澳元 (其中企业资助 9.5 万)(10)2005.01.01-2007.12.31 ,基于多刚体和弹性体的联合动力学模型对车辆侧翻机理的研究(主持人) ,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基础理论研究项目(DP0560077),22.3 万澳元。五发表的主要学术论著 - 共发表 200 余篇学术论文,包括近 100 篇被 SCI 与EI 检索的原创性国际期刊论文(详见英文简历) 。钟志华 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汽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重大与重点项目 10 余项
15、。发表论文 100 多篇,著作3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湖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1978.9-1982.6 湖南大学 机械制造 学士 1984.1-1987.2 瑞典律勒欧大学 机械 CAE副博士 1987.3-1988.5 瑞典林雪平大学 机械 CAE 博士 主要经历: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1988.6-1989.12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系 博士后研究 1990.1-1992.6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系 助理教授 1992.7-1995.9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系 副教授 1992.7-1995.9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国内外两校工作)
16、 教授 1995.10-1997.8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副院长 教授 1997.9-2004.5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院长 教授 2005-至今 湖南大学 校长 教授 2001.6-2004.6国家 863 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委员 会 2001-至今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2005 年-至今 中国工程院 院士 主要兼职:起止年月 单位名称 兼职职务 2001 年-至今 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 委员 2002 年-至今 湖南省第七届科协常务委员会 常委 2002 年-至今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 常务理事 2004 年-至今 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 委员 2004 年
17、-至今 “Int.J of Vehicle Safety“编委会 委员 2005 年-至今 “Int.J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编委会 副主编 钟志华教授长期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攻汽车碰撞安全和车身冲压成型技术及装备。提出了多项具有显著创新的汽车碰撞和冲压过程计算机仿真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多项基于 CAE 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多种汽车碰撞乘员保护技术和装备,开发出多项具有明显创新的碰撞缓冲吸能及试验技术和装置。研制出多项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新技术和装备,并建立应用示范点。提出多项具有重要创新的汽车设计新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有关成果应用到上海通用
18、、上汽通用五菱、柳州五菱、长丰汽车、湖南同心实业和奇瑞汽车等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钟志华先后发表论文 120 多篇,著作 3 部,SCI 他引 200 多篇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 1 项,发明专利 10 余项,2006,中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2007,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培养硕士生 39 名,博士生 27 名。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湖南省最高科技成就然光召科技奖,GM 中国科技成就 2000 年度一等奖(唯一)、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全国优秀教师等十几项荣誉称号郭孔辉 院士(双聘)79 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汽车专家,主持了多项重点课题的研究,获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 8 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2 部专著,在国内外多个学术组织任职。男,1935 年 7 月生,福建省福 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 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技术工作委员会 主任、吉林省暨长春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专家协会会长,吉林
20、省暨长 春市科协副主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操纵稳定性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车辆动力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美国密执安大学运输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国际太平洋汽车工程第五届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际汽车工程师联合会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 郭孔辉是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造诣精深。在轮胎力学、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 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最早把近代系统力学与随机 振动理论引入汽车科学研究的学者。在汽车振动与载荷方面系统的具有开创性的著 述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我
21、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 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四十年来他一直不间断地 进行着汽车科学技术的系统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经主持了多种新型汽 车的开发与多项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获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 7 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50 余篇,出版两部专著,同时为 我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主要成就和贡献有:一、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含制动与驱动稳定性)、平顺性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 学术带头人。为解决“红旗”轿车高速稳定性创造的“高速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与 评价理论”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22、 80 年代他承担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计算机动 态模拟研究”、“汽车转弯制动稳定性的仿真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90 年完成的 “人车闭环系统操纵运动的计算仿真 ”93 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了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操纵动力学 两种专著,主持制订了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等 10 多项技术标准。二、我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他 1973 年主持开发设计的“轮胎侧偏特性试 验台”现已发展成具有 9 种试验功能的轮胎特性综合试验机, 1985 年获部级科技进 步三等奖,全国首届发明展览会银奖。1988 年他提出“轮胎侧偏特性的一般理论模 型”、“转向制
23、动、驱动联合运动仿真的轮胎力学统一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1990 年负责的“ 汽车轮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最早将系统动力学理论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学者。他应用自 己在 1959 年提出的“ 力矩中心”的概念和后来提出的轮胎力学模型,创造了研究汽 车侧向振动的新方法。早在 1976 年发表的汽车振动与载荷的统计分析与悬架系统 参数的选择论文被美国密执安大学翻译并作为文献保存。1993 年 12 月该校机械系 主任 Papalambros 教授在信中说“我们至今仍应用你的车辆模型”。四、负责我国首台开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开发与研制。1993 年后主持国家计
24、委、国家教 委下达的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总经费 2500 万元)。在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 点实验室建设中,负责大型开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研制。该项目采取系统自行设 计与集成,关键部件国外引进,一般部件国内配套,应用软件自行开发,经过不懈 努力已于 1996 年 12 月通过国家验收。专家委员一致认为,该装备在规模和功能上已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装备的国 家之一。五、我国汽车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 他四十年来锲而不舍,献身祖国汽车工业。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 才、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汽车行业优秀科技人才、中汽公司劳动模范
25、及有突 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获得者。1994 年 5 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9 获全国归侨先进个人。李光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设计中的 CAE 技术,在车身虚拟制造、汽车碰撞仿真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先后主持国家 973 课题、国家科技部“九五”和“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10 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 140 余篇,SCI 和 EI收录 10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 2 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26、3 完成人)、GM 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湖南省光召科技成就奖和国际杂志“工程计算”最佳论文奖等奖励。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首届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起止年月 学校 专业 学位 湖南永州四中 1980.09-1984.06 华中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华中科技大学 固体力学专业 学士 1984.09-1987.06 湖南大学 计算力系专业 硕士 1987.09-1990.06河海大学计算力系专业 计算力系专业 博士 主要经历: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1990.09-1993.12 贵州大学计算机仿真研究所 讲师,副教授 1994.
27、01-1994.12 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 副教授 1995.01-1996.03 韩国科学院机械工程系 博士后研究 1996.04-1997.05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教授 1996.04-1997.05 湖南大学工程软件研究所 所长 1997.06-1999.01 新加坡南洋 研究理工大学机械与制造工程系 员 1999.02-2001.03 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01.04-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教授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湖南大学工程软件研究所 所长 主要兼职:起止年月 单位名称 兼职职务 国际杂志“COMPUTATIONAL METHOD
28、S” 编委 湖南省力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 理事 湖南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 副主任 国际杂志“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审稿员 “Communication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审稿员 “Solids and Structures“ 审稿员 湖南省首届芙蓉学者计划 特聘教授 第二届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 评委 李光耀教授是湖南省首届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先后承担国家“九五”和“十五”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10 余项国家级项目。近几年,在国内外重要刊
29、物上发表论文 80多篇,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际著名杂志“工程计算”2001 年度最佳论文奖,并获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Amir Khajepour 教授“外专千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任滑铁卢汽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汽车机电系统,机器人及自动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在其研究领域发表超过 270 篇论文,出版 3 本书, 并 3 次获得最佳国际会议论文奖。独立创立两个新兴高科技公司,并拥有 10 项美国专利。基于其卓越贡献和重
30、要国际学术影响力,被授予加拿大国家讲席教授(汽车机电系统方向)(Canada Research Chair,加拿大学术研究最高荣誉称号)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和加拿大机械工程师学会(CSME)会士,并多次被邀请做大会特邀报告以及担任政府访问代表团学术专家代表。韩志玉教授,博导,留美博士,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中心主任。曾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主任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和计算燃烧学的研究,在内燃机缸内过程多维物理模型及模拟技术、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机理、缸内直喷汽油机和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动机设计优化等学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公开发表论文四十多篇,获 7 项美国
31、发明专利。2006 年当选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Fellow。曾获得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最佳学术论文奖、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最高技术奖。2009 年入选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目前主持科技部“863”课题和“支撑计划”专项,以及长丰集团“轿车柴油机开发”等多项纵向和横向重大科研任务。09-04 韩志玉 个人情况 职称职务:教授,博导主要任职: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中心主任,长丰集团副总经理最后学位:博士 工作单位: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410082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 计算燃烧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新型直喷发动机技术基于 CFD
32、 的前期设计优化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的主要课题 湖南省科委重大课题:直喷汽油机的开发长丰汽油机 VVT 开发长丰轿车柴油机开发主要学术兼职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院士 (SAE Fellow)SAE 燃烧委员会成员并多次担任 SAE 会议分会主席 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国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Atomization & Sprays”、“SAE Transactions: Journal of Engines”、“SAE Transactions: Journal of Fuels & Lubric
33、ants” 审稿员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6-至今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005-20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研究院院长1998-2004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技术专家、主任技术专家、发动机研发部门经理1997-1998 美国 Navistar International 公司高级工程师1996-1997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后1991-1996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博士1986-1991 西安交通大学助教、讲师成艾国基本情况 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09民族:汉职称:教授行政职务: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最后学历学位:
34、工学博士工作单位: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通讯地址: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邮政编码:410082电话:0731-88664444、13975100039传真:0731-88664444E-mail: cheng_ 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领域:车辆工程 研究方向:车身结构设计和优化、材料成型 CAE 分析、汽车产品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汽车 NVH 分析研究及应用、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研究、汽车造型虚拟装配和 CAS 评审 主要社会兼职 湖南省交通工具工业设计中心专家组成员(工业艺术设计学院)、长沙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工程中心主任(湖大科技园公司)、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工作评
35、审专家、广州美的科技特派员。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6.10 - 至今 任湖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2-2009.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研究2003 .6 -2006.10 任湖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9 -2002.7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攻读博士学位1995.9 -1998.7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攻读硕士学位1991.9-1995.7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攻读学士学位主要科研项目 纵向课题 2011 - 2012 微型客车行人保护安全分析与设计2011 - 2013 基于焊点失效机理分析的白车身焊点优化设计研究2011 - 20
36、13 汽车侧面碰撞快速分析方法及内饰对人体损伤的影响研究 2010 - 2012 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开发-SGMW 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 - 2012 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开发-SGMW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1-2011.8 面向国际标准的车身网络控制平台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2009.1-2011.10 整车的简化力学模型研究2008.8-2009.12 “中气“轿车四门两盖结构设计与优化2007-2010 塑性加工工艺与装备2006.12-2009 面向4R的汽车产品绿色设计技术研究 横向课题(开发车型) 2010 东风特种车重卡开发(横向课题)20
37、10 中国重汽王牌右舵车开发(横向课题)2010 中国重汽 HOWO 轻卡系列车型开发(横向课题)2009.8 风行景逸轻量化设计及其它项目技术开发(横向课题)2009.7 风行菱智 5.0m 车型载货能力与轻量化设计技术开发(横向课题)2009.10 五菱宏光整车开发(横向课题)2007.10 五菱荣光加长及其单双排货车整车开发(横向课题)2006.9 五菱荣光整车开发(横向课题)2006.5 五菱鸿途右舵车开发项目(横向课题) 获奖情况 2007 年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2006 年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06 年获柳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 年被评为湖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38、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04 年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003 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2002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 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明专利 2010 年 封闭的尾端梁结构(发明专利) 2010 年 车身动态强度分析方法 (发明专利) 2002 年 金属薄板件冲压成型用拉延模具(发明专利) 2002 年 金属薄板件冲压成型用拉延模具(实用新型专利) 冯凯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82.01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最后学位: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通讯地址:长沙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410082 E-mail: 简介 冯凯博士
39、入选中央组织部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目前为湖南大学机械运载和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气轴承、转子动力学、直驱电机、齿轮设计、永磁电机等领域的学术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微型燃气轮机、涡轮增压气、高速空压机、电动汽车等。 冯凯博士于 2009 年 9 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日本机械工程学会会长金子成彦教授,研究方向是空气箔片轴承及转子动力学。博士毕业时荣获了中国政府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09 年 4 月到 2010年 7 月间申请获得日本学术振兴协会特别研究员(JSPS)的资助在东京大学继续研究工作,期间主持和完成日本政府基金项目 1 项。2010 年 8
40、 月起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精密工学研究助理教授,开展空气箔片轴承设计的相关研究及齿轮减振降损方面的研究。期间主持和完成日本政府基金项目 1 项并参与 1 项、主持东京工业大学资助项目 3 项和民间财团资助项目 1 项。同时,在日本工作和学习期间还参与了多项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012 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加入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和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多个国际知名杂志和国际会议的审稿人,并作为日本研究者代表参与了空气箔片轴承的国际标准制定。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杂志和会议论文 30 多篇。2011 年受 NASA Glenn Research Center 的邀请到美国做关于空气箔片
41、轴承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介绍。 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 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课题经费,期间:2012-2017。(主持) 2. 湖南大学 985 高校经费,“青年千人计划”匹配经费,期间:2012-2017。(主持) 3.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经费,期间:2013-2014。(主持) 4. 2009 - 2010,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项目养成基金,“用于微型燃气轮机的空气箔片轴承的设计理论的构建”,项目编号:09J06529(主持) 5. 2011 2012,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项目若手研究(B),“用于微型燃气轮机的高性能空气箔片轴承的设计和开发”,项目编号:2
42、3760132(主持) 6. 2012 2014,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课题基盘研究(C),“利用高线速度齿轮箱的自己减压作用来减低损失的相关研究”,项目编号:24560156(参与) 7. 2011,东京工业大学资助项目,“新型空气箔片轴承制作” (主持)8. 2011,佐佐木纪念财团,“空气箔片轴承的温度计算” (主持) 9. 2011-2012,东京工业大学资助,“关于减低齿轮风力损失来实现节能机械元件的研究” (主持) 10. 2012-2013, TonenGeneral Sekiyu,“用于低振动低噪音风力发电装置的磁齿轮的研究” (主持) 主要学习经历 1999/092003/07,
43、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双学位/本科 2003/092006/07,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 2006/102009/09,日本东京大学,机械工程专攻,工学博士 主要工作经历 2009/042010/07,日本东京大学,机械工程专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JSPS) 2010/082012/06,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精密工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2012/07至 今,湖南大学,机械运载和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兼职工作: 2007.4 2009.3 日本东京大学 机械工学专攻 研究助理 2007.11 2007.12 日本荏原综合研究所研究顾问 2012.11 日本东京工业
44、大学 客座研究员 主要奖励情况: (1)冯凯,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节能型机械元件的开发,中央组织部,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 2012 (2)冯凯,空气箔片轴承的性能预测和实验验证,中国教育部,“优秀海外留学生奖”,2009 (3)冯凯、松原 基行、成 冈优、森 亮太(排名不分先后),面向家庭的智能电表系统,东京大学,21 世纪 COE 机械系统创新课题“最优秀奖(一等奖)”,2007 (4)冯凯,用于微型燃气轮机的空气箔片轴承的设计理论的构建,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特别研究员,2009 (5)冯凯,空气箔片轴承静动特性研究,日本渥美国际交流财团,优秀奖学金,2008 宋晓琳个人情况职
45、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学历:博士工作单位: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邮政编码:410082电 话:0731-8821445传 真:0731-8822051电 话:13517312418邮 箱: jqysxlhnu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专业领域:车辆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汽车安全技术、汽车动态性能仿真与控制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84.09-1988.06 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09-1991.05 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3.09-2007
46、.12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获博士学位 1991.09 - 至今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 2007.5-2008.5 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研究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1. 基于道路智能空间的汽车主动避障局部路径规划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 汽车发动机悬置及排气系统的 NVH 正向设计,广西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 基于危险场理论的汽车主动避障局部路径规划研究,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4. 主被动集成汽车安全技术开发,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5. 太阳能应急发电车的研发,湖南神州光电能源有限公司6. 用于商用车底盘运输的专用半挂车设计,广西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7.
47、 汽车安全警示系统研究,国家留学回国基金8. 汽车电助力转向系统的研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曹立波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4.09 民 族:汉 职称职务:教授、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车辆工程系书记 最后学历、学位: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地址:长沙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410082 电 话:0731-8823715(O) 4393080(H) 13055176227 传真:0731-8822051E-mail: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领域: 车辆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汽车车身设计及
48、安全性研究方向 主要社会兼职 湖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 湖南省公路学会理事 全国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客车分会委员 湖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 交通部 2006 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84 年 获湖南大学汽车专业学士学位1989 年 获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硕士学位1997 年 获湖南大学副教授职称2002 年 获湖南大学车辆工程博士学位2003 年 获湖南大学教授职称2004 年 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4 年 由中德合作计划资助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6 年 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韩旭(机械设计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
49、者特聘教授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院长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3993 传真:0731-88822051 邮件: 教育背景1986-1990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与工程力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2001 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系,获博士学位2001-200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主要经历1990-1995 张家口煤矿机械厂,助理工程师2002-2004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科学计算研究中心,经理2004-至今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2008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