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力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指标,也是人们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使原来学习的知识和总结的经验参与到后来的心理活动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记忆潜力,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取、存贮更多的信息量,记住、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是摆在每一位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要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习惯。本人这几年来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方面做了一点探索,浅谈如下。一、集中注意,有意记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多种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提醒注意,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单靠提醒这一招还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突然提高声调法” 、 “活跃课堂气氛法” 、 “插入相关故事法”、 “提出问题争论法” 、 “增加演示实验法 ”。根据当时的课堂内容,采用上述其中的某种方法,都将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二、透彻理解、扎实记忆。记忆的关键是理解。对记忆的内容理解得越透彻,思维活动越积极,记忆效果就越显著。因此培养学
3、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例如:在学习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要先进行“铺路” ,先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媒体演示,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章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然后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
4、扎实。三、激发兴趣,深刻记忆。长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则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住,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 开场白” ,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 皇族病 ”趣闻作为引言: “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 ”趣闻讲完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四、归纳总结,系统记忆。经常归纳对比、复习总结,可以帮助记忆,达到系统记忆的目的。有些知识学生容易混淆,如果采用对比归纳的手法,让学生去辩认、去应用,学生就会在归纳对比中理解,在综合整理中记忆。归纳是前后知识的连结,新老知识的融合,也是系统总复习。教学过程中一定得联系已掌握的知识,做到每堂课都有复习内容,每章复习都有前面几章的知识内容,使之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强化记忆,效果非常明显。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注意总结记忆方法,并指导学生具体运用,就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