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李将军列传(三)【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数、结发、莫、曲折、悛,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重点文句。2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学习重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文中重点文句。2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学习过程】一温习回顾1翻译句子。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译文: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译文: 二整体感知朗读第三、四(811 段)部分,概括内容。第三部分(810 段):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
2、死的经过。第四部分(11 段):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三重点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第三、四部分(811 段) ,完成下列任务。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乃自以精兵走之( ) 其势不屯行( )结发而与匈奴战( ) 以为李广老(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 数奇( ) 毋令当单于( )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指出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广数自请行( ) 良久,乃许之( )青捕虏知单于之所居( ) 东路少回远( )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 )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 毋令当匈奴( )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 且广年六十
3、余矣( )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 其李将军之谓也( )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 军亡导,或失道( )南绝幕( )4. 找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后大将军( )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 而右将军独下吏( )5翻译重点文句:其李将军之谓也?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6.问题探讨:(1)研读探讨第三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悲剧原因: (2)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答: 7.总结全文(1)人物形象: (2)艺术手法: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
4、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 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 ,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 ”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
5、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 ”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 ”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 ”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 “ ”。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
6、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四应用拓展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 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 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 营陈, 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未尝遇害。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 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臣光曰:易
7、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军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 祸,彼既以程不 识为烦扰而乐 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 虏之仓促而已也!故曰“ 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 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 ,它是一部 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 。(2)翻译“就善水草舍止”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后者 。(4)作者引周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 。(5)从全
8、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 ,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答: 李将军列传(三)一温习回顾1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都喝到水(的话) ,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都吃上饭(的话) ,李广一口饭都不尝。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与他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三重点研讨疾行,引申为追击/屯结行军/指童年初能胜冠的时候/认为/情况/运气不好/位于匈奴正面/委曲,详情/判罪/小路多次/良久,过了好久/乃,才/居住的地方/稍/却/连词,表修饰/让/是/况且/ 无论 其,语气副词,大概/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即使 3. “莫” ,通“幕” / “或”通“惑” / “
9、幕”通“漠” 4.后,名词用作动词,落后/回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迂回绕远的路/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交给 5 (这)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宾语前置) 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和不认识李将军的,也不论年老的和年轻的都为他而流泪。6.问题探讨:(1)人生遭际: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 , “良久乃许之” ,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 悲剧原因:汉
10、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史记钞 )(2)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 “至今犹忆李将军” 。 7.总结全文(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
11、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2、”“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四应用拓展(1)编年/司马光(古人自称可以称名, “臣”是一种谦称)。(2) 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文言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 “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善”指“好 ”,“舍” 是“ 驻扎 ”的意思)(3) 简易, 烦扰。 (4) “用法”(或“ 从严”)。(5)前一句说明李广才气高;士卒乐于为他献身:后一句说明:后继者难以为继;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参考译文:李广指挥行军没有固定编制和行列阵势,选择水甜草肥的地方 驻扎下来,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派设巡更士兵打着刁斗警 卫营盘, 军中指 挥部的文书
13、(很)简单;但是,也远远地派出监视敌军的侦察哨兵, 军营未曾遭到袭击。程不识则整肃军事编制,讲究队列和部阵安营,夜间敲刁斗巡逻 ,军中官佐处理军队文书一直忙到天明,军队不能随意休息;然而也没有遇到危险。程不识说 “李广军队很随便,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它,就没有办法抵御;而李广的士兵也很自在,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拼力死 战。我的 军队虽然军务烦扰,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 ”但是,匈奴人更害怕李广的谋略, 汉军 士兵也多数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而苦于跟随程不识。臣司马光说:周易说:“军队一出动就要有严格的军纪,否则,不论胜败都是凶。 ”这是说统领大军而不用法纪来控驭,没有不凶的。李广统领军队,使人人自便。凭李广的奇才,这样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他的方法引为楷模来效法。 为什么呢? 谁要继续沿用这一方法却很难,更何况与李广同时做将领 的人呢!说到普通人的本来性情,都喜好安逸,而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们既然 认为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 ,而愿意跟随李广作 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这样说来,指 挥军队随便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突然袭击这一点了!所以说“军队的事情要始终严格”,统领军队,也就是严格而已。如果这样的话,仿效程不识用兵,即便是大不了胜战 ,也可以保证不失败;如果学习李广的方法,很少能避免全 军覆灭的结局啊!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