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进度表科 目 生物 班 级 七年级 书名及册数 七年级 下册上课日期 2018.1.26 每周节数 2 总节数 40时间周 次起止教材内容(第一章)至(第七章 ) 节数1 2.26-3.2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2 3.5-3.9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23 3.12-3.16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4 3.19-3.23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5 3.26-3.30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6 4.2-4.6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 7 4.9-4.13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管的流动 28 4.16-4.20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9 4.23-4.27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210 4.30-5.4 期中考试 11 5.7-5.1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12 5.14-5.18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13 5.21-5.25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14 5.28-6.1 第四节 激素调节 单元复习 215 6.4-6.
3、8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 216 6.11-6.15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17 6.18-6.22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单元复习 218 6.25-6.29 探究活动 1 探究活动 2 219 7.2-1.6 期末复习 220 1.9-1.13 期末考试 备注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生物课程标准(2012 版)为依据,在继承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
4、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
5、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三、教学重点难点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
6、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四、教学措施: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
7、习惯。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