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91831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画论课程(0745)习 题 集参考教材:中国画论辑要 周积寅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解释:1、 宣和画谱P6:中国画著论书。无编者姓名,二十卷,卷首有赵佶和二年御制序,记录宫廷所藏历代名画家二百三十一人的作品共六千三百九十六件。分为十门: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每门先作叙论,次为画家评传,传后则列画目和件数。在官家著录中,是一部画家传记较完整的巨著。2、 “六艺”P5: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3、吾道一以贯之 P4:“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4、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P10:5、顾恺之 P1

2、9: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著有论画 、 摹拓妙法 、 画云台山记等。6、 历代名画记P19-20:中国最早的画史著作,作者唐代张彦远。前三卷通论画学,并记述长安、洛阳两京和外州的寺观壁画,以及古书画的跋尾押署、宫廷和私人收藏印记等。后七卷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间画家共 373 人的小传。并收录若干画家画论。7、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P2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句子为后人各为辑录所致。8、南北宗 P28: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有“南能北秀”之称。9、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 P27:然而玄思冥想是超越世俗

3、功用的功用。-北宋、黄庭坚山谷集10、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P50:-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 。11、 画山水序:12、解衣磅礴 P105:把衣服解开,舒展两足而坐状如簸箕。13、 “图画者,有图之鸿宝,理乱之纪纲。 ”P68:-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画画的人,有图之大的宝器,理乱有法制伦常14、 林泉高致15、一画 P55-57:指宇宙万物生成的规律和法则。16、南齐、谢赫画品P65:17、 山水纯全集P22:-北宋、韩拙18、姚最:P66 南朝陈绘画评论家。所著续画品是继南齐谢赫画品之后的一种评品画品的著作。所录画家不分品第,评论计画家二十人。19、 贞观公私画录P70:裴孝源著,又

4、叫贞观公私画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名画著录,足以考证贞观以前名画之存于世者。20、王微叙画P79: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为绘画的主要作用,他以使人从画面上获得自然界的真实美感,激发精神。与宗炳绘画“畅神”有一品。 叙画于宗炳山水画序 ,同为中国山水画形成期的二大文献。2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P109:在本质上和“迁想妙得”是一致的,但是字面上更加平易近人。其“师”字提的最妙,师造化不只是重现自然,而是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通过作者的理想和艺术加工,而表现到画面上。22、迁想妙得 P106:愈剑华所说。顾长康,乃指画家作画过程。顾恺之单就文字来解释,就是在构思艺术形象的时候

5、迁作者的思想深入去认识和选择客观世界而艺术构思 。这种“迁想妙得”不仅限于人物,只要有生动之可拟与气韵之可侔的,如山水、狗马之类,都要用“迁想妙得”才能创造艺术形象来。23、米家墨戏 P98:米家指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墨戏指写意画随兴成画,故名。24、十六家皴法 P103:郑绩将其分为、披麻皴、云头、荷叶、牛毛、解索、鬼皮、折带、乱柴、乱麻、矾头、骷髅、弹涡、雨点、芝麻、马牙、斧劈。25、画法 P145:指用笔、用墨、设色、临摹等技法。26、画理 P146:指画家对描绘的事物深刻研究它的本质、特点、典型、发展规律,然后在画面上表现出来。27、画趣 P146:指画面上表现的情趣。28、气

6、韵生动 P156 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29、骨法用笔 P156: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即如何用运线描达到表达对象形体的重要方法。30、五彩彰施 P168:即青、黄、赤、白、黑。旧时把这五种颜色作为主要颜色。31、书家八体 P170:一大篆、二小篆、三刻符、四虫书、五摹印、六署书、七 书、八隶书。32、以形写神 P209:用形态表现精神,形态正确,精神才能生动。33、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P191:-苏轼。反对以形似论画。34、逸笔 P194:从形似入手追求神似,运用简洁精练的技法。35、逸气 P194:可以说表现作者的清高 ,也可以说是创造独特的

7、艺术风格。 36、气韵 P231:南 朝 画 家 谢 赫 在 古 画 品 录 中 提 出 绘 画 “六 法 ”, 第 一 即 是 “气 韵 ”。 气 韵 在 我 国 传 统艺 术 作 品 中 居 首 要 地 位 。 “气 ”, 是 指 自 然 宇 宙 生 生 不 息 的 生 命 力 ; “韵 ”, 指 事 物 所 具 有 的 某 种 情 态 。 气 和 韵都 和 “神 ”相 关 , 故 有 神 气 , 神 韵 之 说 。 艺 术 作 品 神 形 兼 备 , 即 为 “气 韵 ”。 气 韵 , 隐 藏 在 性 的 背 后 , 无 法 用感 官 感 知 , 是 艺 术 家 和 艺 术 作 品 的

8、灵 魂 , 是 我 国 传 统 艺 术 作 品 的 最 高 境 界 。37、生气 P239:活力;生命力。38、神气 P239:神情气概;精神气息。39、真气 P242:元气。40、士气 P242:旧指读书人的气概。41、灵气 P244:古谓一种细微的精灵之气。42、意境 P259:指文艺创作中的情调、境界。43、实境 P261:指那些描绘实景的意境44、混沌 P262:古人想象中的世界开辟前的状态。45、南北宗 P300:他 把 李 思 训 和 王 维 视 为 “青 绿 ”和 “水 墨 ”两 种 子 画 法 风 格 的 始 祖 , 并 从 此 倡 中 国 山 水画 分 “南 北 宗 ”之 说

9、 。46、文人画 P299:亦 称 “士 夫 画 ”, 中 国 画 的 一 种 。 泛 指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中 文 人 、 士 大 夫 所 作 之 画 。 以 别 于民 间 画 工 和 宫 廷 画 院 职 业 画 家 的 绘 画 , 北 宋 苏 轼 提 出 “士 夫 画 ”, 明 代 董 其 昌 称 道 “文 人 之 画 ”, 以 唐 代 王 维为 其 创 始 者 , 并 目 为 南 宗 之 祖 ( 参 见 “南 北 宗 ”) 。 但 旧 时 也 往 往 借 以 抬 高 士 大 夫 阶 层 的 绘 画 艺 术 , 鄙 视 民 间画 工 及 院 体 画 家 。 文 人 画 是 画 中 带

10、 有 文 人 情 趣 , 画 外 流 露 着 文 人 思 想 的 绘 画 。 它 不 与 中 国 画 三 门 : 山 水 、 花 鸟 、人 物 并 列 , 也 不 在 技 法 上 与 工 、 写 有 所 区 分 。 他 是 中 国 绘 画 大 范 围 中 山 水 也 好 , 花 鸟 也 好 , 人 物 也 好 的 一 个交 集 。47、置陈布势 P401:“ 置 陈 ”是 指 画 中 形 的 位 置 和 陈 列 。 画 中 形 之 渗 透 作 者 情 意 的 气 力 为 质 , 力 的 奋 发 叫做 势 。 “布 势 ”指 布 陈 发 自 形 内 的 力 量 。 “置 陈 ”以 “布 势 ”为

11、 结 果 , “置 陈 ”法 为 “布 势 ”服 务 , 必 须 二 者 有机 结 合 。48、意在笔先 P395:出 自 : 晋 王 羲 之 题 卫 夫 人 笔 阵 图 后 : “夫 欲 书 者 , 先 干 研 墨 , 凝 神 静 思 , 预 想字 形 大 小 , 偃 仰 平 直 振 动 , 令 筋 脉 相 连 , 意 在 笔 前 , 然 后 作 字 。 ”指 写 字 画 画 , 先 构 思 成 熟 , 然 后 下 笔 。49、郭氏“三远法”P429: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取景技法名。 宋郭思所纂集的泉高致載其父郭熙之: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 (如范寬的谿山圖) 自山前而窺山后,謂

12、之深遠; (如王蒙的青卞隱居圖)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如倪瓚的容膝齋圖) 宋韓拙山水純全集又增一: 郭氏謂山有三遠,愚又三遠者: 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 (如郭熙的平遠) 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仿佛者,謂之迷遠; (如馬遠的山徑春冊) 景物至絕,而微茫縹緲者,謂之幽遠。 (如郭熙的深遠) 後人合稱為遠。 元代黃公望山水訣合两家之说,谓: 山论三远, 從下相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間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 (一) 画道论1、*论述中国古典画论认为艺与道有内在的相互联系。P1P4答:“道”指上层的思想、道理、认识。儒学认为“道”即是人道,表现为礼、乐;道学认为“道”

13、即是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表现为阴、阳两极的关系;禅学认为“道”即是万物最原始“混”的状态,表现为悟。“艺”指下层的形态、技术、方法。儒学指“六艺” ;道学指精神境界的自由发挥;禅学指自我完善的修行方法。“道”与“艺”的相互关系:统一的辩证关系。 “吾道一以贯之”P4“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道与艺的辩证关系,成为中国古典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基础。例举各家论画学说 P6、P72、*为什么说“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是道 ”。P3P4答:画即是道,反映出中国画特有的内外在(内容与形式)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道” ,取自古代“老、庄”哲学思想和周易主要以事物发生、

14、变化、发展认识过程的对立统一辩证思想为依据。P3“吾道一以贯之”P4, “道”包含了认识事物的所有道理。例举各家论画学说 P50-583、简述中国画与“儒教”所言的“道”关系。P2答:“吾道一以贯之。 ”即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的意思。包括绘画。 (P4) “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岂惟二物。 ”(P7)“儒教”所言的“道” ,指的是“人道” ,即“仁”与“礼” ;(P6)绘画恰恰将此道理形象化,起到推行礼教的作用。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与天然,非繇述作” 。 (P67)强调人的修养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P6)4、简述

15、中国画与“道教”所言的“道”关系。 P1答:道学所指的“道”即是天道。指天地周而复始的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 (P53)此道与画道相通,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 ”(P22)“道法自然” , (P1)即反映了道学“任自然” ,顺应自然规律的认识观。古典绘画强调“解衣磅礴” (P105)和“外师造化” (P86) ,充分体现了“道”的这一理念。古典绘画所反映出的道学思想,是其认识万物世界的辩证统一思想。 “妙悟自然,物我两忘” 。P195、简述中国画与“禅”所言的“道”关系。 P2 答: 禅学所谓的“道” ,即为个体对自然

16、万物千变万化的自我感悟,并由此感悟而达到完善自我的修身境界。此道反映在绘画方面,则体现为个体对画理的感悟和表现。 “画论理不论体,理明而体从之。 ”(P49)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 (P59)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 (P4) “”(P52)以禅论画理。 “绝处逢生,禅机妙用” 。 (P48) “实处皆空,空处皆实,通之于禅理” 。 (P49)以禅论画法。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 “法无障,障无法” 。 “无法而法” 。 (P4) “”(P48)6、简释论语:“吾道一以贯之。 ”P4答:【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

17、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参,从古从众读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参,吾之道,汝可一以贯之。曾子应之曰唯。孔子出。门人不解,乃问曾子,何谓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贯者贯穿,以一理贯穿万事,

18、则万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谓忠恕,汉注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间,但与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既曰不远,即是近之。近则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贯矣。 其实就是一贯的意思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7、简释论语:“子曰:志于道,据于的,依于仁,游于艺。 ”P4P5答:孔子的学术思想真正要讲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就是他的中心。也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都是这四点。关于这四点的教育方法,也就是

19、后面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根据原文“志于道” ,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2、 “据于德” ,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 “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 “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根据原文“志于道” ,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3、 “依于仁” ,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有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4“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

20、。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8、简述石涛“一画”的含义答: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5指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6指绘画造型笔墨技法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7二、功能论9、*论述古典论中关于绘画的审美作用。答:绘画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任何一种艺术都摆脱不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并以“明劝戒”的作用服务于社会。P65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P61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绘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为反映思想意识形态的绘画艺术,一方面,以“存形”的特殊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有史以来社会政治、

21、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绘画艺术的审美作用;社会生活因艺术而丰富多彩,艺术为反映社会生活而不断发展。分别列举古典画论中有关绘画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论说。P628410、分别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不同绘画题材相应的社会审美作用。P62答:人物、道释神仙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花鸟画、山水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分别举例说明;11、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认识作用。 答:通过绘画认识善恶,例举:P62通过绘画认识历史,例举:P70通过绘画认识社会,例举:P7212、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教育作用。答:通过

22、绘画起到政治教育作用。例举:P68通过绘画起到思想教育作用。例举:P64通过绘画起到道德教育作用。例举:P7613、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娱乐作用。答:通过绘画起到赏心悦目作用。例举:P78通过绘画起到陶冶情操作用。例举:P79通过绘画起到畅神怡情作用。例举:P8114、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调剂作用。答:绘画作品可以起到修身作用。例举:P80绘画作品可以起到养性作用。例举:P78绘画作品可以起到静心作用。例举:P83三、创作论15、*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答: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 ,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

23、礴” (庄子。田方子)P105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其人 P91。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P116创作表现方面,倡导从“有法”到“无法” 、法随自然的法则。A、常以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画。P121、P122B、作画要求“成竹在胸” , “意在笔先” 。P118C、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P121D、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 。P140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 ,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P143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P14716、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外师造化”的论述。答:南朝陈姚最续画品 。P87唐李嗣真续画品录P88

24、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P90北宋范宽语,见宣和画谱卷十一 P91清石涛题黄山图轴 P10017、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迁想妙得” (形象思维)的论述。答:东晋顾恺之论画 。P106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P108北宋郭熙林泉高致P110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竹记P110明代王履华山图序P11518、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述。答: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P96明代董其昌画旨P99清代戴熙习苦斋画絮P131清代郑燮郑板桥集P102清代李方膺题画梅诗 P12019、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神似”的论述。答: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P198明代王绂 fu书画传习录P140明代鲁得之鲁氏墨君题语P143清代石涛大涤子题

25、画诗跋P141清代郑燮题小幅兰花陶风楼藏书画目P14220、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变法”的论述。答:南齐谢赫画品P132唐代严悰 cong后画录P132明代王世贞艺苑卮 she 言P134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P146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P14121、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创作态度的论述。答:北宋郭熙林泉高致P147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P148清代王原祁麓台题画稿P148清代郑燮郑板桥集P149清代华琳南宗抉秘P149四、品评论22、简述南齐谢赫品画“六法” 。答:P156: 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23、简述五代荆浩品画“六要” 。答:P16

26、1: :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景、五日笔、六日墨。先说气和韵。荆浩把六法中气韵分开来讲。什么叫气?“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心随笔运,实际是笔随心运。画家的思想统帅用笔,描绘形象才能心有主见,取象不惑。什么叫韵?“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要求笔迹为形象服务,不能脱离形象,单独显露出来。荆浩把气韵分立为二法,气、韵对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是指表现对象的神,气韵是完整的词,也许是这个缘故,后世评画,仍然用气韵,不作分解。三曰思。荆浩把思作为一法,并说画家要聚精去思考他表现的对象(凝想形物),无疑是指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立意构思活动。四日景。“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要求画自然景物的状貌神情(

27、搜妙创真)。荆浩特别重视艺术的真,真是神似和形似的兼备。他说“似者得其形造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真正好的山水画要气质俱盛,也就是形神兼备,自然之物的真和思想认识的真要统一起来。五日笔、六日墨。这是讲笔墨。荆浩曾说过:“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采二子之长,成一家之体。”他在笔法记中说:“项容山水,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从这些评论中可见他对笔墨的重视和追求。在我国古代,荆浩是第一个将笔墨并重的人。谢赫六法只讲骨法用笔,并没有提到笔墨。荆浩对笔墨的解释是:“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

28、深,文形自然,似非用笔。”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笔记之以形质,墨写之以阴阳。”实际上是指具体技法的追求。笔墨应该为以上几点服务,也就是为创作服务,我们不应该成为笔墨的奴隶。荆浩还提出用笔有四势:筋、肉、骨、气,他解释道:“笔拖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24、简述北宋刘道醇评画“六要” 、 “六长” 。 P162、P164答: “六长”概括了中国画形式美方面的对立统一法则:1、粗鲁求笔,是说粗旷豪放的绘画,要讲究笔墨技法,不能狂涂乱抹;2、僻涩求才,是说描写冷僻少见的题材,也要讲求法度,不能乱画;3、细巧求力,是说在工细精巧的作品中,要表现力量不能纤软柔弱;4、

29、狂怪求理,是说怪异的造型,要合乎情理;5、无墨求染,是说在空白处不是没有东西,而是要表现出丰富的涵义,即“计白当黑”的意思;6、平画求长,是说在平淡中要有深长的意味,即平中见奇,才耐人寻味。25、简述清代邹一桂的评画“八法” 。答:P165、P16826、简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画“四品” 。答:P17127、简述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评画“四品” 。答:P155、P171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 唐朝名画录一书在裁定画家等格上大体沿用唐李嗣真画后品 、张怀瓘画断分品列传的方式,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 120人,因而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也称作唐画断 ,作者著述态

30、度严谨,对于本朝画家画迹, “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 。对采录人书的画家,既记载画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和画作,又对画家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论述,所提供的许多绘画史料真实可靠,对画家的品量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唐代的绘画理论特色。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1.逸 在书画的审美批评中,最早以“品”论画的是南朝著名的评论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谢赫已把“逸”作为一种风格加以描述。 (1)而真正作为书画品第出现的是在唐代,初唐书论家李嗣真作书品后 ,效庾肩吾之书品 ,突出之处另设“逸品” ,将李斯、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五位书家列为逸品。而以“逸品”论画的是唐代画论家朱景玄,在

31、其论著唐朝名画录中以“神妙能逸”品论画。置神妙能三品于逸品之前,其将张怀瓘的神妙能三品与李嗣真的“逸”品溶为一炉,而成四品。 书画书录解题云:“是编以神、妙、能、逸四品,前三品俱分三等,逸品则不分。盖既称逸,则无由更分等差也。 ”(2)逸品虽已出现,但地位不高,只是三品之外的另一品。而逸品直到宋代,地位才得到了明确的升越和稳定。 “景真虽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愚。然逸品之高,岂能附于三品末?未若休复首推之为当也。 ”(3)自宋黄休复后,逸品在绘画美学中居于首位,其在画论名著益州名画录中将绘画分为“逸” 、 “神” 、 “妙” 、 “能”四格,并将逸格置于其他三格之上。黄休复说:“画之逸格,最

32、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4)他所说的是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而逸格只是三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自此逸格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地位得到了确定。元代画家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5)其“逸气”说真正体现出艺术从重再现造化自然到重“表现”主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转向与变化,使“逸”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地位得到了决定性的巩固。逸的本义有“隐遁” “超越” “逃亡”等,这样的绘画常为一些逸士高人所为,他们一般是隐士型文人,性格柔弱而乏于刚性,因而被称作逸品的画大多具阴柔之美,而

33、乏刚猛之气。绘画只用来“怡悦情性” ,是随意自然的、草草点点的,笔简形具,不十分认真严谨。 “不拘常法,得之自然”逸品 2.神 神品“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神品,回归应物象形,追求思与神合,以致妙合化权,神形相即。神品注重学养,对象的本质和作者寄予的精神的刻画 3.妙妙品“画之于人,各因其性。笔墨精有选举权,不知所然“,自心付手,曲尽玄微,“妙品高于能品。妙品追求灵气 4.能能者,形似也,其要在于“性因动植,体侔天功“,“及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能品讲究趣味。 。能品,重再现,偏于客观;妙品,心中自有千山万岭,无数英雄豪杰,借笔墨精妙,叶胸中郁结,偏重于主观28、简

34、述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评画“四格” 。答:P17329、简述清代黄钺 yew二十四画品答:P19730、简述明代李士达语山水画“五美” 。答:P180五、形神论31、*试述你对中国历代画论中关于“写神”论的理解。答: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论点。指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主张“以形写神” 。P195、P209谢赫“气韵生动”对神韵的认识。指气度、神韵。P156苏轼传神记 。 “传神与相一道” ,指观察、捕捉对象神态对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P191、P197陈郁论写心 。 “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 。指写神更要写心。P19920032、*论述“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在中国画形象塑造上的体现。

35、答: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界定了中国画形象塑造以“写神”为目的的重要特征。P208222“形”的解释。P186、P187194“神”的解释。P186、P195207“形与神”的内在关系。P186、P208222“形与神”的辩证关系。P18733、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形”的论述。答:战国韩非韩非子 。P187西汉刘安淮南子 。P188唐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P188元代倪瓒清閟阁全集P193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P19434、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神”的论述。答:东晋顾恺之(晋书顾恺之传 )P195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P198南宋陈郁藏一话腴 youP200清代笪 ad 重光画筌P2

36、04清代谢堃 kun书画所见录P20635、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形与神”关系的论述。答:战国荀况荀子 。P208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 。P209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 jean 。P217明代莫是龙画说 。P218清代沈宗骞 qian芥舟学画篇 。P221六、气韵论36、*试述谢赫“气韵”的含义。P228答:谢赫的评画标准“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一法。P229气、韵分举。P243“气”所指的含义。P239-P246“韵”所指的含义。P246-P248“气韵”的含义。P23637、*例举历代画论中“气韵生动”对汉魏以来人物画的影响。P228答: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P239南齐谢赫画品P24

37、6唐代窦蒙画拾遗录P240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P240北宋宣和画谱卷五 P24738、例举顾恺之论“神气” 。答:“神”人物的精神面貌 P228P239P23939、简答谢赫的“气韵生动”与顾恺之“传神”的异同。答:顾恺之“传神”观先于谢赫提出 “气韵生动”的“六法”论。P229顾恺之“传神”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P239谢赫的“气韵生动”指对象的“风气韵度” 。P246谢赫的“气韵生动”主要针对品评人物画,指精神、性格、气度等。P229顾恺之“传神”主要针对人物画的表现。P23940、简要例举历代评论家对谢赫的“气韵生动”一语的发挥与应用。P229答: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P231北宋韩拙山水纯

38、全集P232元代扬维桢图绘宝鉴序P23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P234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236七、意境论41、*论述“意境”是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P251、252答:它是构成绘画艺术审美不可缺少的因素。A、 “情”与“景”P266B、 “意”与“境”p263它是体现画家艺术精神最高理想的境界A、以意“造境”p260B、以境“写境”P256C、以诗“取境”P259它是塑造绘画艺术形象创作思维的途径A、 “意造境生”p268B、 “写貌物情”P257C、 “不尽之意”P26042、*试述历代关于“意境”的论说。P251答: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P253北宋郭熙林泉高致P255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

39、笔P258清代笪 da 重光画筌P262近代金城画学讲义P269八、风格流派43、*谈古典画论中绘画风格的含义。答:绘画风格的形成 P273、P276个人风格(创作个性)P273、P283(P277-290)时代风格(创作共性)P273、P292(P291-294)民族风格(表现形式)P274、P295(P294-296)个人风格与时代、民族风格的关系。P27344、*谈古典画论中绘画流派的含义。答:流派形成的内在因素 P274历代主要流派 P274A、人物画流派 P296-298B、山水画流派 P303-314C、花鸟画流派 P215-326董其昌的“南北宗” 、 “文人画”P274、P29

40、8(P298-303)九、继承论45、*试述中国古代画家对待传统绘画继承的两种态度,并谈谈自己的认识。答:一种是“借古开今” , “具古以化” 。P335(P338-339)一种是“师古为上乘” , “泥古不化” 。P336(P338)学习古典绘画正确的方法是:A、学习是为了认识传统艺术;P337B、学习是为了继承传统艺术;P346、P350C、学习是为了创新传统艺术;P33946、*“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垕;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 ”请谈谈你对吴昌硕诗的理解。答:逐句解释该诗;模仿是认识传统绘画艺术的途径;P337继承、生活、创新的辩证统一,是学习传统绘画的正确方法。创新是学习传统绘画艺术

41、的目的;P339十、避忌论47、简述“避忌论”的含义。P366答:画家的艺术品格:名利、人格等;画家的艺术修养:生活、学识、素质等;画家的艺术技巧:用笔、用墨、章法、造型等48、列举古代画论中的“避忌论”答:五代荆浩笔法记:造型“二病” 。P368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用笔“三病”P369元代饶自然绘宗十二忌:章法“十二忌”P371-374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修养“五俗”P376清代松年颐园论画:论画与名利。P379十一、修养论49、*中国画论中从几个方面强调画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P380答:首重“人品”的修养。P380重视“读万卷书” 。P386注重“行万里路” 。P384强调“目饱前代奇

42、迹” 。P382重视修身养性。P386十二、章法、款识论50、简述你对中国画的“诗趣”的看法。508-51051、简述题款的作用?553另外:论述历代名画记的主要理论贡献。(参见笔记,即课件)中国画论模拟试题(共 4 题,总分 100 分)一、 名词解释(共 5 题,每题 4 分,计 20 分)1、谢赫画品2、 宣和画谱3、郭氏“三远法”4、解衣磅礴5、意在笔先二、翻译题:(共 3 题,每空 5 分,计 15 分)6、将“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 ”翻译为白话文。7、将“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 ”翻译为白话文。8、将“图画者

43、,有图之鸿宝,理乱之纪纲。 ”翻译为白话文。三、单项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计 20 分)9、强调人的修养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其出致; ( )1、 论语 ; 2、 老子 ; 3、 庄子 ; 4、 孟子10、选出不是石涛“一画”含义的条目。 ( )1、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2、指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3、指绘画线条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4、指绘画造型笔墨技法的根本规律与法则;11、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的“迁想妙得”观点,是由谁提出的。 ( )1、东晋顾恺之; 2、南朝姚最; 3、南齐谢

44、赫; 4、唐张璪;12、品画“六法” ,是由谁提出的。 ( )1、东晋顾恺之; 2、南朝姚最; 3、南齐谢赫; 4、唐张璪;13、中国绘画流派“南北宗” , _为北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 )1、范宽; 2、董源; 3、唐寅; 4、苏轼;14、古典山水画章法“三远法”出至_的林泉高致 。 ( )1、郭思; 2、郭熙; 3、范宽; 4、刘道醇;15、中国古典画论认为艺与道存在有内在的相互联系,_家学说认为“道”即是人道,表现为礼、乐。 ( )1、墨家; 2、道家; 3、法家; 4、儒家;16、中国画论中从几个方面强调画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首重“_”的修养。 ( )1、读万卷书; 2、目饱前代奇迹

45、; 3、人品; 4、行万里路;17、 “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垕;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 ”此为近现代画家_的论画诗。 ( )1、任伯年; 2、吴昌硕; 3、齐白石; 4、黄宾虹;18、中国古代画家对待传统绘画继承有两种态度,一为“借古开今” ,另为“_” 。 ( )1、 “借古论今” ; 2、 “弃古创新” ; 3、 “泥古不化” ; 4、 “师古为上乘” ;四、简答题(共 3 题,每题 5 分,计 15 分)19、谈谈你对“赏心只有两三枝“的理解。20、解释“迁想妙得” 。21、简述北宋刘道醇评画“六要” 、 “六长” 。五、论述(共 2 题,每题 15 分,计 30 分)22、论述形与神

46、的关系。23、论述历代名画记的主要理论贡献。(0656)中国画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简答题1. 文人画的艺术特征答案要点:文人画肇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元,明清滥觞其特征为(1 分):强调绘画的文学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 分)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引书入画;(3 分)画上题字作诗钤印蔚然成风。(3 分) 2. 如何理解“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答案要点:(1)出自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2 分)(2)通常认为以画得“似”与“不似”为标准来论画是和儿童一般的见识,忽略了中国画对神、意的强调;(3 分)(3)苏轼并非反对和否定形似,而只是认为重点在于表现事物之精神而不应以形似为满足。(1

47、 分)3. 谈谈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答案要点:(1)此语出自苏轼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诗画在传统中国画文人思想中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画之间可互为表现,互相渗透。“诗乃有形画,画乃无声诗。” 4. 唐代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请简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答案要点:(1)本意为:十天时间画一段水,五天时间才画一块石头;(2)喻古人作画一笔不苟,精思熟虑,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5简述绘画的社会功能。答案要点: (1)认识功能(2 分)(2)教育功能(2 分)(3)审美功能(2 分) 6简述“笔”与“墨”的关系。答案要点:(1)用笔用墨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基本功,传统中国画家均极注重笔墨的锤炼。(2 分)(2)“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2 分)(3)画上无纯粹有笔无墨之笔,也无纯粹有墨无笔之墨;“笔”、“墨”须相伴而行,互为作用,无墨无以立笔,无笔无以落墨。(2 分) 7宋代画学考试多摘取古人诗句为题,如“乱山藏古寺”。试列举三例以上“画学”考试题目答案要点: 踏花归去马蹄香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乱山藏古寺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蝴蝶梦中家万里 8逸格答案要点:(1)黄休复提出的逸、神、妙、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