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高考复习课件_必修1_第1单元第2课 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争(岳麓版).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90186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复习课件_必修1_第1单元第2课 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争(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历史高考复习课件_必修1_第1单元第2课 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争(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历史高考复习课件_必修1_第1单元第2课 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争(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历史高考复习课件_必修1_第1单元第2课 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争(岳麓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历史高考复习课件_必修1_第1单元第2课 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争(岳麓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必修 政治文明历程,第2课 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争,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2011年江苏单科)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B。从江浙行省可以“从便区处”、“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等事,说明地方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行省制下,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地方严格服从中央。故A、C、D错。,备选

2、题 (2011年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一模)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解析】D。中央集权的主题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A项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项是宗法制,C项是宰相的设置与作用,都与中央集权无关。D项是元朝的行省制。行省制加

3、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针对训练2:(2011年临沂一模)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解析】C。A项是刺史的设置,始于汉代,B项是宋代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D项是唐朝的三省;C项行省制是元代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故选C。,备选题 (2011年中山质检)“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 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

4、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 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A B C D,【解析】D。元代在地方推行行省制,行省下又有路、府、州、县的行政区划,与宋代路、州、县三级制不同,故职官设置自然有所不同。材料“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说明元代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故均正确,选D项。,针对训练3:(2011年揭阳一模)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解析】D。材料中

5、周制即分封制,秦制即郡县制。为了避免重蹈秦朝短命而亡的覆辙,汉初采取了郡国并行的政策。故选D项。,备选题 (2011年北京丰台区二模)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解析】B。从材料看,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导致封国尾大不掉,对中央权力构成威胁。“七国之乱”平定后,王国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封地继续分封给子弟,王国势力于是逐渐分散,再也无法与中央抗衡。A、D与题意相反,C项并非针对

6、王国问题。故选B。,针对训练4:(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

7、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美国的历程,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简要说明元朝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当时美国的什么制

8、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参考答案: (1)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县、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设立;早期的县高于郡;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并逐步成型。(答出其中2点即可) (2)制度:行省制。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被后世所沿用。 (3)邦联制。弊端: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管理国家(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解决:实行联邦制,组建联邦制国家;确定中央政府与邦的权力;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备选题 (汕尾2011届高三历史测试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

9、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摘自

10、柳宗元的封建论,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参考答案: (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在边境设立藩镇;元朝实行行省制。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汉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集权。,1.(2011年上海单科)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

11、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解析】A。本题的关键词是“导致新问题”。秦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其短命而亡的主因是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单一的郡县制。因此,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却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没有产生新问题。故选A。,2.(2011年海南单科)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

12、政使,【解析】D。此题可用排除法。节度使是唐后期的地方武将,非明朝官职;枢密使是北宋时期掌管兵权的中央官职,非明朝官职;三司使是北宋时期掌握中央财政的官职,也非明朝地方官。故A、B、C均错,选D。清朝沿用明朝布政使司制度,长官称布政使。,3.(2010年江苏单科)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解析】B。根据题干情境和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势力逐渐壮大,终于演变成“七国之乱”,而实行郡县制的地方则局势稳定。故选B。,4.(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宋太祖、

13、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解析】D。知州“三岁一易”,不涉及长官与副手之间的关系,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属于中央部门长官,禁军的统领权归中央机构,故A、B、C都不符合题意。通判监督地方,作为知州的副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牵制。故选D。,5.(2011年宣城三调)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14、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解析】B。分析材料可知,元朝行省虽然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设官众多,集体议政,相互牵制,加之财权、军权、人事任免权全都归中央控制,因此,地方权力有名无实。最符合题意的是B项。,6.以下历代的措施中,旨在强化中央集权的有( ) 汉初设立刺史监督地方 汉武帝设立中朝 宋代将中央兵权由枢密院和三衙分掌 宋代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 明朝废除内阁,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A B C D,【解析】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央集权

15、的概念。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符合题意的只有、项,故选C。,7.(2011年顺德高三期末)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影响。,参考答案:(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作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2)措施:全国精兵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财政负担;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解题方法指导】本题的设问中出现了“说明”这个动词。“说明”型的题目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史实给出结论,与“解释”型正好相反。“解释”是要用相关史实论证题目中所给结论的正确与否。但无论如何,两种方法都以史实的准确与充足为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