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85315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篇目通览】 种树郭橐驼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主题悟读】 “文无定格”,出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古人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无定之中,有一定焉。”吕本中在夏均文集序中认为:“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明朝李东阳认为:“大匠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清朝姚鼐与张林阮尺牍:“古人有一定之法,有无定之法。有定者,所以为严密也;无定者,所以为纵横变化也。二者相济,而不相妨,故善用法者,非以窘吾才,乃所以达吾才也。”有格、无格,这本身是辩证的。,“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谈的是

2、散文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学习本单元应着眼于散文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体会作者在选定文体方面、在选取写作材料上、在写作手法上、在语言上的“活法”,以及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活法”。 这种“活法”,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文本钩玄】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

3、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如实地记录了2 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谈论理想、志趣的事情。,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小品文,景、情、思融和成一种美丽的意境。作品洋溢着蓬勃旺盛的春的气息,清明洞彻,爽朗不尽,将生活升华到诗的高度。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动 情地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

4、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情感。,苏轼的游记游沙湖,一作游兰溪。文章记述了与聋人医生庞安常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刘基的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古人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高雅,而本篇却着眼在一个“苦”字。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相倚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辩证的观点。作者兴犹未尽,进一步提出“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的观点,在更深一层上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学法导引】

5、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如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等等。这些特征,散文较其他文体可以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些。学习本单元可以采用诵读感知,整体把握,提要钩玄,进而精读揣摩,分析品味的方法。 1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这些作品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体会文章细腻动人的生活情趣。,2积极调动生活积累,深入体会文章抒发的感情。比如项脊轩志中描写的祖母对孙儿的体贴、关爱之状,归有光对亲人的眷恋、缅怀之情,都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以理解。 3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策略。联系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句式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4比较阅读理解。比如

6、,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项脊轩志和陋室铭、推荐作品中的苦斋记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在情感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之处。,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 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京华,京城,指长安。海畔:指柳州。称“海”,用指边远地区。剑芒,指剑尖。化作身千亿:佛教认为佛能变化为种种形象,即“化身”。这里是说诗人想把自己“化”成“千亿”众多之身。,赏析 此诗写于柳宗元柳州刺史任上。写诗人久谪僻地,思念故乡亲友。此诗感情沉痛,想象奇异,艺术构思独辟蹊径,比喻新颖贴切。诗人

7、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登山临水本为消遣愁怀,没想到秋景萧疏,触目伤怀,更让诗人百感交集,愁肠欲断。诗人从“愁肠”这一经典意象出发,把处处“尖山”想像成一把把利剑,切割着诗人的“愁肠”。更奇特的是,诗人迫切思念家乡,只好望乡聊作安慰。这里处处山头都能望乡,诗人竟产生一个奇思妙想:“化身千亿”。这样就能尽情地满足望乡的心愿了。诗人的想象与他的学识和经历有关:柳宗元精通佛典,所以想到佛经中关于“化身”的说法也就很自然了。,三、一词多义,五、特殊句式 (1)故不我若也 以上为_式倒装句。 (2)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以上为_句。 【自我校对】 一、(1)而 尔 你们 (2)已 矣 了 二、(1)

8、暗中仿效 (2)使充分展示 (3)它的果实 (4)已经这样,三、(1)副词,固然,本来/名词,险要的地势/动词,巩固,安定/动词,坚守/形容词,顽固/形容词,坚决,坚持 (2)动词,回头看/动词,看,视/动词,顾念,顾惜/动词,看望,拜访/动词,考虑/副词,表轻微的转折,只是/副词,反而 (3)动词,爱护/动词,同情/动词,疼爱/动词,爱戴 (4)形容词,穷困,困苦/名词,重病/名词,弊病,缺点/动词,使成为病态/动词,担心,忧虑/动词,受困/动词,责备 (5)连词,而且/连词,而,表承接/连词,来,表目的/连词,因为/连词,表修饰,“而”/介词,按照/介词,凭身份/介词,由于/介词,带着,率

9、领,(6)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并列,又/代词,通“尔”,你们/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 四、(1)名词用作动词,起名 (2)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3)名词用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 (4)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6)名词作动词,捣土 五、(1)宾语前置 (2)判,一、作家档案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官宦家庭,二

10、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在文学方面,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意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不幸的感叹。在哲学上,他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

11、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二、背景回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一、重点突破 1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参考思路】 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

12、怜焉,而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官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2本文题目为“传”,与一般人物传记有什么不同? 【参考思路】 本文题目为“传”,而兼有寓言性质。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

13、政、“养民”治国的思想。,二、疑难辨析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参考思路】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本性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收到了“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一、文脉梳理,二、意旨探微 这是一篇寓言式传记,以种树之道譬喻治民之理,作者描写郭橐驼种树,能够顺应树木生长的自

14、然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因而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规讽官吏为政应顺应人民的生活需要,符合他们的劳作规律,让百姓休养生息。,叙议契合 事理相生 种树郭橐驼传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叙议契合、事理相生,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1简洁而生动 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涵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与众不同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短短的几句话中,史笔和文辞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2对比与映衬 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

15、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从内容而言,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把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3婉约而多讽 这篇人物传记,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简单的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 综观全文,作者以寓言的方式,借种树人之口,阐发了他的政治见解,既形象生动,又委婉含蓄。,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古代传记 传记是一种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文体。在我国古代,它是随着

16、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而诞生的。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我国古代的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 史传是正史所载的人物传记。史传的诞生以司马迁史记的撰写为标志。“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人物传记较为精彩,富有文学性。后来官修史书中的人物传记忌讳多,行文过于冷峻,可读性差一些。总的来说,史传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多,成就也最高。,史外传是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的传记。又称杂体传。它写的多是当代人物,对传主往往不作全面的介绍,而是就其突出的方面作简要记载,精巧灵活,文学色彩浓,是传记文学中较轻便的一种形式。它包括“自传”“别传”“外传”“补传”“行状”“事略”“墓志

17、”等不同的小类。它的产生稍后于史传。我国古代传记有三个特点:事迹务求真实,表达可带主观色彩;强调写出传主的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它是“稗官之属”,把它当做小说来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则更讲一步说它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 树木名句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孤桐)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

18、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7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9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读柳宗元 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游人看是一个祠堂,不大愿意进来。几个少年抬起头看了一会石碑,他们读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执地怆然肃立,少年们放轻脚步,离它们而去。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

19、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好吧,你们就这么固执地肃立着吧。明天,或许后天,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少年,指指点点,来破读这些碑文。,青 春 如果青春只是一次旅行,那么,所经历的种种,不管是悲伤的,还是快乐的,都将只是一道道沿途经过的风景。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就像有的事开始了,有的事结束了;就像有的感情来了,有的感情消失了。 如果青春只是一个季节,那么

20、,曾流过的眼泪,哀伤的,抑或是喜悦的,就是那个花季里曾有过的暴雨与和风细雨。,在雨中,有的花在吐蕾,有的花在凋谢。如同曾做过的梦,梦醒后的痛楚。如同曾有过的豪情万丈,又经历过的彷徨与绝境。 如果青春只是一件衣衫,那么,衣上的每一个点缀,都是用了青春的心血做成的。蕾丝花边是那充满了纯美的期待,刻意留下的破口,是在被伤害后,擦去泪水,笑着说“明天一个人的我依然会微笑”的倔犟。,如果青春只是一本诗集,那么,在清纯婉约的文字背后,时时隐现的,有少女的羞涩,如雨后的碧莲;有少年的烦忧,如秋天旷野上那棵孤零零的小树;还有诗句旁大块的留白,有时竟比那诗句,更让一颗感伤的心落泪。 如果青春只是一段旋律,那么,

21、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音调。它可以是高亢的,充满了理想;它可以是低回的,像一个沙场上低头前进的战士;它可以是柔美的,用了望春风的欣然;它有时又是悲怆的,命运交响曲回荡在那一个个青春年少的挣扎岁月。 请不要为了你华丽的青春而骄傲,成功者的丰裕,有时却湮没了青春本来的净色;,请不要为了你清贫的青春而悲戚,跋涉者的泰然,有时会有惊天动地的力量。 谁能给青春一个名字,说是纯净,说是繁复; 谁能给青春一个记忆,说是阳光,说是风雨; 谁能给青春一个画面,说是浪漫,说是艰辛; 谁能给青春一次回眸,在不再年轻的时候。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初春雨季,透过玻璃,我望见那一江春水,平平静静,浩浩荡荡,汇聚了来自山间、平原、河谷的水流,如同青春岁月经历的种种,在流动,在冲撞,在回旋,在积淀,在峡谷间转弯,在山口处一泻千里。,我想象自己已站到大海的边缘,站在生命的另一个起点,如同眼前的这一江春水,在河海交界的地方,凭借那一路跌撞累积的力量,一往无前,奔向海洋。 赏析 本文作者运用一系列假设将青春比喻成各种事物,一下子将这个抽象的名词以具体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大量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