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语文唐诗五首山居秋暝.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84303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唐诗五首山居秋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唐诗五首山居秋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唐诗五首山居秋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唐诗五首山居秋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唐诗五首山居秋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4.14唐诗五首.山居秋暝课件(粤教版必修3),山居秋暝,王维,王维(701-761),字 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 蓝田 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 味 摩 诘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集。人称“诗佛”。,诗人小传,首联,颔联 对仗,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尾联,颈联 对仗,1、古典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这一点对中学生不作要求)。,网上有关诗词格律的常识,背诵指导,1.把握节奏 山居秋暝(朗诵)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

3、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暝: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出秋雨新霁傍晚山中那清幽宜人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迷恋自然美景的闲适情怀。,背诵指导,2.理清文意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4、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点题:交代时 、地、天气,静景:月、松、泉、石 山村自然美:明净清幽,动景:浣女归、渔舟下 山民生活美:淳厚朴实,愿望:向往自然闲适,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问题: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2. 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欣赏练习,1.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 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 “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

5、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C,欣赏练习,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 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 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

6、隐遁消沉情绪。,D,3、对山居秋暝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落笔两句,从不同角度烘托出诗篇的标题;这里的“天气”,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于现代。,、两句诗,对仗工稳,简洁地勾画出“山居”优雅的自然环境;、二句诗,着意描绘人物,却写法不同句正面明写人;句则侧面暗写人。,C、“王孙自可留”王孙,古代本指贵族子弟,此处为诗人自况。本诗句语出楚辞“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中反其意而用之。,D、诗篇反映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这种愿望从7、8二句诗中折射了出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提示:本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1、2句诗,只表现出标题上的“山”和“秋”;

7、句3凸现了“暝”,而7、8句才透射出“山居”的信息。,走近高考,1.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色,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诗歌的意境,试用200字扩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 扩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句序是倒置的,请写出正常的句序。答: 。,参考答案: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走近高考,3. 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 ,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参考答案:幽静恬美而清新活泼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此空非虚,实乃清、静。 所谓“空”,实际上是说山中树木繁茂,遮盖了人们活动的形迹。 所谓“空”,不过像桃花源似的人迹罕至,一般人不知内情罢了。,1.为了押韵的需要,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2.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加活泼。 3 .“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表现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 4 .反映了一种生活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喧声,看到莲动,才发现浣女、莲舟。 5.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