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5817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检测题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锦瑟(s) 粗糙 (zo) 湍急(tun)B浣女(hun) 谄媚(xin) 邂逅(xi)C惘然(wng) 哨卡(qi) 癖好(p)D蝴蝶(di) 歼灭(jin) 炽热(zh)解析 A糙 co;B.谄 chn;D.炽 ch。答案 C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偷门” “错字门” “会所门”北京故宫几年接连曝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丑闻,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余波未过,又传出故宫所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被摔碎的消息,口耳相传,这消息立刻传遍各地,国人无不痛心疾首。虽然故宫一再宣称正在积

2、极进行修复,但常识告诉我们,其文物价值已经不能与原件相提并论了。A瞠目结舌 B口耳相传C痛心疾首 D相提并论解析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或技能一代代传下去。答案 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英国巨石阵景区游客中心里,游客可以通过看电影来“穿越时空” ,体验和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C “扶老人反被讹”让很多人给一些摔倒的大爷大妈贴上了“品质低劣”的标签,甚至有网友自创扶老人五步曲成为“宝典” ,成为社会负能量。D出租车司机是否应当

3、主动给乘客车票及主动提醒乘客带好随身物品,这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解析 A搭配不当,应改为“体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 。C.句式杂糅:“ 甚至有网友自创扶老人五步曲成为宝典 ”。有歧义:“什么”成为社会负能量。D.两面对一面。答案 B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 。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这

4、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A BC D解析 “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指的是尼采的比喻,因此在后。是对“一个流行的意见”的解说,因此应放在后面。中的“这个意见”是承接着,都是对“一个流行意见”的解说。中“因此”表明是总结性语句,放在最后。答案 A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 ,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 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 ,箕子之说 ,徐氏录为得焉。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

5、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

6、匿之耳。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选自 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 王安石卷) ,有删改)注 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讲韶山的恶,只讲存亡之理。晋国向

7、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氏录为得焉 得:感恩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 与:同盟C数以杀忠臣之罪 数:列举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徒:仅仅解析 由原文内容上句“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大意可知,得:中意,适合。答案 A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当李氏之危也B 一举而胜焉而俱称有文学C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D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吾以情得之解析 A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介词,与 相

8、比;介词,在。D 介词,因为;介词,根据。答案 A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B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C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D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解析 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

9、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答案 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解析 “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表述

10、不正确。原文是“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 。答案 D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4 分)译文:_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3 分)译文:_ (2)从文章中找出作者认为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两条事实依据。(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答:_ _答案 (1) 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4 分,信、是、匿、判断句各 1 分。)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3 分,大凡、胜、句意各 1 分。)(2)不言其君之

11、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不能答道理依据,如“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也不能答同类引申的论据,如“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 。)参考译文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 ,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

12、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 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

13、国家也跟着灭亡。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 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 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

14、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这是人之常情。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是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 分)秦 楼 月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 ,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 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 1127 年“靖康之变” ,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1129 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