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8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7高考精品系列之历史 (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www.ks5u.com 高考].doc

上传人:有志者事竟成 文档编号:2576479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0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7高考精品系列之历史 (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www.ks5u.com 高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18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7高考精品系列之历史 (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www.ks5u.com 高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18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7高考精品系列之历史 (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www.ks5u.com 高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18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7高考精品系列之历史 (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www.ks5u.com 高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18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7高考精品系列之历史 (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www.ks5u.com 高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017 年高考命题预测】(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以此必须重视相关的考点,要特别注意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会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2)在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关于这一考点要注意其基本的史实。但侧重于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历时六、七百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

2、,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所以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3)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由于该部分的观点理解要求会比较高,同时容易记混,因此主要考查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以李贽为代表的对理学的批判,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以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三大家为代表的新思潮,他们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强调博学考据,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要求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考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

3、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2017 年高考考点定位】(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 点 考 查 李 贽 、 黄

4、 宗 羲 、 顾 炎 武 、 王 夫 之 、 唐 甑 的 主 要 思 想 主 张 及 其 历 史 影 响 。【考点 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名师点睛】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贡献春秋时期孔子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整编文献: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孟子ks5uks5uKs5u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的学说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ks5uks5uks

5、5uks5uks5uks5u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 ,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战国ks5uks5uKs5u时期ks5uks5uks5u荀子关于“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内容 影 响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道家思想庄子 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齐物”的观点 影响法家 李悝经济上:“尽地力之教” ;政治上: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

6、的政治秩序思想 商鞅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授爵;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法” 、 “术” 、 “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思想墨子学说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 ,还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主张。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试题演练】1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

7、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除了四大学派,还有纵横家、农家、兵家、杂家等比较有影响的学派,众多学派影响较大,说明各派受众较多,社会分化严重,故 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礼乐制度的内容,故 B项错误;民本思想属于儒家,在当时属众多有影响的学派之一,故 C项错误;诸子的学说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实际而提出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说都注重实用,比如道家学说,故 D项错误。ks5u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

8、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1)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 、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

9、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试题演练】1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结合下面书影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A孔孟儒学 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异端学说发难”和“皇帝被抛弃”可知与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不符,故 A项错误;汉代经学是指董仲舒吸取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可以用于解决题中“异端学说发难” “自然灾异作祟” “儒家经学途穷”的问题,且汉初王国问题严重影响中央集权,与题中“皇帝遭到抛弃”相符,故 B项正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在儒学地位受到

10、冲击的形势下兴起的,与题中“自然灾异作祟” “儒家经学途穷” “皇帝遭到抛弃”无关,故 C、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经学崩溃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考点三、宋明理学【名师点睛】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1)兴起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

11、;明朝王守仁(王阳明)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1)主要内容:A.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 ,就要“格物致知” (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B.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历史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

12、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试题演练】1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教育考点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名师点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代表人物 主 张 著 作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大胆挑战正统思

13、想;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提出“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写作风格主张“真心”藏书 、 续藏书 、 焚书 、 续焚书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日知录 、 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抨击“孤秦” 、 “陋宋”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历史运动“势之必然”船山遗书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试题演练】1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

14、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答案】B 【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三年高考】14、15、16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6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6 年浙江卷文综历史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A B C D【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儒家

15、思想主张“道德自觉” ,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 “非攻” “尚贤” “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 “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人生而平等等, “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 ,故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而忽视了道德,故错误;故 A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8 -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6、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试题时古代中外的思想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快速的理解题干中的要求,即“古代中西思想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其次是理解后面相接近的大意,最后回顾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斯多亚学派、智者学派等思想主张进行回顾,获取正确答案即可。2.(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 ,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

17、争鸣孟子【名师点睛】本题以孟子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古代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这一知识点既是教材主干知识,又契合“一点四面”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这一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必须要重视。3.(2016 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

18、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B 选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9 -材料不符;C 选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 选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对于历史史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较

19、细致的史观也体现在历史材料中,如本题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此外还有发展史管,时代史观等等。每一种历史史观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优劣之分。4.(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卷文综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

20、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5.(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0 -B.历代皇帝

21、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民间崇拜【名师点睛】本题以对关羽崇拜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统治策略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古代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注重对民众的驾驭和引导,焚书坑儒、儒学独尊、八股取士、文字狱以及对民间信仰的利用等都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本题 A项和 B项都有“决定”一词,说法绝对,所以排除;D 项的逻辑不符合材料,所以排除。历史选择题的排除除了关注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材料信息外,要高度关注设

22、问中的程度词,关注与材料的的逻辑关系。6.(2016 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如果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道题很容易就答出来了。这首诗是宋代朱熹的一首诗作,朱熹是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D选项。如果不知道作者是谁,我们就要从诗句的意义来解释,诗句的后两句能发现含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宋诗的典型特征,因此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B 选项是道家

23、思想,首先排除;A 选项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表述;C 选项时间错误,是宋代不是汉代,因为汉代还没有绝句。【考点定位】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源于诗经 ,在汉代发展为汉乐府和汉赋,隋唐时期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1 -格律诗考试出现并盛行,这直接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发展。唐诗主要讲求的是对个人感情的描摹,而宋诗则主要讲求哲理和情感的深至,把情感写到极尽,因此显得很饱满。7.(2016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6)17 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 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 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

24、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文化交流东学西渐儒家思想的外传【名师点睛】本题是从东学西渐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外传对欧洲的影响。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 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 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文明的交流复习过程中除了知道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西学

25、东渐,即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8.(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了清代女性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本题答案为 C项。A 项说法错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2 -误,故排除;B 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

26、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清代对传统伦理的反思【名师点睛】本题以清代女诗人的诗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的能力。本题教材没有知识的依托,阅读和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9.(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

27、的自由【答案】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史料形式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0.(2016 年全国新课标 3卷文综历史 4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25 分)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

28、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3 -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

29、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 ,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1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7 分)【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6 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8 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 分)(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

30、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 分)第(2)问“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关键是转化成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就很容易作答了。做此题要做到“两个结合”结合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 “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贫穷儿童、流浪者、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等信息可归纳出单纯的救济。依据所学知识,二战后,政府把人民的生存状况纳入政府职能里边,可以得出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再依据所学知识“福利国家”的含义,可以得出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31、;再依据所学知识“福利国家”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可以得出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ks5u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4 -【考点定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中国古代的法律.儒家思想仁政【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围绕中英两国福利制度的横向比较,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热点社会福利制度,大国崛起英国。第(1)问主要运用所给材料,考查到了考生发散性思维,第(

32、2)问则考查到考生开放性思维,知识迁移能力。本考点是考查考生比较能力,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启示我们复习备考时还是要关注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透彻,当然更离不开解题技巧的训练,如“共同目的” 、 “异同” 、 “发展”这类设问。11.(2016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37)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 “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 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

33、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 “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8 分)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

34、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10 分)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 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5 -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

35、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6 分)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

36、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略) (注: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官方正式答案注明“略” )【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

37、该使受教育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6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1957 年的教育法和 1995 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问结合“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38、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本题是开放性论文撰写,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即可。ks5u【考点定位】中外教育中西教育比较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中国的教育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特点及背景【名师点睛】本题作为学科内

39、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第(1)问阅读汲取信息后的概括综合,以及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历史知识的灵活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分层分类分角度的阐释。第(3)问对历史问题的全新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阐释能力。特别是第(3)问的第二个小问题全新的解读,其要求除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等要求与以往一致之外,解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

40、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2015年高考试题及解析01 (2015 年山东卷文综 13)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 ,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7 -D道法自然【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分析与掌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对诸子思想特点的认识与掌握。依据所学分析选项, “兼爱尚贤”是墨家的

41、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以民为本”是儒家的主张,体现了题干内容“人无于水监(照镜子) ,当于民监”的要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张。02.(2015 年安徽卷文综 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

42、断是战国时期, “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 “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 符合题意;B 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 C、D。故选 A。【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名师点睛】本题以情景史料的方式命题,角度比较新颖,突显了高考试题的人文化的特点,重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高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首先通过阅读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判断即可。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考

43、生加强在史料解读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提升解题的能力。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8 -03.(2015 年四川卷文综历史 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主张【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作为切入点,考向把握准确。百家争鸣前期表现为“争鸣” ,后期表现为“合流” 。而儒法合流成为战国中后期(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此时期的总体特征)一个基本的思想融合趋势。本题考向明确,题目简单,但涉及范围广(必

44、修一、三与选修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兼顾考查) ,考点较细,具体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平时在复习中要加强对春秋战国时期相关重要史实的把握,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04.(2015 年海南卷历史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儒家注重等级和名份,倡导“为政以德” ,强调“仁” “礼” ,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法家主张用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B 项是儒家和法家的共通之处。重农抑商是商鞅提出的,A 项只符合法家;厚古薄今是道家和儒家的主张,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