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地理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75214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二地理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二地理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二地理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二地理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基础自主学习,核心要点突破,教材深化透析,新课学前预览,学业水平达标,第二节,新课学前预览 激趣诱思,1900年世界上只有大约14%的人 口居住在城市;1950年,世界上接 近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00 年,城市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47%.预计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将上升到60%.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城市化的世界,有人将21世纪称为“城市世纪”.,【思考】 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受哪些因素影响?,课标解读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 2.比较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3.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危害、城市

2、环境问题的治理。,基础自主学习,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 (1)含义:一般是指_向城市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_的过程.,人口,城市地区,城市人口,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畸形,城市化,3.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 (1)发达国家城市化时间长,经历阶段_.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乡村人口向城市中心区聚集.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出人口、商业、工厂移居郊区,即“_”.,相对完整,郊区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人口迁往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中心城市人口减少,出现“_”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开发中心衰落区,吸引人员回城,市区人口再度增加,出现“_”

3、.,逆城市化,再城市化,(2)发展中国家_的城市化 _,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城市人口集中于个别大城市,_ 发展缓慢,城市化整体水平_.,低质量,城乡差距大,中小城市,低,思考 1.最近不少专家认为,尽管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但是上海市在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已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请思考上海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 【提示】 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上海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地价昂贵、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好;城际高速公路、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出现,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成因:_、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_

4、方式.,2.问题,工业化,社会生活,思考 2.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喧闹的人群、隆隆作响的车间厂房,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和赞誉.然而,时过境迁,昔日赞誉的成为现代城市为人们所诟病的主要方面,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呢? 【提示】 工业化初期,城市环境污染相对较轻,而如今城市人口规模太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三、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1.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_. 2.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_.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_.,综合管理,城市环境设施,环保意识,核心要点突破,世界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城市化初期阶段

5、,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进入加速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进入后期阶段,具体特点见下表:,针对训练 1.(2011年高考浙江卷)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解析:选C.选项中的四个国家,英国因为城市化起步早,在发达国家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可以判断甲国是英国. 沙特阿拉伯是石油国家,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中,从事石油的生

6、产和加工,城市化水平高.日本是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城市化水平在四个国家中最低,C项正确.,1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不同 (1)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为30%70%;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滞。,(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2.非洲国家的城市化(20世纪60至80年代) (1)特点:速度快,非洲是世界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大洲,而且高速发展的态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城市化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高度集中在首都或重要的工商业城市,20世

7、纪80年代中期,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40%,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8%.,(2)原因:人口急剧增加,非洲国家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统治和掠夺,经济十分落后,人口增长缓慢.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相继独立.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人口数量也急剧增加,非洲许多国家重视工业化的发展,将大量建设资金投向城市,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增加了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大批新增农村人口为了摆脱贫困,都盲目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和追求良好的教育.,(3)问题:失业率居高不下,非洲城市人口的高度

8、膨胀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20世纪7080年代,非洲国家城市失业率或就业不足的劳动力就占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贫民窟不具备起码的生活设施,无法保障饮水、卫生和交通等条件。,拓展延伸 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针对训练 2下图表示两类国家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曲线,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二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但城市化的进程快、水平高 C.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已很慢甚至停滞,而发展中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已超过发达国家 D.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城市吸收不了太

9、多的劳动力,农业无法提供给城市足够的农副产品,(2)目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 北美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欧洲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A B C D,解析:本题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为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城市化差异及特点,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关键点:(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畸形的城市化;(3)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放慢是由城市人口外迁而形成的逆城市化导致的。 答案:(1)A (2)B,针对训练 3读图,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

10、图中适当位置,形成一个意义完整的体系结构。 A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B交通日益拥挤,住宅问题 C控制城市人口和规模,建卫星城、开发新区 D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E城市人口迅猛增长,F增加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 G进行城市合理规划 H发展交通、兴建住宅 I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绿化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本图从城市化的两大表现入手,即人口增长和用地规模扩大,到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后是解决的措施.一定要注意结合题目所给材料组织答案. 答案:由上而下,第1列:DE,第2列:ABF, 第3列:CGHI,教材深化透析,一、“思考”(第15页) 由计算得知,巴西等国的城市化水平与本

11、国人均GNP值不协调,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这必将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和就业机会不足,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同时,城市人口增多,居住条件差也会导致环境卫生的恶化和疾病的流行,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二、“思考”(第16页) 发达国家处在城市化过程的后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城市化水平高,一些城市中心衰落,逆城市化现象突出,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郊区城市化推进迅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宜。,三、“思考”(第18页上) 1促进非洲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12、(1)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2)国家政策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 2非洲国家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口增多;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市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解决措施主要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采取措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治理城市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四、“思考”(第18页下)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在城市环境中,除去人工设施以外,几乎所有的自然因素或多或少的都留

13、下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痕迹。如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了城市气候;城市排污等环节改变了城市中自然水体的水质;城市建筑、道路和工业设施、文化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特征;城市园林、绿地改变了生物的分布等等。,五、“活动”(第19页) 城市硬质地面面积过大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1)由于城市硬质地面热容量小,加上工业集中,排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气温升高,产生热岛效应. (2)由于裸露地面减少,微生物环境破坏,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缩小,生物物种明显减少. (3)由于硬质地面不透水,减少了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补给来源减少,水位下降;同时使地表径流增加,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压力.,六、“思考”(第20页)

14、 1.“大烟囱经济”是高污染、高耗能经济的象征,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我国的老工业城市大多数以重工业为主,能源、原材料消耗太大,这将加速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这种经济投入多、见效慢、循环难、效率低,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中科技投入不断增大的趋势,影响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3)工业排放“三废”量大大增加,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冶炼厂、火电厂产生大量废气、废渣,影响大气环境,占据生活空间;印染厂水污染比较严重,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湖海中,会严重影响水生生物以及人体健康;重化工厂既有大气污染又有水污染,对环境影响会更大。,学业水平达标,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