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 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2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 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3.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 】准备好,更高效!1、初读课文,正确把握读音以及朗读的节奏。2、整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3、反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的故事。【预习自测,组内交流】1.通假字曳铁钯 “_”通“_”,_ _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为 众服为确论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3.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_ 今 义:并列(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 今义:一种学科(3)是非木柿 古义:_ 今义
2、:判断词 是(4)阅十余岁古义:_ 今义:阅读(5)盖石性坚重古义:_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6)但知其一古义:_ _ 今义:表转 折 但是,却【知识链接,拓展延伸】: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合作探究,协力攻关】我参与,我享受!1 朗读课文,同 学互相翻译课文。 2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按照故事的发展变化,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4.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 是怎么样的?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 寺僧、讲学家的方法为什么不对,而老河兵的
3、方法是对的? 2. 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拓展延伸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三、课堂小结 四【限时训练,及 时过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啮 ( )(7)不更颠乎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2.翻译下列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_ (2)尔辈不能究物理。译文:_(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_ _(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
4、:_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4.填空(1)本文作者纪昀, 代 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_(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五【对标自查,达标检测】1.词类活用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_ )2.文言句式(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 句,被动词“为”)译文:_(2)以为顺流下矣(省略句,省略 了主语“僧”)译文:_3.翻译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 啮沙为坎穴 .(4)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