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纽带“一带一路”战略1、学时数:4 学时2、本章教学目标:“一带一路”战略源于古老的丝绸之路,蕴含着中华文化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也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的历史启示。 “一带一路”是中国着眼未来打造的国家大战略。通过本专题的讲授,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过程,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演变;“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本框架等;同时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意义。3、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过程,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演变。 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世界的积
2、极影响。掌握:“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本框架。4、本章教学重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5、本章教学难点:“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意义6、教学内容安排: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1、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古代文明之路,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历史动因。其一,丝绸之路的诞生,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现实需求。从考古资料上看,远至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已经传入来自中国的丝绸等物品。欧洲、中亚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3、其二,在中亚和欧洲方向先后出现的两大帝国,为打通东西方之路奠定了基础。公元前 6 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崛起,经过一系列战争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奠定了东西方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东征,灭掉波斯阿赫门王朝之后,希腊将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迁到东方,大大促进了古代欧洲和中亚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其三,汉朝出于军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断匈奴右臂” ,客观上正式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作为使者出使西域,意图说服大月氏与西汉一起攻打匈奴,结果张骞没有完成这一战略任
4、务,却无意中开辟了通向西域的通道,被司马迁评价为“凿空”之行。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便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多用途大通道。但西汉末年,丝绸之路因受匈奴袭扰经常中断。东汉时期(公元 73 年) ,班超经过艰苦努力再次打通西域。公元 97 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抵条支和安息诸国,抵达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成为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虽然未能到达罗马帝国,但自此罗马帝国商人却顺着这条丝绸之路来到东汉首都洛阳,标志着丝绸之路在真正意义上贯通,成为欧亚大陆便捷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通道。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 2000 多年,历经中国历史先秦、汉唐、宋
5、元、明清 4 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依据地理状况又分为“草原丝绸之路” “沙漠丝绸之路”等;依据商品类型分为“皮毛之路” “玉石之路” “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1877 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古代商路称为“丝绸之路” ,逐渐被后来的史学家所接受,从而将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明初达到繁荣阶段,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沿海港出发通向三个不同的方向:一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二至东南亚诸国,三经南亚、阿拉伯至东非沿海诸国。2、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传入西方的主
6、要商品有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有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在阿赫门王朝时期,伊朗已经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除了进口丝绸产品外还进口生丝,然后采用萨珊传统的纺织方式进行再加工,从考古资料上看,萨珊王朝的丝织品图案十分精美,深刻地影响了拜占庭和中亚。在中亚,索格底亚那的商人也十分精通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早在 4 世纪,中国长安等一些城市就大量集聚着来自索格底亚那的商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要前提。在 3-8 世纪中亚地区形成
7、了一些重要的艺术中心,其作品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与艺术影响,而萨珊王朝的城市建筑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西域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中原地区开始逐渐接受龟兹音乐和舞蹈。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则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佛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摩尼教和道教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传播。法显法师于公元 399 年经西域进入天竺(印度) ,随后由海路经师子国(斯里兰卡) ,再经耶婆提(印度尼西亚)回国,他途经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为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唐玄奘西天取经,推动了唐朝与西域和印度的交流。在贵霜帝国时期
8、,佛教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与中亚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逐步向东扩大影响。时至今日,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仍保留着一些宗教文化的历史遗存。3、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启示第一,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之间文明交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当今欧亚各国应深入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古代丝绸之路所凝聚而成的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赢的基本价值,让 21 世纪欧亚空间的文明对话更加顺畅、更加便利。第二,古代中国处于陆、海丝绸之路的东方端点,是丝绸之路的“凿空”之国,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
9、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现在中国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展示了中国对欧亚空间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开阔情怀,显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对欧亚战略空间发展与合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而这种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又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历史逻辑性。第三,人类进入 21 世纪,迫切需要欧亚空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丝绸之路。冷战结束后,在欧亚大陆战略空间构建新丝绸之路的倡议屡次被多国所提及。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多次提出复兴伟大的丝绸之路;俄罗斯近些年来屡次提出建立欧亚统一空间的设想;美国也不失时机地提出在
10、中亚地区构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共赢合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此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与欧亚空间进一步共享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第四,乌克兰危机表明欧亚空间并不太平,很多问题需要在国际层面加以沟通和合作才能得到解决,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战略和思想。在欧亚大的新合作空间内,乌克兰就不必为“东倒西歪”的战略选择而蹙眉,因为这个新合作空间足够容纳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合作愿望,能够体现出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第五,正如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不是靠强制命令一样,现代丝绸之路的构建也需要合作精神。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倡导国,
11、但不可能是唯一的推动国和完成国,该构想的实现需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21 世纪的高铁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新丝绸之路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利益互享的理念。(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1、 “一带一路”的提出201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主体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 年 10 月,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印度尼西亚过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意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
12、上丝绸之路”的合称。 (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 ;或 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 ;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 )2、 “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完善2013 年 12 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抓紧制定“一带一路”战略规划。2014 年 2 月,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一带一路”对接问题达成共识。2014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一带一路” 。2014 年 5 月,中哈国际物流基地在连云港建成启用,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进行实施阶段。3、完整阐释2015 年 3
1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了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完整阐释了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措施等内容,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形成。(三) “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涵:“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一带一路的范围: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一带一路”贯
14、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合作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二、“
15、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原因(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保持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1、 “三驾马车”不可持续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3.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7.4%。虽然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但与过去的增速相比,经济增速减慢,而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 7%左右,加上经济转型,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面临瓶颈。那为何投资、出口和消费均不可持续呢?2008 年 9 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 2008 年11 月推
16、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前后总投资达四万亿人民币。该计划起到了遏制经济下滑的作用,成绩突出,但是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和投资过剩,环境资源趋紧,经济发展亟待转型,简单的投资拉动已经陷入困境。出口方面,由于欧美经济下滑导致贸易保护盛行,加上人民币升值、人口红利减弱以及美欧等国反倾销制裁等因素,出口成本逐渐上升。我国总体消费能力依然不强,消费观念需进一步提升,在工业化过程中,扩大内需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根据设计,设施联通将作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主要包括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内容都有利于中国过剩产能的输出
17、。此外,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这一举措将有利于扩大出口和投资,另据 5 月 2 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外贸实现通关一体化,打破地域限制,提高了报关效率,可节省 20%至30%的通关成本,这显然是在为贸易出口助力。2、国内产业格局升级调整的需要东部沿海的中低端制造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既符合我国既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又处在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当口,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提升中西部消费能力,有助于以国内消费保增长;二是,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三是,借机继续完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四是,发挥中西部人口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等战略资源优势。根据设计,“一带一
18、路”战略圈定 18 个省区市,其中分别将新疆、福建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将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以及合肥 7 个市打造为经济高地,建设上海和广州两个国际枢纽机场以及青岛、大连等 15 个港口。可以看出,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明显,充分考虑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旨在加强东中西三线通力合作,将中国改革开放传统的末梢变成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3、打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开放是中国过去 30 多年经济发展重要动力,在早期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无论是引进技术也好,出口中国商品也好,对促进中国的经济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19、需要新形式的开放。中国现在人均 GDP 是 7500 美金,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下一步要把自己提升为高收入经济体。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二战以后 100 多个国家看,只有十几个国家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么这十几个国家里面,大部分是资源性国家,除此之外,能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就是东亚社会,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除了这五个经济体,其它就没有了。日本能够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有它特殊的背景,战后它被美国占领,西方基本上把整个市场开放给了日本,日本没有花很大力气就进入了西方市场,成为西方一部分。亚洲四小龙也有特殊背景。第一,亚洲四小龙经济体比较小;第二,亚洲四小龙很多方面是属于西方治理的。
20、中国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国际环境不好,西方对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还有中国是 13 亿人口的第二大经济体,要从中等收入提升到高收入水平,这是世界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小链接: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100 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 发展中国家,存在所 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墨西哥、智利、巴西、菲律宾、马来西 亚队、南非以及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
21、20 世纪 70 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直到现在, 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000 到 12000 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截止 2015 年 7 月 1 日世界银行的归类,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人均国内声场总值在 412612735 美元之间,而智利 2014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14477 美元,已经被认为是高收入国家,但仍然不是发达国家。(二)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主动之举“一带一路”战略显示出国家对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主动建构,堪称纵横捭阖的国际发展大战略,必将顺应时代潮流,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魅力。孙子曰: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中
22、国的顺应了当今世界两种方兴未艾的大趋势:1、欧亚大陆经济整合进程加快自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从此“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欧亚大陆便开启了交流与融合的诗篇。唐代以后,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北移北京、贸易中心南移沿海,丝绸之路沿线区域逐渐衰落,欧亚大陆整合几近中断,此后,海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并一度空前繁盛。明朝实施海禁,海上丝绸之路没落,导致中国从此退出海洋竞争。到了清朝后期,中国已经十分落后,政治制度腐败,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结束。整个 20 世纪基本也没有机会实现欧亚大陆经济乃至其他领域
23、的交流与融合,直到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冲突减少,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剧,亚欧大陆首先在经济整合上出现重大历史机遇。进入 21 世纪,中、欧、俄实力不断增强,共同利益增多,同时欧亚大陆经济又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历史机遇期。2、欧亚大陆陆运联通进程加快在大航海时代,随着欧洲航海的进步,海运取代陆运,海洋权利是各国争夺的对象。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海上贸易航线亦是受制于人,比如马六甲海峡,我国进口原油的 60%都要经过这个咽喉要道,美国在此驻军扼住要塞,中国处于被动之中;再比如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海上出路
24、而不断加强的第一岛链,如若中国不能突破,将久困与此。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面前,中国并未放弃运筹西进的步伐,自上世纪 90年代的新亚欧大陆桥,到现在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以及“义新欧”、“渝新欧”、“蓉欧”、“天马”号、“郑欧”等中欧班列的运营,再到中国遥遥领先的高速铁路技术和正在研发的重载铁路,都显示出中国在亚欧大陆上的鸿鹄之志。不仅如此,一条条通往中亚、俄罗斯的能源管道也将在能源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必将加快欧亚大陆陆路联通,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打通脉络。(三)应对大国间战略博弈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举措新中国成立后,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喝退美国,在外交上实施“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并在此后获得苏联帮
25、助,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底中苏关系紧张、60 年代关系破裂,中美抓住机会建交,关系一度攀升,中国也积累了工业底子。1978 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此时美苏冷战,直到 1991 年底苏联解体,美国从此跃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十多年可谓飞扬跋扈,趾高气昂,而此时的中国韬光养晦,并在 2001 年加入 WTO,之后经济迅猛增长。美国进入 21 世纪后深陷两场战争,无暇他顾,中国获得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是在走“上坡路”,而美国走的是“下坡路”。2010 年美国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紧遏制中国,以图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此后中美博弈不断升温。那么,美国重返亚太后主要采取了哪几项
26、具体措施来遏制中国呢?1、经济上,美国企图用 TPP 协议围堵中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目前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旨在通过 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将中国排除在外,力图实行经济封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
27、)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无差别、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同 TPP 一样,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的谈判规格也非常高,一旦谈判达成,美欧将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制定新的规则,这对想进入美欧市场的企业来说无疑提高了“门槛”;另一方面,由于自贸区具有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的特征,因此,在美欧之间贸
28、易壁垒降低的同时,对区外经济体则构成更高的壁垒,会产生贸易转移的效果,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对美出口将面临欧盟的竞争压力,对欧盟出口将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也许重新成为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因为任何由美欧采纳的技术和法规标准都将可能成为未来双边、多边和地区间贸易谈判的参考标准,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垄断地位和话语权。“许多国家一旦无法面对美欧建立的全球监管以及产品标准的压力,就会成为欧美规则的跟随者。)2、军事上,从“空海一体战”到“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思想根源是“空地一体战”理论。上世纪 80 年代初,为对抗苏军的大纵深立体作战,美军推出了“空地一
29、体战”理论,强调运用空中和地面火力对敌实施全纵深打击。与“空地一体战”类似,“空海一体战”也有明确的作战环境与作战对象:以西太平洋地区为主战场,以地区新兴大国为主要作战对象。进入2015 年,美国为了整合军种资源,统一认识,给上述概念换了“马甲”。随着新概念的逐渐成形,在谋求亚太地区霸权问题上,美军目的将更加清晰,手法将更加隐蔽,危险性也随之增强。这便会给中国东海、南海等区域形成巨大压力和威胁。3、政治上,美国持续推进构建围堵中国的亚太“小北约”2011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金奈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涵盖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中亚五国,与美国的大中亚战略有渊源,其政治目的性
30、极强,旨在对中国南部和西部形成遏制弧。近年来,不但挑唆、纵容、支持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频频制造事端,对抗中国,更是通过给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松绑,默许日本右翼在东海挑起钓鱼岛争端、修改和平宪法、海外派兵法案等,企图复活军国主义干扰中国,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到头来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应对美国的战略防范和围堵,必须做出回应,以图实现战略对冲。“一带一路”作为大国阳谋,深受沿线国家欢迎,不仅能够消解美国的大部分压力,也必将成为划时代的大战略。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内容(一)基本原则1、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31、、平等互利。2、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3、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4、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5、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二)基本内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
32、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1、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
33、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3、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
34、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
35、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
36、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4、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
37、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
38、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5、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 1 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
39、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
40、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
41、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代意义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 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 13 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 1.85 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 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 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
42、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 15 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二)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而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总理会议的重要议题。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43、。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重合,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有关国家都可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三)从整个国际段而言,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
44、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