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地兰对豚鼠心电图的影响,2018/9/22,2,昆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胡智兴,实验目的,1、分别观察强心苷类药物在治疗量与中毒量时对心电图的影响2、分析强心苷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反应,2018/9/22,3,选择性作用于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苷类化合物,强心苷类,2018/9/22,4,强心苷类,来源:从植物中提取,如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丙等,来源于玄参科植物紫花洋地黄和毛花洋地黄等;,2018/9/22,5,西地兰作用机制,机制: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Na-K-ATP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导致钠泵失灵,使细胞内Ca2增加。治疗量强心苷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内Na量增加,
2、而K减少,胞内Na增多后通过Na- Ca2双向交换机制使Na内流 Ca2外流,或使Ca2 内流 Na外流 ,最终使细胞内Na Ca2 ,肌浆网摄取Ca2增加, “以钙释钙”。,2018/9/22,6,正性肌力作用:加强心肌收缩性,提高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使心肌收缩有力而敏捷;增加心输出量;不增加心肌耗氧量。(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间接 特点:对正常心率影响小;对心率加快者可显著减慢心率 机制:1) 输出量-迷走N-心率2)心肌对迷走神经敏感性,对心脏药理作用,2018/9/22,7,(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心肌细胞(直接)和迷走神经(间接)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通过增强迷走神经活性
3、,加速窦房结细胞的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使自律性降低 提高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通过抑制浦氏纤维的Na+-K+-ATP酶,使胞内缺K+,减少最大舒张电位,导致自律性提高。是强心苷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 减慢房室结传导性:与增强迷走神经活性有关。 缩短心房肌有效不应期:是迷走神经促K+外流所介导。,2018/9/22,9,治疗量 T波幅度变小、低平甚至倒置(早期) S-T段降低呈鱼钩状(动作电位复极化2相缩短) Q-T间期缩短(心室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P-R间期延长(A-R传导减慢) P-P间期延长(心率减慢),(2)对心电图的影响:,2018/9/22,10,中毒剂量下,心电图的变化,正
4、常窦性心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完全传导阻滞,2018/9/22,11,2018/9/22,12,室性早搏 机制:抑制Na-K-ATP酶;迟后除极房室传导阻滞 机制:兴奋迷走神经;抑制Na-K-ATP酶窦性心动过缓 机制:兴奋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2018/9/22,13,中 毒 救 治,补钾,3.严重室速和室颤 苯妥英钠、利多卡因,4.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阿托品,5.致死性中毒,地高辛抗体,1.停药,2.快速性心律失常者,2018/9/22,14,实验器械,心电图机、手术剪刀、眼科剪、止血钳、5ml注射器、头皮针、25乌拉坦、西地兰注射液,2018/9/22,15,实验步骤:,捉拿豚鼠,称重(300400克),2018/9/22,16,麻醉 25%的乌拉坦(0.50.6ml/100g)腹腔注射固定,2018/9/22,17,分离头静脉,头皮针穿刺,2018/9/22,18,连接心电图机四个肢体导联红(右上肢)-黄(左上肢)-绿(左下肢)-黑(右下肢) 记录正常标准肢体导联 缓慢注入西地兰,记录心电图变化(0.40.6ml /100g,每隔5分钟注入0.5ml,并用心电图记录,观察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时心电图的变化。注意心率、P-R间期,T波、S-T段的变化及室早、二或三联律、室速和室颤的发生),观察西地兰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