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综合综合浅析2009年高考(江西)化学试题特点和2010年备考策略.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562699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综合浅析2009年高考(江西)化学试题特点和2010年备考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综合综合浅析2009年高考(江西)化学试题特点和2010年备考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综合综合浅析2009年高考(江西)化学试题特点和2010年备考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综合综合浅析2009年高考(江西)化学试题特点和2010年备考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 2009 年高考(江西)化学试题特点和 2010 年备考策略王书斌(江西九江第一中学 332000)摘要:通过对 2009 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分析试题的特点,针对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 2010 年备考提供参考,一定能做到事半功倍。关键词:试题特点 备考策略 稳 变 细 巧 新 憾2009 年高考一结束,很多老师认为化学试题难度不大,但学生成绩,并没有老师们想象那么乐观,甚至有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同学,高考成绩不够理想。2009 年高考的化学卷有怎样的特点呢?为什么老师的认识和学生的成绩有这么大的落差?我们将如何迎接 2010年高考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

2、、2009 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我认为,2009 年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可概况为稳、变、细、巧、新、憾六个字。稳:结构稳定,仍然保持 8+4 结构,四个大题还是分别考察化学实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有机题、基本原理(电化学)应用;难度平稳,选择题相对较容易,难度系数为 0.7488,非选择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为 0.365,比去年还低。非选择题与 2008 年对比如下:题号年份 27 题 28 题 29 题 30 题2008 年 0.387 0.450 0.287 0.4332009 年 0.578 0.401 0.260 0.221变:理综试卷结构发生变化,生物 II 卷二道题变为四道题,物理实

3、验题一道题变为二道题,尽管化学试题结构未变,但影响学生化学得分;过去 II 卷得分点集中,文字表达较少,2009 年得分点相对分散,文字叙述明显增多;计算由一大题变多题渗透计算;实验由性质的检验、仪器的连接、方案的评价,到今天的方案设计;把整数计算、具体物质计算变为非整数计算、字母计算,甚至把计算结果虚拟化,如第 7 题,注重理论的推导,逻辑的严密,未必从真实物质出发。细:知识点细致到位,如第 29 题涉及到高温结构陶瓷材料、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转化和第四周期第A 族 AS 元素,这些知识在平时复习中往往容易忽略。另外得分点细化,非选择题共有 36 个得分点。巧:一是巧解增多,如第 9 题,

4、把 CH3COOH 拆成(CH 2)2O2,而两种链状单烯烃可以写成(CH 2) n,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得到结果;又如第 13 题,A 、D 答案很容易判断,C 可以利用平衡移动,温度升高,平衡左移,X 的转化率降低,显然应该小于某一值,即可以判断 C答案是错误的。二是巧妙判断,如第 27 题通过分值判断得分点多少,第 29 题的硅元素的推断要紧紧抓住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和 W 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就很快判断 W 为硅元素,再根据 Q 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快速判断 Q 是氮元素,这样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新:陈题翻新,第 8 题主要考察在碱性条件下,不能放出 CO2 气体,

5、过去主要考察CO2 用量和产物的判断,第 9 题也是在乙醇和乙烯混合物中,已知含碳量求含氧量的基础上改变过来的;命题新颖,过去从未考察卤代烃命名,尽管难度不大,但同学们很不适应,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超要求,其实在高中课本第二册第 147 面表格中就有。又如第30 题就有大学知识的背景;第 27 题考察实验设计,很多学生也不太适应。而这些恰恰能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憾:2009 年高考题也有一些遗憾。第 11 题,未强调加热到质量不变,不严密,无法解题;第 28 题第小题,同一问题设计三空,导致分数失衡,也有重复之嫌;第 29 题(4)这 5 个元素

6、的氢化物分子中的“5 个”应改为“5 种” ,在高考题中出现如此不规范是不应该的;第 30 题卤代烃命名,标答出现与现行教材不一致,实属不该,改卷时两种答案都给分,是不严肃的,也是不公正的。二、部分同学高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分析1、学生训练不到位。很多老师认为,今年高考试题不难,试卷中陌生题不多,大多试题同学们都见过面,其实我们细细想来,三年学生做过多少试题,怎么记得住,能力强的同学还好,能力一般的同学可就苦了。老师要精心备课、精心选题,要换角度、换思维训练学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真正提高训练效率。2、老师复习留有死角。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试题的难易程度,不仅要给出结果,更

7、要分析过程,要帮助学生找到题眼,找到课本的落脚点,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一旦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一定要加强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到边到角,又要有所侧重。老师一定要思路清晰,主线分明。3、实验设计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能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就不用多媒体演示,更不要在黑板上完成,要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要代办。4、文字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平时命题老师为了方便阅卷,很少设计文字叙述题、实验设计题,尽管考试题目难度不大,但学生很难得高分。5、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不强。应对理综考试,要有多次思维切换,化学成绩与物理、生物的难度,甚至与数学难度有关,近几年数学、物理试题难度偏

8、大,直接影响理综考试成绩,当然化学成绩也会受到影响。三、2010 年高考化学备考策略1、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高考终究是学生的考试,高考复习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着重解决学生存在的“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一讲就会,下次再做还错”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抓落实。对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经常发生的错误要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对错误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温习,看看哪些问题已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近期又出现哪些新问题,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

9、的疑点、盲点;对于高层次的学生,重点分析完问题原因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用多种手段进行消化,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 让好学生吃饱吃好;对于中等学生,讲主干知识,使之成块、成网、成系统;对于基础薄弱学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补课。2、教师应把握好复习方法2.1 回归课本,强化双基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它主要从课本知识点、技能考查点衍生而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能力的载体和基础,因此要重视对课本知识、技能和习题的研究和拓展。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熟记一些特殊或难记的化学方程式、物质

10、的分子式(化学式)、电子式、俗名、重要物理性质;阅读与化学知识联系较多的工农业生产内容;阅读有关化学常识性的知识;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具体实用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并加强对重要知识点的识记效果督促检查。2.2 建立学科内的知识网络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之间既存在差异,也有密切联系,老师要教会学生抓住知识主线,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进行联想记忆、理解、应用,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构建一个较为牢固的五大块知识网络体系。有机物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构建有机

11、网络;元素及化合物可以以元素周期律为中心构建网络;基本理论体系以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等构建网络;化学计算以物质的量为中心构建网络;化学实验以药品选用、仪器使用和装配构建网络。然后对五大块知识进行再认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构建起知识向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比如: (1)由氨喷泉实验的引发,分析喷泉产生的条件(压强差) ,总结产生喷泉的方法。方法一:减小内压;方法二:增大外压。由氨的喷泉实验联想到氯化氢的喷泉实验、CO2( aOH 溶液)等气体的喷泉实验,由此还可以引申到气密性检查、尾气吸收产生倒吸现象、容量瓶检漏的原理是一致的。(2)CO、H 2 分别燃烧后通

12、过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增重问题,由此引申到 CO 和 H2 的混合气体燃烧后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增重问题,再发散到某些有机物燃烧通过过氧化钠增重问题,最后发散到 CH4、O 2、Na 2O2 燃烧后压强为零的问题(3)学习卤素 F2、Cl 2、Br 2、I 2 后,拓展到拟卤素(CN) 2、(SCN) 2、(CNO) 2,然后进一步发散到卤素互化物:IF 3、IF 5、ICl 3、ICl、IBr。2.3 认真选题,强化训练(老师游题海,学生荡轻舟) 训练、检测、考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典型题、难度适中题、易错题等都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选编,在训练中要注意几点:(1)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一份试卷

13、必须有不同档次题目,不能把一些所谓的好题集中在一份试卷中,否则达不到检测效果。(2)训练题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忌题海战术,否则事倍功半。(3)平时训练一定要定时、定量,否则解题速度上不去,到时很难完成考试,成绩肯定不会理想。2.4 强化实验,培养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化学的必考内容,同时也是高考化学的难点。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和一些基本操作,要重视实验安全问题,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和典型实验设计,为了提高效率,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放实验录像的方法,对化学实验进行全面复习, 实验的复习要学生动手做(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14、动眼看(培养观察能力)、动口讲(培养表达能力)、动脑想(培养思维能力)。另外,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要清楚哪些近几年考过,哪些近几年还没考过,近几年没有考过的要特别关注。2.5 强化规范,养成习惯考生常常因为不细心、不规范而失分。如将名称写成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将结构简式写成化学式,将 HO写成 OH,将苯写成笨,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漏写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等现象导致失分。另外,“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都是习惯问题,均直接影响着考生的高考成绩,所以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2.6 抓纲务本,摆正关系(1)处理

15、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也是必要的,但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2)处理好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只有基础打牢,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3)处理好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练习量必须合理,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 。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4)处理好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的关系。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尽量减少模拟考试,以免影响复习进度,第二轮、特别是第三轮复习中,在强化模拟考试的同时,一定要搞好专题复习,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主线。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只要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考纲,从高考命题角度复习教材,按高考审题方式去理解教材,按高考要求去规范学生答题,讲究策略,注重效率,扎扎实实的走好高考复习的每一阶段,就会使我们的高考复习更加有效。参考文献:孙成余 例谈高考化学实验复习方案设计的着力点 中学化学参考 200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