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梦令说课稿.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6114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令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梦令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梦令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梦令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巧用“词眼” 平中见奇三首如梦令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首如梦令体裁相同,题材相异:苏轼意在东归耕作,秦观旨在遣怀自伤,纳兰性德情关相思佳人,看似相互不容,但其语短言长的表达方式,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深切婉细的情感表达,都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而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因此,学好这三首词,关键不在于“鱼”而在于“渔”:掌握一种读词(特别是小令,尤其是如梦令这个词牌)的方法。学以致用,以小博大,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二、说学情其实学生对如梦令并不陌生,他们初中就已经学过

2、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阅读量小,知识面窄2) 了解不多,认识不足3) 热情不高,兴趣不浓4) 方法单一,一知半解这所有的一切情况,既是我们在诗歌教学中的障碍,也是我们诗歌教学的难点。三、说教学目标一设置依据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 三首如梦令本身的特点3. 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二教学目标1学习借助抓“词眼”来解析作品结构、体悟思想情感的鉴赏方法。2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挖掘三首如梦令词的深层意蕴。3通过适当的训练(诗改词,写鉴赏作品) ,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四、说教学重难点一设置依据1 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2. 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二教学重难点1. 以

3、“词眼”把握如梦令的章法。2. 以“词眼”体悟三首词的意蕴。五、教具准备1. 多媒体播放系统2. 交互式电子白板六、说教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2质疑问难,激荡思维3. 比较探究,讨论交流。七、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

4、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交流分享,理解词意。2. 合作探究,析疑解难。3. 师生共研,细品情感。八、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引入新课。【设计意图】以旧知引入新知,由已知导入未知,激发学生兴趣。二师生交流,投石问路1齐读新词,整体感知2. 师生交流,直陈感受交流的问题: 读了三首如梦令 ,你有哪些感受? 在学习了李清照如梦令的基础上,你认为该如何鉴赏品析这三首如梦令呢?【设计意图】生生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加强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师生交流,共享鉴赏方法,加强教师对学生

5、情况的把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工作。三巧用“词眼” ,平中见奇1教师点拨,找准“词眼”【点拨】同学们对“诗眼” “文言”很熟悉,知道它们是了解诗歌或是散文的关键,那么我们能否从“词眼”的角度来鉴赏如梦令呢?(1)什么是词眼?【明确】词中的描写形象最为真切传神或表达感情最为集中精粹之处,它通常体现在一首词的某一关键性词语。(2)这三首如梦令的“词眼”是什么?【明确】 “归去” 、 “无寐” 、 “谁省”【设计意图】点拨学生于词中忽略之处,点明词眼,既抓住三首如梦令词体曲调的共同特点,又为鉴赏品析这三首如梦令的各自特征提供一个角度。2师生共论,以“词眼”把握如梦令的章法。讨论的问题:三位词人

6、为什么会发出“归去” 、 “无寐” 、 “谁省”的慨叹呢?(在讨论中,教师可根据情况适时用 PPT 展示三首如梦令 的创作背景。 )【明确】苏轼如梦令 “归去” (回去吧) 酬寄之作 表明心志秦观如梦令 “无寐” (无法入睡)羁旅之苦 失意抒怀纳兰性德如梦令 “谁省” (何人明白)幽思之语 怅然失落【教师小结】通观三首如梦令 ,在感情传达的结构上是一致的,前四句是为“词眼”所作的铺陈,最后一句是对“词眼”进一步的升华。【设计意图】通过对“词眼”的追问,理清三首如梦令所写内容,引导学生注意其在章法上的共同之处。3师生共研,以“词眼”体悟三首词的意蕴。研究的问题:三首如梦令在感情传达的结构相同,感

7、情传达的效果也相同吗?(研究方式:将苏轼的如梦令与秦观的如梦令相比较,苏轼的如梦令与纳兰性德的如梦令相比较)【明确】苏轼 轻快怡然相似的处境 处世胸襟秦观 孤独冷寂苏轼 痛苦过往相似的追忆 人生况味纳兰性德 刹那美好【设计意图】研读为“词眼”铺陈的部分,细细品味三首如梦令在情感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挖掘三首如梦令词的深层意蕴。4教师总结,明如梦令鉴赏方法(1)抓“词眼” ,明章法(2)观“词眼” ,品感情(3)析“词眼” ,悟人生【设计意图】总结归纳读如梦令的方法,以期学生学以致用。四学以致用,变换诗句试将杜甫登高改写为如梦令【示例】风急天高猿哀,落木萧萧鸟回。滚滚长江去,多病独登高台。霜鬓,霜鬓,新停浊酒杯。【设计意图】用改写的方式,以学过的诗歌作为基础,从旧知到新知,加深学生对如梦令的认识和理解。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从“词眼”的角度重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鉴赏短文。【设计意图】旧诗重读,强化新知,举一反三,平中见奇。平中见奇九、板书设计章法词眼 感情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