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56689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贵州自然灾害概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贵州地处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平原之间的山原地带,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地貌属于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高、谷深、坡陡,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变化复杂、多样,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的格局。历史上,贵州自然灾害通常呈现“旱灾一大片、水灾一条线、小地震大灾害”的窘境。咱们贵州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损失重,从而使贵州成为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 18.8 次。据统计,20012014 里,全省每年都遭受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受灾人

2、数,超过 2245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30.4 万人,死亡(含失踪)189 人;印在倒塌房屋 3.27 万间、损坏房屋 2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106.7 亿元。二、自然灾害主要特点长期以来,我省受气候、地形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频发发生,洪涝、干旱、冰雹、低温冷冻等灾害日益加重,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多,呈上升趋势。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分析,我省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呈现种类多、区域性、群发性、频率高等特点。(一)灾害种类多、灾情频繁、区域分布广贵州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层较为破碎。年总降水量虽充

3、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加之人为地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不断加剧。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其中旱灾面积最广,危害也最严重,洪涝灾害为次,再次为冰雹、低温、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等。从贵州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平均两周就要发生一次灾害。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贵州每年都有灾害,无处不有灾。以旱灾、洪涝和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市、区、特区)都涉及过各种灾害,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1946 年晴隆

4、、安龙、兴仁、望谟、册亨等县发生了强度较大冰雹灾,2008 年 1 月,贵州省遭受了自有气象记录 51 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巨大损失, 并加重了贵州本已落后的局面;1951 年全省 76 个县分别遭受旱、水、病疫、虫灾;1959 至 1961 年三年自然灾害;1963、1972 年的旱灾;1996、1998 年都匀、贵阳、铜仁、黔东南部份县市的水灾、1994 年贵阳和 2001 年遵义的风灾;2002 年全省性的“秋风” ;2004 年纳雍山体大滑坡;2010 年全省旱灾、关岭县特大山体滑坡;2014 年福泉市、织金县、纳雍县山体滑坡等等。游戏(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贵州

5、的自然灾害有) 【依次说,不重复】: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二)灾害损失因地质环境特殊整体偏重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度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由于地处喀斯特斜坡地带,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73,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制约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一是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强等特点。全省有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 8 个,面积 3.79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 21.5%,主要分布在毕节、大方、纳雍、织金、水城、盘县、赤水、印江

6、、兴义和贞丰等地;2014 年,我省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 12261 处,威胁 14.5 万户 142 万人的生命和财政安全。由于我省山区河流坡陡流急,又多强暴雨,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由于贵州山区地势起伏大,具有洪流速度快、冲刷力强,历时短暂,携带泥沙量多,来势凶猛,破坏性大等特点,多造成突发性洪水,并且经常伴生泥石流、滑坡灾害。据统计,我省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中,60%左右是山洪、泥石流导致,危害程度非常深。以 2014 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死亡失踪 82 人,洪水冲走死亡 22 人、失踪 15 人,溺水死亡 10 人。二是暴雨洪涝灾害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为大气降水和贵州地

7、形地貌的特殊性。暴雨成灾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密切相关。贵州喀斯特地貌面积 109084 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61.9%,喀斯特脆弱环境导致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发生,地质环境比较脆弱,一旦下暴雨,就会造成本来就脆弱的地质环境,发生滑坡、泥石流、上体崩塌等地质灾害。如 2010 年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6.28”特大山体滑坡、2014 年黔南州福泉市“8.27”山体滑坡等灾害,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4 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 710 起(其中:滑坡 653 起、崩塌 31起、地面塌陷 13 起、泥石流 13 起) ,占全国的 6.62%。按规模分:特大型 9 起、大型 1

8、3起、中型 110 起、小型 578 起。可以说,地质灾害更是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导致我省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的原因。三是地质灾害的时间相对集中,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较重。我省地质灾害与洪涝灾害存在较为直接的因果关系,一般发生在 59 月,据统计,该段时间,每月发生地质灾害 50 起左右,约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的 90%。2014 年,贵州全境全年地质灾害损失 6.51 亿元,高于近五年平均值6.13 亿元,且为最严重年份,其中汛期损失 64846.5 万元,占 99.62%。(三)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受灾强度大,损失严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导致我省洪

9、水发生频繁我省成为全国洪涝灾害出现频次较高的省份之一。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贵州的洪涝灾害主要有山洪型灾害、河道型洪涝灾害和喀斯特岩溶洼地型三种灾害类型。洪涝灾害往往会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贵州地形复杂,洪涝多出现在 48 月。二是洪涝灾害,以山洪为主,降雨强度大。据统计,我省每年洪涝全省各地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 之间,最多值接近 1500mm,最少值约为 840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的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三是损失大,人员伤亡重。据统计,20112014 年 5 年间,我省洪涝灾害造成的损

10、失就占到七成,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也最多。2011 年 6 月 6 日,望谟县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县13.91 万人受灾,死亡 52 人,紧急转移安置 4.54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20.65 亿元。四是重复受灾多。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重复性。我省的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乌江、都柳江、锦江、红水河、舞阳河等 9 条河流及其支流几乎每年都要引发洪涝灾害,有的河流每年多次引发洪涝灾害。干旱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危害大。旱灾是贵州最常见而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年景的丰歉,粮食的收成,大多因有无大范围持久性干旱决定。如果雨量充沛,分布均匀,风调雨顺,是丰收的

11、好年景。如果雨水偏少或月际变化大,晴热少雨,就会引起大面积、大幅度粮食歉收减产。旱灾,又分为春旱和夏旱。春旱,多发生在5 月份,老百姓称之为“洗手干” ,意思是栽秧完毕就干旱。夏旱,多发生在 68 月份,老百姓称之为“包苔旱” ,意思是水稻包苔抽穗时就遇干旱。贵州夏秋作物主要是稻子和玉米,夏旱时节又是水稻、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最大。因此,咱们贵州老百姓有“谷怕包苔旱,人怕老来穷”的民间谚语。秋旱和冬旱,也经常发生,但因旱期短,影响面积不大,对农作物收成影响较小。据统计,一旦发生干旱,何种土壤类型和土层深浅,20 厘米土层容积含水率极小,为 2%6%,土壤中已无水分可用。在近

12、30 年来,贵州仍有旱灾发生频次加快,影响范围扩大,损失程度加重的趋势。四是危害大。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温度偏高,容易导致山塘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植被干枯,严重影响到人畜饮水、森林防火、农业生产、水力发电等。部分地区山泉水井枯竭,小溪断流,村民百姓取水用水十分困难,部分城镇供水水源紧张,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据统计,1950 年2010 年,我省平均每年因干旱造成受灾面积 45.38 万公顷,成积面积 46 万公顷,绝收面积 12.83 万公顷,粮食减产 36.61 万吨;1990 年2010 年,平均每年因因旱灾造成 252.17 万人饮水困难、165.32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安排:下堂课学习如何在灾害来临时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