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关于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传” ?,替经书做注释的著作。,诵读课文,巩固文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关注重点文言词语、句式,落实翻译,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2、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文言总结,虚词辨析,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间取独,2、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3、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取独,4、行李之往来,主谓间取独,5、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标志,6、使杞子
3、逢孙杨孙戍之,它,代郑国,以,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2、敢以烦执事,拿(它),3、越国以鄙远,来,4、焉用亡郑以陪邻,来,5、阙秦以利晋,表并列,而,其,1、以其无礼于晋,它,代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那,3、失其所与,不知,自己(的),4、吾其还也,商量语气,还是,5、安陵君其许寡人,祈使语气,可要,词类活用,使动用法,1、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2、阙秦以利晋,使得到好处,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意动用法,1、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2、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3、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4、渔人甚异之,认为奇特,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在东
4、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4、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特殊句式,省略句,1、 辞曰:“臣之壮也”,(烛之武),2、 许君焦、瑕,(晋惠公),3、 敢以 烦执事,(之),4、 晋军 函陵,(于),5、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之),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2、大王来何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3、孔子云:“何陋之有?”,用“之”作标志,4、唯利是图,用“是”作标志,5、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善辩,情荡衷肠罢干戈。,赞颂烛之武,即时练习,巩固提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
5、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A、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B、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
6、/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1、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B,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
7、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附译文,2、下面对文章中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文中分别指晋文公、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天子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
8、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子犯”,晋大夫狐偃的字。“字”往往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D、古人在与对方说话时,十分讲究称呼的谦与敬,如文中的“执事”就是对所求之人的敬称,“君”是对诸侯的敬称。,D,A、烛之武“夜缒而出”,其实已经说明当时外敌已经大军压境,郑国的情况已是十分的危急。B、在“子犯请击之”时,晋文公十分冷静,一口拒绝,这也表现了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机变的性格。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再说到晋灭郑后必然进犯秦国,烛之武
9、步步深入的说理,有很强的感染力。,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