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4232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质量管理的基本实践是解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断改进现有过程,因为不管一个组织当前的业绩水平如何,总是存在着改进的空间。然而,为了让我们的改进努力真正有效,必须用系统方法对过程和产品进行识别,了解并实施改进。质量工具是指为实现上述管理目的而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新 7 种工具: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失线图、PDPC 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老 7 种工具: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正确、灵活的运用新、老七种工具等各种统计方法,准确的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是有效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保障。现就一些质量工具的运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做一简单阐述

2、。 调查表- 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 抓住关键的少数 因果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关联图- 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 系统的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分层法- 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亲和图- 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直方图- 对离散进行简单控制2 PDPC 法-多做几手准备 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 水平对比法-比、学、赶、帮、超 简易图表-直观反映调查表(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收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打基础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有何特点统一收集资料,设计灵活,形式多样,易于掌握和使用,- 可用于数字资料分析- 可用于非

3、数字资料分析 灵活的格式-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 缺陷位置调查- 质量分布调查 应用步骤明确收集数据资料目的确定要收集的资料分析方法、负责人评价、修改表格收集数据资料设计表格格式31.明确收集数据资料的目的。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资料。3.确定资料的分析方法。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5.用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表格使用,目的是检查表格涉及的合理性。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调查表应用注意一下问题- 记录不要遗漏- 表格设计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结果- 表中分层要清晰,便于分析。示例:叶片堆焊缺陷调查表序号

4、 项目 频数 累计 累计百分比 %1 焊高不够 600 600 66.302 缺肉 120 720 79.563 假焊 80 800 88.404 咬边 60 860 95.035 电焊豆未打磨干净 35 895 98.906 其他 10 905 100合计调查人:张*地 点:*车间 年 月 日45排列图(帕累托图)- 一目了然、抓住关键少数是按分类项目收集不合格品、缺陷、故障等质量改进项目的数据,然后依据出现频数大小排列,并标明累计和的一种图表。因此收集数据时的分类至关重要。 分类项目举例: 按结果分类:不合格品或缺陷项目、位置等。 按原因分类:材料、机械、作业者等。 排列图的作用:- 按重

5、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队问题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的少数。-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常用于 QC 小组活动中选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效果检查等。 排列图的绘制横- 项目 两个直角坐标 左- 频数纵右- 累计频率(%) -左面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等于所有项目量值的总和;右面纵坐标是百分比的坐标,其高度和左面的量值总和等高,6并按 0100%标定。- 以频次高低从左至右排列的柱形,宽度一致。- “其他”频数较小的次要项目“总和”排在最后。 制作排列图的程序应用排列图的步骤:1. 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或质量问题 2. 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件

6、数)、成本、金额或其他3. 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 4.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按照确定的时间间隔及进行分析的变量项目,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编制数据统计表。计算出各变量项目的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数 选择度量单位、频次等 明 确 目 的 画横坐标、纵坐标收集分类项目数据选择分析数据的时间间隔绘出累计频率曲线在每个分类项目上方画柱状长方形作出必要的标注选择分析的题目75. 画横坐标。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将量值最小的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6. 画纵坐标。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相等。右

7、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的纵坐标等高,并从 0 到 100%进行标定7. 在每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它的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显示出每个项目的影响大小8.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以%表示) ,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用来表示各个项目的累计影响9.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目(关键的少数项目) 应用排列图应注意一下问题 找出关键的少数,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着重有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排列图的目的是抓关键的少数,通常有个原则,在 0%-80间的因素为 A 类因素,也叫主要因素。在 80%90%间的因素为 B 类因素,也叫次要因素,在 90%100%间的为是 C 类因素,也即一般因素。

8、 取样量至少 50 个数据。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长,通常都把排在最末尾的频数很小的一些项目加起来作为“其他”项,因此“其他”项通常排在最后。 排列图项目一般应多于 3 项,分类项目在 58 项最适宜。当项目较少(少于 3 项以下)时可用饼分图、柱状图等简易图表表示。8示例:根据“叶片堆焊缺陷调查表”制作排列图因果图(石川图、鱼刺图、鱼骨图)- 追根溯源、用于追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隐含)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是由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所创造,因此也称石川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 因果图是针对特性(结果)整理出相关原因(

9、要因)的工具 制作因果图时,要汇集大家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技术已被证实有效)来追查产生问题的原因。600120 80 60 351066.379.56 88.495.03 98.9 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焊 高 不够 缺 肉 假 焊 咬 边电 焊 豆未 打 磨干 净 其 他0102030405060708090100系 列 2系 列 1频数(个)累计百分比(%)9 客观分析,只要对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原因都要纳入。 因果图的作用-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追究问题的根本原因- 积累知识和经验 因果图的应用步骤画因果图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图。 原因

10、之间无关联。 分析到 3-5 层为宜。 箭头从原因指向结果。 因果关系要分明,展开到可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所有末端原因,都需要逐一验证,如到现场观察、测量、试验等。明确发生原因的主要类别逐层向下分解原因并画分枝(小鱼骨刺)画出主鱼骨图明确结果或问题10 画图前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说明:因果图由箭条和短语组成主箭条右侧短语表示结果(明确问题) 对应主箭条的箭条为“原因类别线” ,分析生产和服务现场的质量问题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来分析 指向原因类别线的箭条为“第一层原因”指向第一层原因线的箭条为“第二层原因”以下类推,一般不超过4 层 方框框住的短语为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上选

11、择,用事实和数据说明为什么是要因 作图时,你要:- 主干线画粗些;- 主要类别(人、机、料、法、环、测)相互独立;- 重要原因突出标识;- 分枝画整齐些;- 最末端的骨刺不再是现象,而是工作中的不良一面。机环法料人结果第一层原因第二层原因11示例:12注意几点: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寻找;确定要分析的主要质量问题(特性)不能笼统,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因果图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后一层的原因(末端原因)应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原因描述不能用逗号、顿号隔开,要注意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出来的所有末端原因,都应到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加以确认。1

12、3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关联图- 理顺关系、按逻辑关系连接关联问题关联图它是解决关系复杂、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有何特点- 明晰复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 了解单一或多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存在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逻辑性- 搞清原因之间又关联 关联图常使用在小组活动的原因分析中。 关联图的应用步骤明确前提条件绘图:用箭头连接相互关系收集组员发表的意见确定核心问题找到末端原因中央集中型单侧汇集型14 关联图的分类 多目的型 (两个以上目的) 单目的型 (单一目的) 央集中

13、型(向外扩散) 向汇集型(单向顺延)问题132456问题问题123456问题123456问题132456问题7891111015 判别方法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末端因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关联图做法 决定题目以标记写出主题; 小组组成集合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小组; 资料收集运用脑力激荡,寻找原因; 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作卡片; 连接因果关系制作关联图; 修正图形讨论不足,修改箭头; 找出重要项目、原因并以标记区别; 形成文章整理成文章使别人易懂; 提出改善对策;关联图应用要注意的问题中间因素素问题末端因素16 语言表达准确才利于找出其中的逻辑

14、关系 各种因素相互缠绕,辨别逻辑关系要慎重 末端因素是可采取措施的,箭头只出不进 箭头方向:原因 结果,手段 目的 要因应标明,结论需经现场验证关联图示例:XX 公司发现报表发出到结案的时间太长,往往延误处理问题的时效,造成作业上的困扰,请用关联图法寻找原因。以“报表作业时间长”为题目。报表作业时间太长作业疏忽培训不够部门联系不够回复时间长未定回复时间未追查回复追踪方式不好部门距离太远表格不佳未分类没专人送报表表资料遗失 未签收追查表不明确17树图(系统图)- 层层分解,寻求最适当的手段树图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

15、一种树枝状图。 树图的特点 很容易地对事项进行展开; 易于统一成员的意见; 容易整理,手段又一目了然; 树图常使用在小组活动的原因分析中。树图是目的与手段的对决 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目的,将解决的“手段”逐级展开,分析到多层。 “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顺序”和“逻辑”关系。 需要专业技术、经验与诀窍,更需要创新思维。 树图类型 结构因素展开型(上一级手段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 )目的 手段目的 手段目的 手段18 方法展开型(宝塔型树图)主题主要类别组成要素子要素 方法展开型(侧向型树图)方法展开型(宝塔型树图)主题 主要类别 组成要素 子要素树图应用步骤确定该主题主要类别 明 确 目

16、 的 确定组成要素和子要素构造树图(把主题放在左框内)主题组成要素和子要素放在主要类别右边方框内(见上图)评价树图19树图应用要注意的问题明确使用的基本目的:20-方法、目标、项目展开-寻找原因-逐级展开到可采取对策- 反向确认逻辑性可以验证展开是否准确- 用于因果分析一个质量问题用一张树图- 树图中的主要类别一般可以不先从 5M1E 出发,而是根据具体的质量问题或逻辑关系去选取。工具名称 适用场合 原因之间的关系 展开层次因果图 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 一般不超过 四层树图 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 没有限制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互相缠绕(有

17、交叉影响)关联图 对两个以上问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部分原因把两个以上的问题纠缠在一起没有限制分层法- 特征识别、个个击破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把问题对象总体按特性分组) 有何特点由现象、数据、资料杂乱无章、到分类层次清晰,反映真相。 步骤确定分层特性 明 确 目 的 列表、画图分层、归类收集数据、资料21 怎么分层呢?可根据实际问题发生的生产现场、过程进行层别,目的就是聚焦问题点,查到可能的原因。通常分: 时间的层别.如班次、时间段 作业员的层别.如,老师傅、学徒工 机械、设备层别.如,加工中心、普通机床 作业条件的层别.如,环境条件、照明条件 不同供应商原料的

18、层别.如,一个零部件的多家供方 地区的层别等.如,南方、北方,内地、沿海 分层法示例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漏。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子装接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修人员按各自不同技术水平操作) ;二是管子和接头的生产厂家不同(有 A、B 两家工厂提供配件) 。于是收集数据作22分层法分析(见表一、表二) ,试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漏?表一 泄漏调查表(人员分类) 操作人员 泄露 不泄露 发生率甲 6 13 0.32乙 3 16 0.25丙 10 9 0.53合计 19 31 0.38表二 泄漏调查表(配件厂商分类) 配

19、件厂家 泄露 不泄露 发生率A 9 14 0.39B 10 17 0.37合计 19 31 0.38 分层法应用注意的问题 分层在两层以上才有意义。 不同层次之间的差别要大,同一层次内的差异幅度要小。 分层到底,才能池底之真面目。 分层法常常“孤掌难鸣”要与其他方法联手才能效果显著:- 分层排列图- 分层直方图- 分层控制图- 分层调查表亲和图(A 型图解,是 KJ 的一种类型)- 认祖归宗,教你分门别类亲和图是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23法和问题,按他们之间相互亲近程度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亲和图常用于归纳、整理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各种意见、观点和想法等语言资料,

20、在 QC 小组活动中可以经常用到。 亲和图有何特点 亲和图法是整理处于混沌的事实,找出问题所在的方法。将零乱的语言文字资料,利用其间的相互亲和性进行整理、归纳,明确问题的本质,获得创新想法。 语言文字资料不加入主管推论与评判,正确反映事实,按内容的相似予以整理。 亲和图常用于小组活动中选题、现状调查。 团体活动,对每个人的意见都采纳,提高全 员参与意识。 亲和图的应用步骤亲近的分类 做代表该组内容的主卡片 没有任何亲和性的单放亲和图应用示例:某公司老是发生交期不准事件,屡次受到外部顾客的抱怨。请利用亲和图法寻找原因出自何处?讨论发言 明 确 目 的 整理记录卡片、一条意见一张确定讨论的主题画图

21、写分析报告,说出结论24交期不准缺能源锅炉故障停电停水品质不合包装错误色泽太深重量不合适工作效率低人员疲劳人员不足工作环境差机器故障设备老旧保养不周操作不当原料贮存变质生产计划不周订单日期太近订单临时增加通知生产太迟原料管理差物料延误25直方图- 显示分布,对离散进行简单控制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标识数据的图。用于分析和掌握数据的分布状况,以便推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直方图的作用 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从直方图所示的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22、直方图的绘制方法1、收集数据作直方图,数据至少 50 个以上。一般的对于数据个数多少,称为样品大小,,用 n 表示。2、整理数据将数据整理,并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3、决定组数分组的组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太多或太少组皆会使直方图失真。26A、分组组数依数据之样本大小 n 决定B、最大值减最小值的差(R),用 2,5,10 等相关数值除之。 数据分组参照表: 数据之样本大小 建议分组组数 50 100 6 10100 250 7 12250 以上 10 25全距( R )=最大数(Max)-(最小数)Min组数(K)= R / 2, 5,104、.决定组距组距 h 可由全距 R 除以组数 k 来

23、决定,如下式。组距(h)= 全距(R) / 组数 (k),一般取 h 值为量测单位之整数倍 。5、决定组界组界即是每一分组之上下界限值,其决定之方法如下:第一组下界 1 最小值 MINXi,j測定值之最小单位数2第一组上界 1 1 h第二组下界 2 1第二组上界 2 2 h第三组下界 3 2第三组上界 3 3 h27第四组下界 4 3第四组上界 4 4 h MAXXi,j 则停止 6、测定值之最小单位数确定方法:如数据为整数,取 1;如数据为小数,取小数所精确到的最后一位(0.1;0.01;0.001)7、 计算组中点各组皆以组中点为代表值,其计算方法如下:组中点= ( L1+U1 ) / 2

24、 8、计算次数并作次数分配表将组界、组中点填入次数分配表,将原数据依其值归类入某一组并以计票的方式以 “正”字划记各组之次数(每一组界数据在所检验的数据分配表中所出现的次数 ) 。9、绘制直方图以组界或组中点为 X 轴 ,次数为 Y 轴。再以各组之组距为底边,次数为高,对每一组绘一长方形,相邻的组其长方形需紧靠在一起,不要有空隙。10、记入必要事项顺序 测量结果110 1.36 1.49 1.43 1.41 1.37 1.40 1.32 1.42 1.47 1.391120 1.41 1.36 1.40 1.34 1.42 1.42 1.45 1.35 1.42 1.392130 1.44 1

25、.42 1.39 1.42 1.42 1.30 1.34 1.42 1.37 1.363140 1.37 1.34 1.37 1.37 1.44 1.45 1.32 1.48 1.40 1.4528收集数据期间, 样本大小,质量特性的单位, 测定日期,测定者,必要的批号。 示例:测量 100 个小轴外圆的规格 单位:mm 决定组数A. n=100 , k=610. B. Max=1.55 Min=1.27C. R=1.55-1.27 = 0.280.28/0.02=14 0.28/0.05=5.6 0.28/0.01=28 为方便计算,此例我们使用 A 方式,以 10 组记算 决定组距组距=全

26、距/组数=0.28 / 10 = 0.028 0.03L1 1.27 - (0.01/2) U1 1.265 + 0.031.265 1.295L2 1.295 U2 1.325 4150 1.39 1.46 1.39 1.53 1.36 1.48 1.40 1.39 1.38 1.405160 1.36 1.45 1.50 1.43 1.38 1.43 1.41 1.48 1.39 1.456170 1.37 1.37 1.39 1.45 1.31 1.41 1.44 1.44 1.42 1.477180 1.35 1.36 1.39 1.40 1.38 1.35 1.42 1.43 1.4

27、2 1.428190 1.42 1.40 1.41 1.37 1.46 1.36 1.37 1.27 1.37 1.3891100 1.42 1.34 1.43 1.42 1.41 1.41 1.44 1.48 1.55 1.3729L3 1.325 U3 1.355 L4 1.355 U4 1.385 L5 1.385 U5 1.415 L6 1.415 U6 1.445 L7 1.445 U7 1.475 L8 1.475 U8 1.505 L9 1.505 U9 1.535 L10 1.535 U10 1.565 计算组中点组中点= ( L1+U1 ) / 2 = (1.265+1.29

28、5) /2 = 1.280 计算次数並作次数分配表组 界 组中点XMED次數划记 次 數fi1.265 - 1.295 1.28 / 11.295 - 1.325 1.31 / 41.325 - 1.355 1.34 / / 71.355 - 1.385 1.37 / / / / / 221.385 - 1.415 1.40 / / / / / 231.415 - 1.445 1.43 / / / / / 251.445 - 1.475 1.46 / / 101.475 - 1.505 1.49 / / 61.505 - 1.535 1.52 / 11.535 - 1.565 1.55 / 130n=100x=1.404s=0.0478 直方图注意几点: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数据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 50-100 个;确定积差 R,分组数 K,组间距 h,分组组界;作次数分配表小 轴1 4722 23 251061 10510152025301.28 1.31 1.34 1.37 1.4 1.43 1.46 1.49 1.52 1.55尺 寸 (mm)个数SL=1.30 SU=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