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中国传统宗教,徐兆寿,第一节 中国原始宗教,一、什么是宗教,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宗教教徒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 文化学家泰勒说:“宗教是对神圣的存在物之信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神、自然在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自然人的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人间的形式出现宗教的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中的“菩萨”、道教中的“神仙”。人们信
2、仰这些神秘的偶像,谋求心灵安慰与心理平衡,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第一,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二,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宗教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广泛的内容。,二、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萌芽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在原始社会里,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形式表现出来。在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它逐渐形成包括经典、教义、戒律规矩、组织机构等一整套宗教体系。其中某些宗教由多神教演变为一神教,国家的宗教演化为世界性
3、宗教(佛教印度亚洲世界)。世界各国的远古宗教产生于魔术、灵魂信仰和崇拜中国的宗教则起原于自然神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三、中国远古宗教,第二节 道教,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点,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 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或者说道教的起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特别是殷商时代的巫术祭祀鬼神。二、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主要是战国秦汉时代的方士求仙采药、练丹术。三、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四、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较大。五、阴阳家哲学。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和邹衍的阴阳五行术。,一、道教产生与流变
4、,二 、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他们所说的“道”出自老子道德经,但在道士眼里,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同时又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宇宙、阴阳、四时、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与“道”并提的是“德,”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故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他们认为:“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因之而生”,五行因之而成。得道成仙,不管是谁,只要认真修道养德,都可以成仙。道教信奉神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一是;“玉清元始天尊”即天宝君。二是:“上清灵宝天尊”,即太上道君。三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子),此外还有玉皇大帝等四个帝王,风雨雷电、
5、土地、灶君、门神、财神等等大大小小的众神;历史上的圣哲贤才和中孝英烈,如关羽、岳飞等,也是道教奉祀的。以上都是道教信奉的神。,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保真。 长生久视:道教相信人生只是一个有限的时间过程,却 要想方设法使自已长寿。 全性保真:就是永远保持自已的天性,做“赤子”“婴儿” 类的真人,道教认为,得道之人,不是权势,地位显赫之人,而是“赤子”“婴儿”类的真人。,三、道教与中国文化,第一,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第二、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第三、道教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第三节 佛教,一、佛教原始教义与东传,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产生于公元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
6、达多。释伽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的圣人。他又被称为“佛”或“佛陀”。意思是“觉悟了真理的智者”。,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释迦牟尼悟到的真理是: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因此人们对世间的一切都不必刻意追求。对一切都无所追求、执着,就没有烦恼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中心理论是“缘起说”, 他们认为世间万物万事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因”指产生事物的直接原因,缘指产生事物的间接原因。缘起说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并随着因果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其典型的表述形式为:“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此彼,此灭彼灭”
7、。诸佛因为觉悟了缘起法,才得以成佛。故后世有“见缘起即见佛法身”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开始是原始佛教,后来是部派佛教,两者合称小乘佛教。小乘,原是大乘佛教教徒对它们的贬称,后为学术界沿用,而无褒贬义。大乘佛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它分为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前者属空宗,后者属有宗。在汉代佛教初传入中国时,小乘、大乘两派的东西都有。到两晋南北朝时,小乘佛教的传播,已趋衰竭。大乘空宗却和魏晋玄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空宗理论。在南北朝时,南方的佛教偏重于理论的阐发,通常被称为教家;北方的佛教偏重于实践修行,通常被称为禅家
8、。隋唐时实现了全国统一,南北佛教开始融合,“教”和“禅”之间趋向统一。,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1、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士方术结合了起来,当时的信奉者认为,佛教与中国的黄老道差不多,造祠供奉可以祈福永年,长生不老。 2魏晋时期,佛教始则依附于玄学,继而给玄学以影响,终则取代了玄学的地位。 3、南北朝弘扬佛性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慧远以“法性”谈佛性;梁武帝以“真神”谈佛性;竺道生以“理”说佛性。 4、隋唐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也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唐代对儒、释(佛)、道都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禅宗的源流,禅,梵语作“禅那”,意即坐禅或
9、静虑。天台宗的“止观”也是禅的一种。自从鸠摩罗什译出禅法要解以后,禅学开始成为专业。罗什的学生竺道生用玄学解释佛理,已经是唐代禅学的先河。但真正的禅宗是传自南天竺人达摩。达摩自称是禅宗的第二十八世祖,梁武帝时,达摩来到中国,因为南方佛学注重义理,北方佛教注重坐禅,所以达摩的禅学在北方得到了发展。禅宗的起源可上至释迦牟尼说法会上的“拈花微笑”,迦叶得其真传,这一派传到达摩时己是第二十八代,但在中国达摩却为禅宗首创,称为初祖。后来,他把法衣传给了“博通群书,尤善老庄”的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灿,僧灿传给道信、道信传给弘忍,至六祖惠能而初具规模。,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禅宗形成于
10、南北朝时期,分五家七宗。禅宗的基本教义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的出现使佛学的中心从印度移到了中国,其中惠能成为六祖。他强调修行解脱全凭自己,不能依靠外力;应在现实中寻求解脱,不能离开现实世界去寻求西方净土。,禅宗的教义:,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禅宗的学说,有两个前提: 第一,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说。他们认为“一切众生,本来涅磐,无漏智性,本自具足。”(神会语录卷一)“人既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坛经)也就是说,在佛性问题上,人与人是平等的。 第二,即“心性本觉”。是能说:“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自色
11、身中自有本觉性。”“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智慧光明。”(坛经),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一、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所表现的几个方面,1、天命观念2、天人感应3、传统儒学的修养理论也大量地充满了宗教色彩。他们所走的都是一条通过反省内求以上达天道的道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公冶长),孟子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慎独”等等都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二、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1、宋明理学最高范畴的“天理”、“天道”、“本心”、“良知”等,在思想蕴涵上,是吸取了隋唐佛教的“佛性”论,从而使宋
12、儒之“心性义理之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儒学化了的佛性理论色彩。,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2、其修行方式逐渐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朱熹有“豁然贯通”之说,陆象山“多类扬眉瞬目之机”,王阳明则明言“本体功夫,一悟透尽”。他们极力提倡的主观内省、“主静”、“居敬”、“半日读书,半日坐禅”等,更具有浓厚的宗教式面壁修行的色彩。3、从思想内容来说,宋明理学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其“灭欲”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宗教禁欲主义倾向。,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思考题,1、原始佛教和中国化佛教的根本区别中什么?2、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