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西南山区古村落文化意境艺术与人文浙西南山区古村落文化意境胡伟飞(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浙西南部山区人杰地灵,保存有众多古村落,历史悠久 ,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浙西南部山区青田古村落形成了华侨文化,石雕文化和田鱼文化等特色文化,受其影响,现在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建筑在形态上也都具有中原与瓯越,闽越的融合以及中西合璧等特点,依山水而建,顺乎自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出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关键词:青田;古村落形态;建筑;文化青田县位于浙西南部山区,瓯江中下游,东临温州.这里风景优美,素以山水锦秀而称奇,古村落众多,多为明末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村内民风淳厚,民居古朴.现保存比较完
2、整且具有鲜明特色的村落主要有阜山乡安店村,陈宅村,方山乡龙现村等,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拟以这三个古村落为例,将青田县的古村落文化特色及其建筑形态做一梳理和探讨.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及特色青田县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属于瓯越地域,自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 711 年) 置县以来,至今有 1200 多年的历史.青田山川秀美,历史文化丰富,人杰地灵,孕育出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滔滔瓯江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如南宋三朝宰相汤思退 ,明代国师刘基,七君子之一章乃器,国民党副总裁陈诚还有巾帼领袖陈慕华等.历代文人墨客也纷至沓来,如谢灵运,李白,王安石,沈括,陆游,汤显祖,文天祥,郭沫若等人;更孕育出名闻
3、遐迩的石雕文化,华侨文化,田鱼文化等村落特色文化.1.古村落历史.青田古村落的发展,是中原文化与古越文化的交融结果.由于青田地处浙南山区,地理位置比较封闭,是古代人民避难的理想场所,这也是能够保留原始古村落文化与形态的重要原因.古村落的居民大多是从中原或福建游历,或为避乱等原因到此,见风景优美,物产丰饶,便在此建村居住,繁衍至今.阜山乡陈宅七星村是青田县最为典型完整的古村落.村民中陈姓居多,占全村村民的 90%,是最早来此开村的族人,据陈宅陈氏宗谱记载,陈宅陈姓“于赵宋元佑间,跋山涉水,由闽转展入浙,择地落户,驱狼虎伐榛莽,营建家园,辛勤稼穑,艰辛创业,自强不息,代代相承,积今有八百余年,今日
4、陈宅村人口愈千,历年迁居外地的陈姓族人亦达数千人“.“陈宅村风敦厚,族人志行笃诚,崇道敬业,通力团结,虽世代农耕而尤重教化,故历代屡有学优致仕名望显达的贤人“另外,据陈氏宗谱之重修陈氏宗谱简序记载,陈氏先祖为襄公,原为福州侯官熙宁进士,人仙居御史,其次子名文发,热爱山水,看到这里风景秀美,于赵宋元佑年间(十一世纪末期),定居于此,为陈宅村开族建村人,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野,披荆斩棘,辛勤耕作了 1000 多年,人口愈千,还有的分支在外地,还有几百华侨散落世界各地.龙现村又以吴姓为主,占村总人口的 95%以上,杨姓,陈姓极少.据吴氏宗谱记载,吴氏祖先叔远公,原居浙闽交界的瑞安县境内,宋朝末年,因屡
5、受倭寇骚扰,举家逃乱到此,见山明水秀,地如盘谷,劈山斩棘,开庐造地,定居于此,并取名龙谷村,后改为现在的龙现村,距今有 730 多年的历史.族众,后又扩展到外地发展,遍布世界各地.也是华侨比较集中的村落,因此本村的建筑和人文历史也都与此紧密相联.村中有吴氏宗祠和乾奎陵祠.2.石雕文化.青田县是着名的“中国石雕之乡“. 青田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青田石雕历史悠久,经营石雕也是青田华侨早期在海外的谋生创业之路.在我们走访的一些古村落里,很多家庭都在进行石雕的加工与商业经营,规模集中而庞大.龙现村的吴乾奎是青田最早的华侨之一,也是最早把青田石雕销往欧州,开
6、辟欧洲青田石雕市场的国人.光绪三十一年石雕作品在比利时,罗马赛会,分别获得银牌,上等奖,这是青田石雕第一次获国际大奖.现在,作为青田县主要的产业品牌和出口产品,青田石雕已享誉海内外.3.华侨文化.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山区,山多地少,有限的农业经济难以支撑历史上一一度剧增的聚落人口之生存需求,因此,青田人便以经商周游天下.其中大部分去国外创业发展.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 300 多年历史,有 22 万华侨分布在世界 120 多个国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田县也是我国着名的侨乡.青田华侨文化历史悠久.如龙现村前后共有700 多人在外国,家家户户都有华侨,现在群众的问候语:“欧元今天
7、涨了吗?“.陈宅村侨居海外亦有数百余人,而且侨居国外经商创业兴旺发达者亦后继有人.4.田鱼文化.龙现村有一个特色就是房前屋后建塘养田鱼,田鱼文化特色明显.在稻田中养鱼历史悠久,田鱼养殖历史有700 多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田鱼养殖能净化水生环境,当地房前屋后建鱼塘,家家户户制田鱼干,故称:“有水就有鱼,田鱼当家禽“.龙现村的稻鱼共生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于 1999 年 lO 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田鱼村“, 并于2005 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实施地.同时该村还获得省级生态建设示范点.5.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于青田古村落的文化影响深刻.青田人在物质富庶的
8、同时,仍然重文化,重功名礼义,所以,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他们又将财富带回家乡,捐置田产,兴建民宅,祠堂等由于主要发展海外经商,相对本土文化不是很受深处,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鼎与保民爱民的关系.“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 在青铜器和周人的关系论述上,其可研究可讨论的是宏大而深博的.随着考古的深入,新信息的不断发现,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结合文献的研究,更是无限.学界将考古学遗物分为三个大层次:“首先是日常实用产品,其次是社会制度产品,最后是观念产品.后二者往往是重合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即是这类产品.不同层次的产品,作为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代表的分量也不同.“青铜
9、器不仅是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高度时的产物,也是代表生产它的那个时代最高技能和智慧及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被纳入社会政治文化生活而成为“社会制度产品“ 和“观念意识产品“的重合 ,从而凝聚着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种种印记.116?一今天我从左传? 宣公三年 结合殷周制度论所解读的透过青铜器艺术来看周人统治思想的三层关系,是通过“社会制度产品“和“ 观念意识产品“这两点,对那个时代精神世界所作的一点微小探索.注释1许倬云万古江河 .4749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年 6 月.2祝中熹,李永平 青铜器.5 页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年 2 月3张端穗. 天与人归.选自理想
10、与现实,98 页,三联书店,1991 年 8 月.4美巫鸿,郑岩等译礼仪中的美术 ?上卷.5o 页,三联书店5张端穗仁与礼 .自天道与人道.116 页.三联书店,1991 年 8 月.6李泽厚美学三书 .29 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年 10月7徐良高. 夏商周关系的考古学探索的几点思考.载先秦史研究动态,1995 年第二期.艺术与人文重视,但是这里也走出众多的庠生和国学生,每个古村落的宗祠前均有很多为庠生立的碑以及古民居中的牌匾,可资为证.青田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青田本身的商业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作为社会重心与家庭中心的男性外出经商,而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着家庭责任,因此,故乡
11、的社会关系需要靠家族的宗法来维系,于是祠堂起到主要作用便为其提供了平台,这一规模最宏大的建筑成为了村落空间形态的核心.如龙现村的吴氏宗祠就是村人举办祭祖,集会,文化娱乐(龙灯舞,唱戏)的活动场所.二,古村落建筑形态古村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出中华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各个方面,以它的载体古村落建筑表现得最为明显.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古村落,但保存得较好的并不太多.青田县的不少古村落以原生态保存了下来,可作为研究古村落建筑文化的实例.本文以浙江南部青田县几处现存的古村落为对象,阐述该地区这种特殊建筑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和现状.上述青田县的石雕文化,华侨文化,田鱼文化等蜚
12、声海内外,鲜为人知的是在上述文化影响下孕育并保存至今的古村落具有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中西合璧等特点.1.村落环境.作为一种传统思想观念,风水对中国古村落的选址产生了深刻而普遍的影响,是左右中国古村落格局的最显着的力量.总结古村落的选址,绝大多数都是依山价水,或背山面水,或背山面田,或择水而居,风水学中形容“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贵之地 .实则是一个有山势围合形成的有利于藏风纳气的空间,一个有山,有水,有田,有土,有良好自然景观,并在心目中有神灵护佑的理想空间.这种以人地山河为视觉图像,以神灵护佑产生安全感,归宿感的理想图像,形成了古村落特有的环境意象.陈宅村因村周围分布着七个小山
13、墩,排列酷似七星北斗,又称七星村.山水人文景观秀丽迷人,村落坐南朝北,群山环抱均依山而筑,临水而居,古树相间,环境幽雅.毓秀溪自南向北,穿村而过,与抱朴溪,九龙溪合汇于村头古廊桥处流入玉带溪.三水汇源,风水极好.因三溪集于一村所以古桥特多,竟有二十多条小桥.主道沿溪而建,并设美人靠.水口处左边有一石木拱桥歇山顶,上有亭楼可供休息,桥称“毓秀桥“, 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右边是陈氏宗祠,门口立有旗杆石,可见当时的辉煌.桥旁是一排苍翠挺拔的巨杉,桥下是直伸的长堤俗名“扁担墩“, 也叫 “卧龙坡 “.村北古桥亭阁,宗祠,古树,村内古廊桥,石板桥,庭院式民宅,错落分布.龙现村,地处元宝坳,干坑坳两山谷出
14、口处,原名龙谷村,水口处有深潭,相传宋,元时有龙现形而故名.位于青田县城西南部,背依奇云山.有着 730 多年的历史,以吴姓为大宗.村落群山环抱,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大源溪从奇云山顺势而下经村中流过,丁步为沟通村中的桥梁.村落主街为古道,古道旁有龙现宫,水口左为护公庙,右为阮无上帝庙,村口吴氏宗祠,旁挨着吴乾奎祠堂.宗祠是村落的聚谈中心,也是空间序列组织的高潮:小巷通往四面八方,主道沿着主溪流,绿阴抱舍,建筑立面层叠错落.从村落形态上来说,村落的边界是村落整体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村口作为村落与风景环境的过渡,有桥,树等元素作为标志,古树参天,小桥流水,为乡民提供休憩,聚谈的场所.2.村落建筑.青
15、田民居受中原四合院建筑布局方式的影响,属于合院式民居,这里多山地,布局紧凑的天井式合院有利于节约耕地,适宜于在山地建造.其建筑特点是“四水归堂“, 占地面积小,结合山地,布局灵活.南方气候炎热,雨季长,建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遮阳,隔热和通风,又因气候炎热,在夏季小天井有利于遮阳,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平面布局典型模式是:以天井为核心,外围封闭,内部开敞,正房多敞向天井的三合院模式.三合院中的中堂都施以门扇,中堂两边正为居室,两侧伙房,开间较小的辅助房间一般为楼梯间.天井左右两侧是厢廊和厢房,整个单元呈“回“ 字形 .两层岩木结构,下层中间是中堂,楼上贮藏粮食,柴草.其典型如陈宅村,古民居建筑多以二
16、十公分左右的山卵石垒砌成墙体,三合院式民宅为主,屋内简易的雕梁画栋,室外天井鹅卵石构图墁地.村内一座叫“石门楼“ 的古宅楼院.其建于清康熙九年(1745 年), 有门楼,天井,正房和伙厢,计 l2 间,两坡双檐悬山顶,建筑形式以木结构穿斗式,这座房子外有围墙,内设明,暗楼室,可防盗防火,传说是当年由刘基设计,经朱元璋亲自钦赐的“宫廷式“ 院落 ,惟青田县独有.在中堂, 挂有一块书有“守拙园田 “的匾额 ,两旁的栋柱上,写着两幅醒目的对联.“ 一水环村将绿绕,万山当户送青来 “;“门对架山观豹变,室依砚水看飞龙“.它明示这里是门对笔架 ,室依墨砚,暗喻藏龙卧虎之地,充分显示出主人盼望儿孙功名及第
17、,金榜题名的渴望和追求.又如安店村,依山傍水而建,沿玉带溪东南岸,长约 300米.沿溪南一侧设廊屋店铺,外侧施栏凳,店铺每间面阔 2 至 3 米不等,均为二层楼阁木结构建筑,重檐双坡顶.前檐廊作街道,宽约 3 米多,为卵石墁地.古街店铺均系清末民国时期建筑,建筑形式以木结构穿斗式,鹅卵石砌筑山墙的住宅建筑为主,另有一部分砖混结构建筑,靠老街东面山麓是一批三合院式民宅建筑,鹅卵石铺筑弄巷,纵横交错,建筑布局有序.青田古村落中现有一大批华侨建造的民国时期的庭院式住宅,设计中西合璧,独具一格,称海归派建筑.如龙现村的“延陵旧家“,为华侨吴乾奎旧居,建于民国 19 年,五开间二厢楼阁式建筑,占地面积
18、104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473 平方米.j1 楼为西式新古典风格,材料为青砖灰塑纹样,门楼两翼廊门间铁栅栏围窗.主楼五开间三层楼房.“海外观光,惟善为宝“ 二块匾就悬挂在延陵旧家正堂中.天井四周檐柱青砖砌,厢房和主楼前梁钢筋水泥结构,内柱内梁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门外布置影壁.据了解,建房屋所需的钢筋,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都是当时从美国直接运回.3.建筑特点.青田清初时期的民居门楼一般木结构三柱三檩双坡悬山顶,到清末时门楼已是水磨石板和青砖结构门堂上做成砖砌瓦盖跌落式罩头.主楼为七架楼房加一步前檐廊,房屋顶均为双檐二坡顶,檐口置有勾头滴水有装饰性图案.檐廊柱头设栌斗外挑承托檐枋,檐柱木斜
19、撑构件造型简洁.明间大厅前檐设围护格扇门.正房前梁都有坐斗承托因境内温暖湿润,雨量丰富,檐口勾头滴水体积大而拙,墙体也采用二十公分左右的岩石和河卵石垒砌成,既可防范风雨,又可降低成本,减少木柱.建筑装饰有传统图案及象征性的装饰,也有故事图案及史教传统的装饰.例如:民居的“门楼“ 多运用传统题材,如狮子,蝙蝠,以及一些富于意义的画面组合起来,门扇,穿枋,月梁,作简易花纹雕刻.石柱础形式多样,有瓜形,鼓形,四边形,六角形等.三,结语总之,浙西南山区青田古村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色鲜明;古村落建筑形态依山而建,就水而筑,就地取材 ,石块垒墙,石木结构的庭院.村落环境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 ,隐僻典雅
20、.它不矫饰,不做作,自然而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交融和谐.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华侨文化显示出浙西南山区特有的风格,如民居建筑在形态上具有中原与瓯越,闽越的融合朴实而简洁,海归派建筑的中西合璧隽美而灵气.在这里,人类不是强制性地征服自然,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亲切对话,人类向往自然的本能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些古村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的环境观,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 “的规划理念 .注释1处州府志 fM1.清光绪.2J【5】青田县志M】.青 m-g-,篆委员会,1990.3陈氏宗谱【 M】.青田陈宅村,1992 年重修版.4吴氏宗谱 fM】青田龙现村 ,1999 年重修版.6】 【7 】杜大强,施龙有.青田龙现村农耕文化令人着迷小田鱼惊动联合国NI.浙江日报 200506-15.8】浙江省旅游协会.浙江美丽乡村旅游手册【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胡伟飞,男,1959 年出生,浙江丽水人,丽水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现从事设计教学与研究.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