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hematopoietic system ),概述,造血系统 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造血系统疾病共同特点 骨髓,脾,淋巴结等器官的病理损害 周围血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 免疫功能障碍 出凝血功能紊乱,造血器官(hematopoietic organ)人类的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肝、脾、淋巴组织。胎儿24周前肝、脾、胸腺参与造血,24周后至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20岁以后只限于胸骨、颅骨、肋骨、锁骨、脊椎骨、肱骨近心端的红骨髓造血。,血液系统有关的解剖和功能,(一)骨髓的造血功能 (二)血液的组成 (三)血液的功能 (四)血液成分
2、的正常值 (五)血液病的分类,(一)骨髓的造血功能,卵黄囊 -肝、脾 -骨髓(髓外造血) 红髓:胸骨、肋骨、骨盆、脊椎骨及股骨、肱骨的髓端,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而分化成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blood platelet)。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淋巴细胞(lymphocyte )和T淋巴细胞。,血细胞发育图,1.干细胞 2.原红细胞 3.早幼红细胞 4.中幼红细胞 5.晚幼红细胞 6.网织红细胞 7.无核红细胞 8.原
3、粒细胞 9.中性早幼粒细胞 10.中性中幼粒细胞 11.中性晚幼粒细胞 1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14.原单核细胞 15.幼单核细胞(a)16.幼单核细胞(b)17.单核细胞 18.单核细胞 19.原巨核细胞 20.幼巨核细胞 21.颗粒型巨核细胞 22.血小板生成型巨核细胞 23.血小板 24.原淋巴细胞 25.幼淋巴细胞 26.大淋巴细胞 27.小淋巴细胞 28.原免疫细胞 29.原浆细胞 30.幼浆细胞 31.浆细胞,造血过程,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等淋巴器官肠、支气管、等所含淋巴组织,血细胞生成,造血干细胞 正常造血微环境:微血管系统、神经成分、网状
4、细胞、基质及其他结缔组织 调控造血功能的体液因子:红细胞生成素,集落形成刺激因子( CSF)及白细胞介素3(IL3)等,(二)血液的组成,血浆 55血细胞 约占45,1、血浆,90%的水分 10%的溶质(1)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2)其他: 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后产物,血浆Plasma,90%水份,10溶质,蛋白质,清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电解质,代谢终产物,营养物质,其它,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对抗侵入的微生物所必需的,血浆凝固所必需的蛋白质,钠、钾,葡萄糖、氨基酸、脂质,尿素、尿酸、肌酐,2、血细胞,(1)红细胞 平均寿命约120天 网织红细胞,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占0.51.5,
5、绝对值为(2484)109L,其增减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2)白细胞 1)粒细胞:寿命只有12h ,中性粒 、嗜碱粒 、嗜酸粒 2)淋巴细胞 45天/数月或数年 3)单核细胞 半衰期为71小时 (3)血小板 生存期大约7至10天,(三)血液的功能,1、运送氧气、二氧化碳2、运送营养物质、代谢废物3、运送激素4、调节正常体温5、维持酸碱平衡6、对抗微生物的侵入,血液成分的正常值,种类 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一5.5 )女: ( 3.55.0 )1012L 血红蛋白 男:l20160g/L 女:110150gL 白细胞 4.010.0109L中性粒细胞 5175%嗜酸粒细胞 0.55%嗜碱粒
6、细胞 01%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 2040% 血小板 100300109L,(五)血液病的分类,1、红细胞疾病 2、粒细胞疾病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5、造血干细胞疾病 6、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7、脾功能亢进,血液病的分类,w红细胞疾病 按数质量分类 按数质量分类 特 点 常 见 疾 病 数量改变 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 质量改变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症,护理评估 (assessing),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病人病史、阳性体征、检查结果及社会心理等有关资料,对病人作出护理评估。 健康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一)健康史
7、,1、既往身体状况2、饮食习惯3、服用药物情况4、放射性核素及化学药物接触史5、家族史6、其他,(二)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营养状况 皮肤和粘膜 淋巴结 心、肺,腹部 其他,(三)实验室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细胞计数 细胞化学染色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活体组织检查 网积红细胞计数 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骨髓穿刺液涂片 超声波、CT 出血性疾病 放射性核素 溶血性疾病检查,常见症状体征,贫血 感染 出血活出血倾向,出血或出血倾向,指止血和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停止的症状。 一、评估: 1、 病因: (1)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减少 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消耗过多
8、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继发性: 血小板功能缺陷:遗传性:继发性:,(2)凝血因子异常: 遗传性:血友病甲、乙,因子缺乏症、凝血酶原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先天性因子V、缺乏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获得性:严重肝病、尿毒症、维生素K缺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凝血因子被消耗。,(3)血管壁异常: 遗传性: 获得性: 过敏性 过敏性紫癜。 其他: 单纯性紫癜、机械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2、出血部位: 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血肿; 消化道呕血、黑粪; 泌尿道血尿; 内脏腹痛,低血压;女性月经增多,时间延长;小外伤后出血不止;严重可导致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出现视力模糊、头晕、喷射性呕吐、
9、昏迷等。,3、出血程度: 轻度,500ml以下,无明显临床征象,怕冷、皮肤苍白,头晕乏力,立位时血压降低,脉搏增快; 中度,500-1000ml,SBp12Kpa,眩晕、烦躁、心慌、尿少、紧张等; 重度:1000-1500ml以上,SBp8-10Kpa,HR大于120次/分,烦躁、出汗、四肢厥冷、尿少/尿闭、意识模糊等。,4、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20109/L,可自动出血; 血小板黏附实验异常,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服药后出血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异常。,二、常用护理诊断 组织完整性受损:(Tissue Int
10、egrity,Impaired)与皮肤粘膜出血性损害有关。 三、护理目标: 皮肤、黏膜出血范围缩小至停止出血; 眼底或脑出血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血小板数、凝血因子、毛细血管脆性恢复或接近正常。,护理措施:,1、观察,出血大小、数目、部位、时间,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50l09L或呈进行性下降时,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 2、休息,减少活动: BpC50109/L,卧床,当血小板计数20l09L时,有自发性出血可能,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颅内出血。 3、饮食: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预防便秘,4、预防、减少出血: (1)皮肤: (2)鼻腔: (3)口腔、牙龈出血: (4)颅内出血:
11、(5)眼底出血:,颅内出血的抢救与处理,1.立即去枕平卧,头偏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氧; 4.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降低颅压和进行输血; 5.停留尿管; 6.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做好重病交接班;,感染,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或外源性病原菌侵犯的危险状态。 一、评估:1、病因:白细胞改变或不足2、感染部位:与外界接触或相通部位常见3、病原种类:细菌多为G-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多见,抗生素使用易致二重感染。 4、感染程度: 5、伴随症状: 6、实验室检查:,二、护理诊断 有感染的危险:Infection,Risk for 三、护理目标: 具有了解自身易感因素和怎样预防的知识; 降低易感因素,减少或避免感染发生。,四、护理措施: 1、评估:用药、营养、吸烟、个人卫生 2、观察:部位,伴随症状,监测病人白细胞计数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3、休息、饮食:高热量、高蛋白,全面补充营养,增加抵抗力。,4、预防感染:,WBC1109/L,中性粒细胞0.5l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病室定时通风,消毒 限制陪住和探视人员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口腔的清洁、舒适:,防止受凉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现用现配; 避免医源性感染。 5、体温升高护理:尽量避免酒精擦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