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24075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牛顿第二定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惯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从而让学生概括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的解释是惯性知识的延伸,学生虽然了解、也能讲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但都比较抽象,要他们真正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样安排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 会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惯性的定义 应用惯性知识解

2、释惯性现象四、教学手段讨论法 探究法 启发法 情境教学法五、板书设计一 惯性定律二定义三影响因素四利弊六、教学过程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环节引入新课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质疑,引出新课。当你乘车时,你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汽车紧急刹车时,你会突然向前倾倒,这是为什么呢?要认识这个现象,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惯性。知识建构 演示书本 p28 实验探究:1、笔帽实验-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2、课本橡皮实验-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教师增加实验:3、移动水杯实验-液体具有惯性。4、口吹纸筒实验-气体具有惯性 。二、 惯性现象描述:1、演示惯性球实验:小木片在铁片弹击下飞出去,小球学生概括:所有的物体(

3、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都具有惯性。(多样的实验是学生的思维支撑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概括出惯性的特征。)学生讨论:木片上的小球原先处于静止状态,木片由于铁片弹击而运动,但小球由教师进一步强调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以及惯性与力的区别。 设计意图:运用实原位落入凹槽。设问:确定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2、通过幻灯片适当练习各种惯性现象的描述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这是

4、为什么?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的套在锤柄上了,为什么?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的更远。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最后在原位置落入凹槽。(学生还不是很熟练,教师适当补充。)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深化惯性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免费旅游的办法可行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人与地球原来是运动的,当人跳起时,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落回原地,所以免费旅游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课堂训练三、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加以交流分析:1、拍衣服上的灰尘学生概括:灰尘原先和衣服一起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在拍击之下而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先的静止状态,故能从衣服上飘下

5、来。(学生虽然了解这是惯性现象,但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是很生疏)(设计意图: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因为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想象、设计、创造,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对于接受能力快的同学来说,表演给他2、刹车后车轮停止转动,汽车还要滑行一段距离学生概括:汽车原先处于运动状态,车轮由于刹车而停止转动,但汽车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故还要滑行一段距离。3、学生表演运动着的人脚受到阻碍而摔倒的现象学生表演:(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表演欲望,表演很形象、生动、到位,其他同学也很开心看到精彩的表演。将惯性这个抽象的知识用精彩的节目形式展现给大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6、又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运动着的人的脚由于受到其他同学的阻碍而静止,但上身仍然保持着原先的运动状态,故导致不平衡而摔倒。4、学生表演列车启动、刹车、转弯时乘客的各种姿态变化学生表演:(该实验前半段应该说非常成功,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候,车内乘客的各种姿态变化也表演的很到位,同学对于此惯性现象的描述也挺具体。但后半段关于汽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同学来说,则可借此机会向别人请教,最终获得探究的成功。“交流”它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车转弯的各种姿态变化描述却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刚接触惯性的学生而言,解释这么复杂的变化还稍显牵强。所以在这里如果换成悬挂的小球的动向变化可能会更好!)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