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科版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教案教学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来源: 来源:数理化网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 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教学重点: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来源: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学生列举:穿衣镜,汽车后视镜,哈哈镜,老花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等。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 透过的这一类镜透镜。二、新课教学来源:出示
2、一块凸透镜,让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画出凸透镜的示意图,对照图,讲述概念:主光轴:两个球心的连线;光心:透镜的中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演示实验:将一束平行光照到凸透 镜的上,在 凸透镜后放置一块光屏,前后移动,观察屏幕上的像。实验现象:在某一位置,光线集中于一点。焦点(F):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该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中焦距。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则焦 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即左、右焦距相等)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学生计论:生活中哪些仪器中使用了凸 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有可能举出
3、:眼镜的镜片。分析:老花镜的镜片为凸透镜,但近视镜的镜片为凹透镜。出示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凹透镜与凸透镜在结构上的区别: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引导学生猜想,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光线向外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 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凹透 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要求学生画出光路图。补充:刚才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将水倒入废灯泡中,观察现象。另外的 透镜的设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设置。三、本节小结:透镜有两种: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来源:数理化网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又称为会聚透镜。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又称为发散透镜。四、作业:1 题。五 、板书设计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1、透镜:凸透镜、凹透镜2、焦点 F,焦距 f,光官 O。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