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月球上南中学 温安林时 间:2001 年 12月 20日上午第二节地 点:上南中学科艺楼三楼电脑房班 级:高二(6)班一、教材分析与课题选择:高中地理 (上海市版)第一章第三节是月球。该小节由三部分组成:月球概况(选学课文)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必修课文) ;潮汐成因(阅读材料) 。必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月相变化。月相的变化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关。弄清月相变化的现象、规律与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宇宙空间概念和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空间科学的兴趣。由于该课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而在师生之间容易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二、学生情况分析:
2、我校地处城区,城区学生在夜晚不需要利用月亮作自然照明、历法、潮汐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很少,他们很少观察和注意月相及其变化规律。但是“嫦娥奔月”的传说和人类“登月”的奇迹,仍然使学生充满幻想和憧憬。我校建有天文台,每年都举行天文观测活动,是上海市科普特色学校之一,学生中不乏天文爱好者。月球尚有不少人类未知的奥秘,也增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月球”课题对我校高中学生而言,有作比较深入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和基本原理。能力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会对有关月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四、教学关键:知识方面:月相变化的原
3、理。能力方面:提出和发现有关月球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方法:网络化环境下教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六、教学手段: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学生每人一台连接局域网的电脑(装有“月球“软件)。七、教学流程框图: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引入 音乐欣赏、朗诵诗词。1、 播放“春江花月夜”:2、齐诵“明月几时有,”3、指出作家经常用自然的“显性现象”来表达人类情感中的“隐性事物” 。1、 欣赏音乐;2、 回答曲名; 3、朗诵诗词1、 宽松学习。2、 作品中自然与人文交融。3、 更多的关注自然现象。新课讲授1、 月相变化原理2、 月相与农历3、学生各自观察1、演示(动画) “月相变化1”和
4、“月相变化原理”(观察部分) ;2、演示“月相变化”动画部分。3、要求学生掌握。1、观察;回答;2、观察;3、各自观察 “月相变化 2”培养观察能力(只呈现现象,没有文字说明)学生自主参与练习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巡视,提出要求:如果成绩不满 60 分,继续学习。各自完成电脑中的“月相练习”部分。学习反馈(附 1)自主学习学生 1、让学生分成小组,组长负责,选择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本组同学须有分工。2、巡视(帮助选择主题,指导组长分工) ,3、记录各组主题并个别指导。1、 组长组织同学确定主题,2、2、分配同学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3、集成文稿。培养合作意识。成果展示小组汇报 教师注意听,并记
5、录。对学生发言中的“闪光”1、各组组长汇报,组员可做补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浦东新区地理研究性课总页 16 第 3 页之处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 其他组提问题,3、答辩。锻练学生的表达和应变能力。教师总结教师评析 1、 肯定优点(好在何处?哪些地方体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 指出不足(概念、逻辑等问题)1、 要求各组记录。2、下课后交各组学习情况(软盘)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月球课实录1、复习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四页。上两节课我们介绍了“太阳和太阳系” 。通过 “太阳和太阳系”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太阳之所以会发光发热,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评
6、析:停顿一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思考)-质量。由于它的质量巨大,所以他会发光;太阳系的其他成员之所以围绕太阳转,原因是什么呢? (再次停顿)-质量小。也就是说在宇宙中决定天体所处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质量。2、引入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九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天体-月球 。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能否做出合理的解释。我们对月球究竟了解多少呢?能不能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能够了解的更多一点呢?(评析:原本想开个好头,用“两个“设问”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但两个“把书翻到”第几页的开场白显得平淡。 )教师:在进入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请大家来听一下
7、这是哪一段音乐。(播放琵笆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注意听。(提醒学生)它是我国哪一个著名的古典名曲?有没有知道的?学生:“春江花月夜 ”。教师:“春江花月夜 ”。对 !当我们听到这个曲子的时候,给我们的一种意境是什么呢?一种宁静安详,在我们过惯了都市生活,在一种繁忙的紧张当中,已很难找到的这样一种宁静,就让我们伴着这样一首音乐,来学习一下月球这一课。(评析:选取我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月球一课的引入,一方面激活学生“月亮月光宁静的联想;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一次学习。此处用时 1 分 40 秒,再加上前面的两个“把书翻到”第几页,引入新课似乎有点拖沓。 )教师:“月有阴晴圆缺, ”(
8、教师起头)学生:“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 “婵娟”指的是什么?学生:月亮。教师:“月有阴晴圆缺 ”是指的什么现象呢 ?学生:月相。教师:(声音较轻,追问)是什么?学生:月相。教师:我们了解哪些月相?同学们谁知道?以往了解哪些月相?教师:上弦月、下弦月、满月。至少满月我们该知道。在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时候,我们看到的明月。如果再能听到这样一个悠扬、宁静的乐曲,想着过去,想着家人。我们的心情一定会不一样的。在这一章当中,我们先主要学习“月相的变化”(评析:水调歌头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月相变化原理。 )3、演示( 此时 ,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月相变化
9、的过程。在打开多媒体中的动画“月相变化一 ”时,大约停顿 20 秒钟)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月相变化”的全过程。在农历中的每个月的月相,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而且,每到农历初一的时候, (补充)都是“新月” , “新月”时候的月相是这样一种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是“新月” , “新月”的时候是看不到月亮的。这是“娥眉月” , “娥眉月”一般是在一天的什么时间看到的呢?“上弦月”一般是农历七、八的时候。“凸月”农历十二、十三。浦东新区地理研究性课总页 16 第 5 页“满月” ,满月是农历十五、十六。“凸月”农历十八、十九。“下弦月”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残月”农历的二十六、二十七。在月相
10、变化的一个月中,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评析:借助“ 月相变化一 ”,先让学生建立图象的感性认识。特点是 :动画的图象、文字大而且清晰,但打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使教学的节奏出现停滞,使整堂课显得不紧凑。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月相的变化?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实际上这是月亮在围绕着我们的地球公转。它转到不同位置的 时候,在右下角这个图,就是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相。请仔细看,它为什么会发生月相的变化?教师:下面请同学在你们自己的机子上,打开 “月相变化原理” , (重复)在 “动画”部分中打开“月相变化原理” 。(评析:利用网络环境尝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组织作用表现在:
11、提供素材多媒体软件;明确任务月相变化?)教师:稍微等一会儿,请仔细观察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月相变化的。点击之后,请稍微等一会儿,因为打开动画比较慢一些。(评析:由于计算机配置较低,文件打开较慢,此时已有同学的电脑出现死机现象,也发现有些同学将一个动画点开了两三个,故使电脑运行较慢。因此教学系统中的每一环节事先都要有所考虑。 )教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根据你的观察,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月相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教师:请你简单讲一下,你是怎么认识月相变化的?学生:主要是月球绕着地球转动,太阳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地球上面看到的月相就不同。教师:好,你演示着说一下。(学生演示动画)那么你看着这个过程
12、当中,太阳光线变了吗?学生:没变。教师:没变。那么你说角度发生变化,这个角度是什么角度?学生:是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角度。教师:(语速放慢)地球看月亮的角度在发生变化。学生:因为看到太阳光照到月球上的部分就发生了变化,所以看到的月相就不同。教师:由于角度的变化造成什么发生变化呢?学生:在地球上看到太阳光线照到月球上的部分。教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在发生变化,因而造成月相的变化。(评析:大约在 2 分半钟的时候,已有学生能够回答了,可见温老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月球有很好的教学效益。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请同学现在都看前面。实际上太阳光线并没有变,注意看,在这个动画演示当中,它变化的是什么呢
13、?它变化的是在地球看月亮的时候,由于它旋转角度的变化,我们看到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在变化。看一下。(评析:利用动画演示,用鼠标指出变化的部分,学生一目了然。本可以请学生讲解,不应考虑教学时间紧张,由教师代劳。 )教师:(根据动画演示的位置) 这一天,我们从地球上看月亮能看到这么一点(鼠标指屏幕)注意:看到的是一轮弯月(娥眉月) ,在这时候看到的是一半,叫上弦月,在这时候看到的大部分,叫凸月,在这时候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全部看到。这是什么时候呢?学生:满月。教师:满月,对!是满月。注意!这也叫凸月。这个凸月和前面的凸月有什么不同?刚才根据我们看到的这个(指屏幕右下角)它凸起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都是叫凸月,
14、但是方向不同。上弦月和下弦月也是不同的,注意看,下弦月它是向左,上弦月是向右,两个图方向是不一样的,这是残月。教师:(再一次请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点开月相变化,按照教材要求,一定要掌握在农历当中,每到农历初一的时候,是什么月相?每到农历七八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月相?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又是什么月相?或者反过来,上弦月对应于农历的几月几号?下弦月对应于农历的几月几号?新月是几号?满月又是几号?大家认真的看一下。另外还可以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月相变化原理当中的月相变化过程。过一会儿我们做个练习,看一下大家对这一部分掌握的情况。 (这时,又有学生的电脑出现死机现象)教师:请大家点开月相变
15、化,月相变化,还有月相变化原理。 (强调)点开动画资料库中的月相变化,月相变化,还有月相变化原理。注意记一下它的时间,它的图形特点。同时在月相变化原理中注意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我们在看月相变化二的时候,请对照我们书上第十一页上的图,在黄昏时候看到的和在黎明时候看到的不一样。看一下几个月相它所出现的时刻。 (此时,一位同学正常点开月相变化二,耗时近半分钟,还有一些同学由于操作有误,就更加慢了。 )教师:注意看一下左下脚的时间表,他给你显示了每一天的时刻。下面请同学们把几个动画窗口都关闭。(评析:再一次让学生自主学习,此次目的是掌握月相变化与农历浦东新区地理研究性课总页 16 第 7 页之间
16、的关系。用时近 5 分钟。 )4、反馈教师:注意,现在跟着我,点开菜单当中,练习部分。点第一道题,请根据我们刚才所看的内容,请把下面几道题做一下。好!在做的时候细心点。教师:(巡视中,看到一位同学做了 80 分)好!80 分,看来你在前面一段学习呢,效果还是可以的。教师:(对全体同学讲)如果你不足 60 分的话,下面你还要再继续努力。呆会儿我们还有一点时间,可以再学习一下。(评析:在月球课件中,还设计有练习,电脑还会给出评分。这样,以便于学生学习的及时反馈;不足在于反馈没能保留成绩,教师对全体同学的了解仅凭印象,未能纪录在案。 )5、分组学习教师:下面请组长召集你们的组员,选择一个你们月球某方
17、面感兴趣的内容,如日食、月食 还有我们刚才所讲的月相变化,来讨论。分组讨论要求,必须十分钟之后,完成简短的文字介绍。 (补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请组长要充分调动本组的各个成员。由于内容很多,如图片 文字 动画 还有电影,怎么样才能够更有力的说明你想讲的问题。教师:下面请组长召集本组的组员,分配一下任务,先定一下题目,(不断的在各组之间巡视、指导。巡视中发现,有的组只是组长在做组员无事可做,马上请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 )教师:下面我们有的组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没有准备准备完的小组抓紧时间。(评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组长的组织才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防止走
18、过场,教师还做了比较明确的组织保证,出发点是好的。 )6、小组交流(第一小组)教师:下面我们先请第一组把他们准备的内容讲一下。你们组准备的是什么?学生 1:我们组准备的是月球 , (纠正)月食。教师:月食。好!就请你带着你的资料,到前面给大家讲一下。教师:你对月食发生的原因和它的过程是怎么看的?另外,我们要仔细看一下,月食过程当中,有哪些特点?有没有发现,目前还没有解释清的地方?学生 1:我们组研究的是月食,下面请先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因为当地球和月球恰好在一条直线上,因为月亮上反射太阳光, (进入)被地球遮住的投影,在地球上无法看到月亮上发出的光所以就看到了月食。如果,这个时候地球只遮住
19、了一部分太阳光,那么,发生就是月偏食。整个月球反射的太阳光被遮住了,发生的就是月全食。下面看几组月食的图片。(该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略显紧张。)教师:(提醒)发言组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应该注意看。应该发现问题,最好能够提出几个问题。使他们真正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评析:学生在研究一个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提出问题,就是要让学生之间能互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一个相互讨论的的氛围。并且质疑和讨论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 1:这是一张月全食的图片。这就是一张月偏食的图,大家可以看到被遮住了一部分。教师:(学生讲述有误,追问道)月
20、偏食吗?这是日偏食,这不是月偏食。不要紧。教师:(看到学生找到了月亮的照片)这才是月亮的外貌,我们看到的月亮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学生找了几幅非月食照片)这也不知道从哪找的,可以再讨论一下,月偏食和日偏食。(学生此时有些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转个话题)(评析:教师不应过多指责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刚刚建立起的自信被挫伤。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婉转地指出,以增加教学民主,如能引导学生自己或学生群体发现问题就更高一筹了。 )教师:我们其他同学对他们提出的(问题) ,有没有质疑的地方?(此时,发现学生找到了月食的图片)教师:这几幅都是月食的,这也是的。(此时,学生找出一张月偏食的图片)教师:这一张我介绍一下,它
21、是在拍摄的时候,长时间曝光,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没有这么亮,曝光时间长了以后,由于光的累积就看的较白。当然,在被遮挡的时候,还可以看出月亮的基本轮廓。教师:对于月食发生的原因,好象还没有介绍好?学生 1:(找出月食动画,指着图讲。 )浦东新区地理研究性课总页 16 第 9 页这个是月球的阴影,当月亮到这个位置时,就开始发生月食。教师:开始发生,初亏。学生 1:当这个时候整个月亮光都被地球遮挡(食既) ,看不到反射光。教师:月全食阶段。学生 1:这个时候,月食马上就要结束。教师:(补充道)月全食。学生 1:月全食马上就要结束。这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情况。 (动画月食 1 是地球的阴影不动,月球在慢慢
22、进入地球的阴影。 )这个是在宇宙中看到的,所以所以地球的阴影在变化。 (动画月食 2 是地球的阴影和月球交叉相遇,月球在慢慢进入地球的阴影。)教师:这个图跟刚才那个图有点不一样,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来看的呢?学生代表 1:这一张地球的阴影在变化,因为是在宇宙中看地球的阴影和月球的 阴影在移动。刚才那张是在地球上观测的,所以地球的阴影不动。教师:刚才是在地球上,这一张呢?学生 1:这是在宇宙中观测的。教师:在宇宙中观测。 (指着动画里的相关内容)地球本身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地球阴影在沿着黄道走。月亮在沿着白道走。教师:通过这个图,一般在什么位置附近容易发生?学生 1:黄白交角。教师:黄白交角附近。
23、在黄白交角之外,还要有什么条件?也就是这一天的月相,一般应该在什么时间?(重复)即位于黄白交角附近,它的月相在什么时间?这一天,一般会发生月食。(学生在犹豫)学生 1:满月。教师:满月。对!我们后面的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大一点,刚才声音太小了一点。(评析:原本是想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达到对问题的澄清,但后来不自觉的又让教师包办代替了。 )教师:这一组就讲到这。我们其他同学有没有提出疑问?(一位同学举手)教师:请!学生:前面那个是天狗食月,说明在以前月食比较少见的。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有月食?教师: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它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月食,是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1:因为,地球不是每个月都会
24、转到黄白交角附近。一般在黄白交角附近,才会发生。教师:在黄白交角附近,还要有一个什么条件?学生 1:地球遮住太阳光的阴影时候,与月球相汇合。(针对学生回答的不明确,补充道)教师:除了在黄白交角附近,还要有一个什么条件?学生 1:地球遮住太阳光的一片阴影,让月球汇合。教师:满月,应该在满月的时候。(第二小组)教师:你们是研究什么的?学生 2:我们是研究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环形山是月球的一个标志现象。它是怎样形成的?现在有好几种说法,归纳起来一共有两种:一种是由陨星撞击而成,陨星是太空中比较常见的天体,它是尺度比较大,质量较小,在撞击月球表面以后,产生了一个冲击波以后,就可以将月球表面砸一个深坑
25、。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它撞击之后,巨大的石头和其它碎片,就散落到深坑的周围。堆积成环形山的环形。还有一种说法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火山都是由月球内部的火山爆发以后,然后,在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喷出月球表面,气体和熔岩喷发出来以后,里面的压力就突然减少,外部压力(表面重力)将表面塌方,形成环形山。(演示环形山的形成过程)这就是陨星撞击之后,形成环形山的一个过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注意看这个,原来这么小的一颗陨星,撞击形成这么大的一个坑。教师:我们在看这个过程中的时候,不知到想了没有,月球表面也是固体的物质,当这个陨星冲击以后,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细心看这个环形山,它的形态的形成过程
26、,给我们的感觉它有点象什么?(让学生思考)教师:好象液体。这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固体和液体的性质是没有截然分开的,固体和液体之间它们的性质也有相似的地方。教师:有没有同学对他刚才讲的环形山的问题提出质疑?好,请你来。学生 2:他所说的陨星撞击月球表面不可能都是垂直撞击,也有可能是斜着撞击,为什么在月球表面(环形山)都是圆的,而没有斜的。教师:斜的?对,对。这位同学提出撞击有可能是斜的撞击。斜的撞击它组成的堆积物就应该不均匀,我们能不能在自己手头的资料上找到这样的环形山?我们仔细看看,他们都比较均匀,按照道理讲,的浦东新区地理研究性课总页 16 第 11 页的确确它完全有可能斜着撞击。我
27、们下来从别的地方再找一找。教师:假如在月球表面真的一个也找不到的话,那么我们对环形山的形成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个新的解释。(评析: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并学会了运用合理的推断去分析事物。在自然界,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分析事物的时候,应尽可能都考虑到。在现有的图片里,我们未找到堆积不均匀的环形山,但后来在不利颠大百科全书中发现了这样的环形山。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做这样大胆的设想。 )(第三小组)教师:你们是研究日食的。学生 3;我们研究的是为什么会发生日食?月球和地球他们都是不发光的天体,它们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对着太阳的一面对着一条圆锥形的背影,所以月球绕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差不多在
28、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月亮的本影就会落到地球上来,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日全食。如果在月球的半影部分,就看到月亮的一部分,这就是日偏食的形成。我们看一段电影。教师:这是日食发生的全过程,请大家注意。可能我们有的同学还没有看到日全食。这时候光球层完全被遮挡,但是,我们看到在月亮的周围有一圈是亮的,这是哪一层发出来的光呢?这是我们刚讲过的,哪一层?学生:日冕。教师:日冕,对,是日冕发出的光;这是倍丽珠现象;日全食过程结束。学生 3: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的过程。让我们来看一下日月食的原理。(学生借助动画,介绍他们的观点)学生 3: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日月食的整个原理。(指着图介绍)这是月食的。
29、教师:当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它们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发生月食。学生 3:这个是?教师:并没有发生日食。并不是每个月的农历初一都会发生日食。教师:现在发生日食。学生 3:月球走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月球的背影被遮去的地方,就能看到日食,日全食了。教师:它(地球)投射的阴影落在地球上,这时候,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看到的就是日全食。学生 3:这个也没有发生月食。教师:虽然是满月,但没有发生月食。学生 3:然后,我们要回答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日食和月食的现象。这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运行的轨道。 (指着图介绍)这就是地球的黄道面。教师: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面,就叫黄道面。学生 3:(指着图介绍)这是白
30、道面。这个角就是黄白交角。结束语教师:这一节课着重学习了月球当中的月相变化,另外,我们每个组讨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习,当然应当讲,就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这个天体,我们仍然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未解之密。当然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也希望我们在坐的各位投入更多的热情,参与到对月球之密问题的讨论。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评析:原本要对学生的介绍做一一点评,但时间已到,未能如愿。)教研员总评:“月球”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月球本身的奥秘,远远超过“月球”一节课的容量。学生的兴趣可能超出教师预想的范围,需要学生能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朝着班级和小组共同
31、的目标前进。教师需要很多的知识储备来和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来导领学生。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着大容量资料、高速度查询、快节奏合成的优点,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和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容易“心猿意马” ,注意力较难集中到学习中来。大而不明确的信息量,对学习的思路可能发生扰乱。如果不明确学习任务和“网络”规则,教师就较难“掌握“教学进程,教师主导的“感觉”容易失去。从我 作为“月球”一课的实际教学过程的观察者角度来看,温安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专门安排了学生离开“机器”的分组讨论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助合作意识,出发点是好的。但“人手一机“的教学环境更适合学生个别化的学
32、习,如果考虑“机器”的高效和课堂自主学习时间的宝贵,对于“月球”这样难度较高的课题,与其进行形式上的“小组合作” ,不如通过网上交流或者明确分工、课后互补的“小组合作”方式更有效。实际上,通过附件 2,我们可以看到上南中学学生在温安林老师指导下,对“月球”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了比较细致的程度。 浦东新区地理研究性课总页 16 第 13 页浦东新区地理教研员 李功/爱)附 1:月球练习1、农历几日是上弦月:A、初七、初八; B、十五、十六; C、二十二、二十三; D、初一。2、下弦月时,月地日三者之间的关系:A、 月地日三者呈直角,月球位于太阳的西面;B、 月球位于日地之间;C、 地球位于月日之间;D、 月地日三者呈直角,月球位于太阳的东面。3、日食一定发生在月相的:A、上弦月; B、满月; C、下弦月; D、新月。4、满月时整夜可见: A、正确; B、错误。5、上弦月时整夜可见: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