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 4 单元 第 1 课时 种群的特征 课程类型 新授课目标解读1.描述种群和种群密度的概念。2.简述种群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关系。3.描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举例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性别比例。 5.列出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课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1.举例说明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2.种群密度调查所具有的重要实践意义。课前准备1.收集当前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典型资料,为课堂内容与现实实际结合提供素材。2.种群密度的调查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调查的操作方法和细节问题,准备比较。3.准备题目,让学生求解种群密度。4.准备素材讲
2、述名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梳理这些名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课程导学建议教学建议1.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推进城市化)引题,紧扣时代步伐,学生兴趣浓厚。2.种群密度的调查要结合实例,要理顺方法步骤,要注意细节问题。3.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对比讲述,有利于学生掌握,为了让学生巩固,要穿插题目训练。4.名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好理解,要结合例子解析,才不会干巴巴的,也能理解透彻。5.本节知识与后面的生态环境知识相呼应,注意前后知识串成线。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结合
3、社会热点问题引题:我国推进城市化,城市人口总和与课本中的什么概念相联系?2.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与人的生活质量有关系吗?还受到其他哪些因素影响? 学生思考问题,进行适度讨论 PPT 展示第一层级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结合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谈谈如何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后,如何计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3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1 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4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
4、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1.学生结合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2.学生思考问题。PPT 演示交流讨论1.某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细菌、全部蛇或全部蓝藻能否构成种群?2. 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哪些?3.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什么?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PPT 展示知识点一: 种群的特征1.理解种群的概念。重点进行实例分析。2.归纳概念的要点: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构成,全部个体。3. 引导学生完成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填写。4.利用例 1 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巩固。1.学生理解“种群”概念并能利用它分
5、析实际问题。2.填写导学案概念图。1.PPT 展示实例的图片 2.PPT 展示学生要填写的图表第二层级学习过程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 样方法(1)什么叫样方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样方法?(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2标志重捕法(1)什么叫标志重捕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标志重捕法? (2)如何依据调查数据进行计算?标志重捕法调查的前提和标志要求中需注意哪些问题?3.利用导学案例 2 巩固种群密度调查知识。1.掌握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适用范围。2.掌握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五个细节问题。3.会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特别是会分析什么时候实际值比理论
6、值大。PPT 展示课堂巩固 完成导学案基础智能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PPT 展示或投影第三层级学习过程 展示讲评1.展示题目答案,让学生自我修正。2.重点讲解第 5 题 1.同学对答案,挑出做错的题目。2.学生提出需要老师解析的题目。投影答案反思感悟1.种群的概念不好理解,实例分析更容易错。要和物种、群落联系起来有利于掌握。2.种群特征容易记,但是特征间的关系不好理解,究竟是决定、预测还是影响,要结合实例分析。3 种群密度的调查,两种方法的比较非常重要,只有比较到位,碰到实际问题才能正确采用。1.本节内容概念多,如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等,这些概念的应用不容易。2.种群密度的调查,听懂了,但应用起来容易出错。口头表述第四层级学习过程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主干知识:.种群的概念及应用。.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最好学生完成本节课知识骨架的构建。投影板书内容课外拓展继续探究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未来变化。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变化呢?口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