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摘要本文对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实际出发,在分析图书室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以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自主开发了一个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完成图书管理的作业,以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通过对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及需求和设计逐步将一个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呈现出来。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系统模块设计、实体-联系图(E-R 图)的设计、关系模式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以及人- 机界面设计等内容的介绍,对本系统的开发目的、过程及预期效果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本系统程序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
2、软件开发工具 PowerBuilder7.0,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快捷,且文章附有系统操作的使用说明书和部分程序代码,可供参考。关键字 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PowerBuilder 应用。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1目录第一章 绪言51.1 组织结构概况 51.2 信息系统范围 51.3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5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62.1 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72.1.1 组织结构图介绍 72.1.2 业务流程分析 722 现行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112.3 解决方案 112.4 可行性分析 112.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112.4.2 经济可行性分析 112.4.3 营运可行性分析 1
3、3第三章 新系统逻辑方案 133.1 数据流程图 133.2 四种基本符号 133.2.1 外部项 133.2.2 数据流 133.2.3 处理逻辑(加工) 133.2.4 数据元素 143.2.5 数据存储 143.3 系统关联围, 153.3. 系统顶层图 1634 数据流程图简要说明 313.5 数据字典 3135.1 数据元素 32352 数据结构 32235.3 数据流 32 35.4 数据存储 323.5.5 处理逻辑 333.5.6 外部项 333.6 基本加工说明 443.6.1 小说明书 44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44.1 软件模块结构设计 454.1.1 HIPO 分层图
4、 464.1.2 IPO 图 474.2 数据库设计 504.2.1 ER 图 514.2.2 实体描述 524.2.3 联系描述 524.2.4 转换规则 524.2.5 关系模式 534.2.6 数据库表 5343 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 564.3.1 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 564.32 计算机系统软件配育 564.4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方案 564.4.1 系统安全性 564.4.2 系统可靠性 57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575.l 代码设计 575.2 人机界面的设计 585.2.1 “登录检验”界面设计 585.2.2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设计 595.2.3“读者查询”界面设计 59
5、5.2.4 “添加读者信息”界面设计 605.3 模块处理设计 605.3.1 登录模块处理设计(处理流程图) 615.3.2 “借书管理”模块处理设计(处理流程图) 62第六章 实施概况 63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36.1 实施环境与工具的比较选择 636.1.1 实施环境 636.1.2 工具的比较选择 636.2 编程环境、工具、实现与数据准备概况 646.3 系统测试 646.3.1 系统测试基本原则 646.3.2 系统测试方法 646.3.3 系统测试的步骤 646.3.4 测试用例 656.5 转换方案及实现 666.6 系统运行与维扩 6666.1 系统运行 666.62
6、 系统维护 67结束语 67l、系统特色、局限与展望 672、实施中遇到的挫折、创新、体会 683、致谢 69参考文献 70附录 A 程序源代码 71附录 B 系统使用说明 764第一章 绪言1.1 组织结构概况上海第三制药厂座落于浦东张江,并且紧邻张江镇,全厂现有职工一千多名。制药厂有一个科技图书室,每天开放时间为 8:3015:30。星期六,日休息。图书室是总工程师办公室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平时工作由图书室主管负责。现馆内图书已跃上五千多本。其中图书主要制药类工具书、手册、医药类期刊杂志和科技人员需要的医药类科技书。图书室的传统管理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手工进行采购、编目、流通、阅览等一系列操
7、作为主。随着图书数量的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图书室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繁重,人力、物力和精力耗费量不断增大。渐渐地手工操作所存在的诸多弊病都暴露了出来,已不能满足图书室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能减少图书管理人员的手工操作,避免重复劳动,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这一系列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使图书信息工作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及时为领导决策和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我们决定开发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图书资料信息条理分明,易于管理,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同时为借阅人员查询提供方便,总工程师能及时地获悉图书室的管理信息,便于及时有效的管理。1.2 信息系统范围
8、本系统主要研究图书馆的图书进书处理,图书的借、还处理,废旧书的处理、读者管理以及因损坏或逾期未还等原因而作的罚款处理,总共六个方面。1.3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层面多,并且还有管理业务、组织等内容。因此它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更需要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20 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的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简称 CASE)法等等。其中较为常用的是结构化方法。原型法要求尽快地构造出一个原型,使用户对未来的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9、,并提出意见,但这需要开发者与用户有不间断的联系。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是要从对象识别和限定出发,提出一套图标模型来描述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属性,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但它要求开发者对面向对象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下面就结构化方法做简单介绍。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5结构化方法包括结构化的需求分析(SA) 、结构化的系统设训(SD)和结构化的编程(SP )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工作阶段划分与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是一致的,因此也可以将结构化方法称为生命周期法。但生命周期是指系统开发必须经历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任务,而并没有像结构化方法那样严格要求每个阶段依次进行,没有反复。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
10、则:l)用户参与原则管理信息系统是人一机系统,在实现各种功能时,人与计算机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密切配合至关重要。用户必须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建设者的一部分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直接参与工作:而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决策者的参与和重视,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2) “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强调了在进行技术设计和实施(即涉及计算机技术和资源的具体分配)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论证,进行逻辑方案的探索。也就是说,在进行系统开发时,要充分地进行系统分析,解决“做什么”问题,然后在进入系统设计阶段,解决“怎么做”问题。3) “自顶向下”的原则就是先要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功能,然后逐级分解,逐
11、步细化。要求建设者在系统建设整个过程中始终把握全局,致力于总体目标与功能的实现,把以下各级作为实现总体目标和总体功能的保证,这有利于各部分的合理分工、协调与正确配置。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要求每一工作阶段的成果,必须用明确的文字和标准化的图形、图表,完整。准确的进行描述,这不仅作为一个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和管理决策的依据,并且作为系统建设必须的文件进行交流和累计存档,有的文件还是下价段工作的主要依据。在生命周期法的来础上,应用结构化方法,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形成一套比较严格的标准、规范、方法与技术,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有章可循,成功率和有效率就提高了。且该方法严格区分了开发阶段,非常
12、重视文档工作,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出现混乱状态。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其目标就是在系统规划所规定的项目开发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对于信息的具体需求,并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其成果一系统分析报告将作为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重要基础。在这一阶段,侧重的是从实际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合理畅通;业务、数据的流程和管理功能实现之间的联系;从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到新系统的管理模式之间的转换是否具有可行性等。所以,在这一阶段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其内容包括:开发者对
13、于现在的组织管理状况、生产管理过程的了解,用户对新系统在功能上的要求、业务和数据的流程;管理功能的实现、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6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1、系统初步调查: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规模:2、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提出系统开发的初步方案与计划;3、详细调查:详细调查先行系统的工作过程,建立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发现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明确用户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2.1 现行业务系统描述2.1.1 组织结构图介绍组织机构调查,一是了解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各岗位职责和相互关系。目的是为制
14、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清楚了解此系统内部各级组织机构,可以使系统分析人员进一步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向,上海第三制药厂组织结构图如图 2-1 所示2.1.2 业务流程分析图书室尚未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仍然依靠手工操作。图书室内工作人员共 2 名人员,(而读者人群分布较广,包括各车间的生产工人、技术人员以及各科室工作人员)他们除了办证、入库、借还、采购等工作之外,还负责医药情报的收集查阅,医药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市场信息的汇总,工作量极大。而购书和废旧书处理的数量类别日期等由总工程师作出决策。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手工管理俞工作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原先的工作模式、管理水平显得非常
15、落后,各种图书信息的更新维护、图书的流通管理、各项图书借阅信息的查询、各类数据的处理效率极为低下,且错误率高。于是通过开发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以改变原先的工作模式,运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是提高图书室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新系统的使用将使图书室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读者不再使用记录本而使直接通过计算机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工作。这个项目的开发十分必要。上海第三制药厂科技图书室的日常业务流程如下:本室的图书由图书供应商定期向我们发出征订单,根据我厂科技人员的实际需要,各部门领导同意或由总工办提出要求,图书室工作人员向图书供应商进行订购。图书到货后,经核对无误即即
16、进行编目、登记入库工作。如果书籍破损或有差错,即图书供应商退货。图书室内图书各有唯一图书编号,由于我们是科技图书室不同于厂工会图书室,因此一般不会重复订阅同一本图书或期刊。编目规则为分类符和四位数字序号。例如化学工程手册,图书的编号为“*” ,分类号为“TQ” ,分类名称为“医药手册” ;字典类图书编号为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7“*”,分类号为“Z” ,分类名称为“医药字典” 。每本图书配有两张图书卡,用于记录编目、书名和借阅情况。图书管理人员在编目的同时要把图书名、单价、作者等信息写入图书登记本,将图书状态改为“可借” ,同时把图书供应商和出版社登记在册。由于是厂内科技图书室,故借阅人
17、员均为厂内职工。办证职工只要携带工作证前往图书室办证,一般当场即可办理借书证。职工所持每张借书证有唯一的编号,我们采用职工的工号。同时借书证记录有借书者的姓名、部门、职称等信息。并且附有读者的照片。在图书室内配有借书证登记本,记录备案。借书证登记本记录所有借书证的编号即工号,借书者姓名、性别、部门等信息。当读者离职或退休时,根据人事部门的离职单,职工工作证、借书证,对其借阅记录、罚款记录等进行核对,确信无误即可将借书证收回,同时注销该读者的信息,并且在离职单上签名,交还给该职工,图书室的离退手续完成之后,将信息反馈给人事部门。对于图书室内图书的状态一般可设为“未借” 、 “已借” 、 “已还”
18、三种状态。对于可借图书或期刊(有些图书是只能阅览不可外借, )我们一般备有一本借阅登记本,记录图书的借还情况。读者如果已知具体的书名或作者,可以通过书名或作者查询找到有关图书信息,并通过索书号到相应的书架上获取图书。如果是想借阅某一类别的图书,就必须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根据类别查找到相应图书。读者在借书时将图书证和图书交给流通工作人员,图书管理人员根据图书证号查阅该读者的借书登记卡上的借书记录,核对有无超过最大允许借书册数。若在规则范围内,则在该读者的借书登记卡填入所借图书的书号及借书日期。并且记录在借阅登记本。读者归还图书时将图书卡和图书交给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核对该读者的借书登记卡与
19、所还图书是否一致,填写还书日期,记录在借阅登记本。并且根据与该读者对应的借阅规则判断是否逾期归还。若逾期归还则按规则计算罚金,开具罚款收据。如果读者遗失图书,可根据读者图书证号找出该读者的借书登记卡,通过上面登记的书号到书目数据表上查询该书的单价,根据有关规定处以赔偿,再通过借书登记卡上记录的登录号到图书信息表中查找到该书的记录,将它的记录删除。或者由于图书已经陈旧,根据总工办的指示将废书卖给回收站处理。在正常运行时,当借书人的信息与职称变化了,办证职工要携带丁作证,老借书证,人事处签署工程师职称证明来办证处修改借书证。由办证人员对“借书证登记本”进行修改,同时没收老普通用户借书证,给予新读者
20、借书证。总工程师作为图书室的领导,他经常查阅各类登记本包括借书证登记本、图书登记本、罚款帐本和废书登记本) ,主要为了检查图书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图书室管理业务流程图的图形符号:系统中人 系统外部实体 单据、报表、帐目8处理 数据流向 存储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9组织结构图厂长室总工程师室 动能厂长室 人事厂长室 财务科生产厂长室 供销厂长室能源科安全科计量科计划科总工办研究所检修车间仪表车间动力车间劳资科保卫科成本中心结算中心仓储科供应科技术科质检科环保科教育科销售科科技图书室合成车间制剂车间发酵车间提炼车间10业务流程图工作证读者审核合格工作证添加读者信息读者信息删除读者信息合格借
21、书证审核借书证、离职单签字离职单读者罚款读者借书证、卡合格证、卡不合格信息 审核修改借阅信息合格书修改图书信息 借书证借阅信息图书信息新图书单 不合格书单合格书单供书商审核分类、编目分类编目书添加图书信息查询图书信息删除图书信息查询结果报废单总工程师罚款单读者借书证、条 不合格证读者审核合格借书证查询读者信息合格借书证、条查询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合格借书证查询借阅信息 借阅信息合格借书证修改借阅信息、图书状态不合格借书证图书管理员添加罚款信息罚款信息罚款信息作废借书证 通知人事科 人事管理员新借书证借书证、卡分类信息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112.2 现行系统主要问题分析现行系统存在以下几个
22、问题:l、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2、查询困难,难以及时提供图书借阅者和已出图书的信息,造成管理困难。譬如,我们想了解逾期未归还的图书的数量时只能一张张的检查图书卡保存处的图书卡:借书者想知道图书室内是否有某书时要么在书架上寻找,要么由工作人员查图书登记簿,极其费时:即使存在这本书,其是否已借出又需费时查找。2.3 解决办案建设一个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图书管理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对借阅业务实行计算机处理,减少大量手工工作量,从而极大地减少错误。2、运用数据库技术,为图书室内图书,借阅者信息和已借出图书提供存储,更新,查询等功能。3、通过对业务数据存储的查询,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管理信息,支持
23、管理决策。总之,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及管理取代以往的繁复的低效的手工方式,提高图书室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24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系统开发的初步方案与计划。2.4.1 技术可行性分析从技术上分析,本系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利用比较简单而成熟的 DBMS,如 POWERBUILDER 即可。再加上上海第三制药厂拥有技术一流的计算机中心作为技术后盾,因此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就目前图书室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一般使用已经足够。2.4.1 经济可行性分析
24、从经济上分析,可以采用单机系统来实现各项功能:包括进书处理:借书处理;还书处理:读者处理、废书处理、罚款处理等内容:进行各种查询、修改以及便于总工办进行各种查询以作出决策等业务。所以费用并不是非常昂贵。况且上海第三制药厂效益一直不错,又由我们自主开发,故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在取得收益方面,整个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可大大提高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缓解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122.4.3 营运可行性性分析从营运上分析,通过处理过程中及时提供提示信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准备工作,并且可以通过系统操作说明书,使今后因工作变动而从事图书室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很快适应新系统,从而发挥新系统效益。而且
25、凡是图书室的工作人员均要求达到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且通过计算机水平初级考试。因而完全有能力胜任以后的计算机操作。故此,营运上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开发建设一个管理系统是可行的。第三章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本文中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3.1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就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形式。这个模型不涉及硬件、软件、数据结构与文件组织,而且它与对系统的物理描述无关,只是用一种图形及与此相关的注释来表示系统的逻辑功能,即所开发的系统在管理信息方面所要完成的功能。由于图形描述简明,清晰,不涉及到技术细节,且所
26、描述的内容是面向用户的,因而即使完全不懂信息技术的用户单位的人员也容易理解。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系统设计(即建立所开发的系统的物理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数据流程图有四种基本符号:外部项、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元素和数据存储,如图所示:3.2 四种基本符号3.2.1 外部项外部项(又称外部实体)指不受系统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或去处。它也可以是另外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它向该系统提供数据或接收来自系统向它发出的数据。3.2.2 数据流数据流用箭头表示数据流动的方向并给予命名。一般采用单箭头,偶尔使用双箭头。数据流可以由某一个处理
27、逻辑产生,还可以来自某一个数据存储。一般而言,对每一个数据流可以在数据流箭头的上方加以简单的描述;对一些含义比较明显的数据流,就不一定描述。也可以在数据流上写记号,然后另外描述记号的意义。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133.2.3 处理逻辑(加工)处理逻辑对数据的交换方式有两种;(1)它能交换数据的结构;(2)它能在原有的数据内容基础上产生新的数据内容。长方形的处理逻辑包括:标识部分、功能描述部分和功能执行部分。标识部分用于唯一地标识出该处理逻辑,以区别于其它的处理逻辑。一般用数字表示,但不是所有的处理逻辑都必须有一个编号,例如在开始画数据流程图的时候一个处理逻辑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逻辑处理,也
28、可能若干个处理逻辑被合并成一个处理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先给它一个编号。通常在一张复杂的数据流程图最后定稿,在不再改变的情况下,才对一个处理逻辑加以编号。功能描述部分是处理逻辑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直接表示这个处理逻辑要做的事,即它的逻辑功能。在逻辑的功能描述部分中没有主语,只有动词和宾语组成。执行这项功能的主体可能是某个部门,也可能是某一个人或计算机程序,我们都把它看作是这个处理逻辑的执行者,可以在长方形符号的底部表示它。一般来说功能执行部分同标识一样,不是必须的,只是做参考用。3.2.4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分的数据单位。数据流或数据存储中的基本
29、成分。3.2.5 数据存储(文件)数据存储可用一个右边开口的水平长方条表示。在长方条内部写上该数据存储的名称。用作标识的编号,一般用英文字母 D 和数字组成。同外部项一样,允许在一张数据流程图上重复出现相同的数据存储符号的左侧再加一条竖线。一个处理逻辑可能要从数据存储中读出某些数据,或者可能把一些数据存入到数据存储中。基本符号如图所示:处理 外部项 数据存储 数据流由于数据流程图在系统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描述数据流程图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绘制数据流程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1)明确系统界面。即必须识别那些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而又影响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这些环境便是
30、系统数据输入的来源和数据输出的去处,把它们作为外部项确定下来。2)自顶向下逐层扩展。首先绘制系统关联围,把所描述的系统作为一个数据加工项,表明系统作用14的范围和边界。继而绘制顶层图,给出系统的几个主要的 综合性的逻辑功能。然后逐步进行扩展,层层细分。3)布局合理。数据流程图各种符号必须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整齐、清晰,使流程图读者一目了然,这才便于交流,免生误解。4)数据流程图只反映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不反映任何数据处理的技术过程、处理方式和时间顺序,也不反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控制条件等技术问题。5)数据流程图绘制过程,也是系统的逻辑模划的形成过程,必须自始至终与用户
31、保持密切接触,进行详细讨论,并且不断加以修改。了解上述基本原则之后,我们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去,即得到了以下数据流程图:F29F2F1FbF32FaF31Fa-F15,F13,F9,F37 Fb-F11,F16,F12,F21,F10系统关联图在关联图中,所描述的系统被当作一个数据加工项,着重描述系统与外部实体的联系。系统数据流程图顶层图总工办 读者部供书商人事科图书管理系统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15F4F3F1F2F5 F8F10 F6F9F12 F29 F7 F19F20F13F14 F23F15 F28 F26 F16 F21 F33F37 F34 F31 F32F18 F2
32、2F27 F30 F25F17数据流程图顶层图P3还书管理P4读者管理P2借书管理P1进书管理人事科读者部供书商P5废书管理总工办P6罚款管理 F36F35F11读者信息D3图书信息D1罚款信息D5还书不合格信息D7借阅信息D2F2416F1- 图书发货单,订书单 F14-建立,删除读者信息F2-不合格发货单 F20-催还书信息F3-图书状态修改信息 F15-借书证,借书卡F4-图书是否可借信息 F16-还书完成借书证,不合格读者信息F5-借阅信息查询结果 F17-还书不合格信息F6-借阅信息修改记录 F18-读者信息查询结果F7-删除图书信息 F23-图书状态修改信息F8-新图书信息 F24
33、-读者信息修改F9-借书证,借书条 F26-借阅信息修改结果返回F10-读者信息查询结果 F29-删除读者信息通知F11-合格与不合格借书证,借书条 F25-还书不合格信息F12-新借书证,签字离职单 F30-删除还书不合格信息F13-工作证,借书证,离职单 F31-报废单F28-读者信息查询结果 F32-未还信息F27-还书不合格记录 F33-罚款信息F21-罚款单或不需要罚款信息 F34-读者信息记录F19-图书查询结果 F35-借阅信息查询F36-罚款记录返回,罚款记录查询F22-借阅信息修改F37-借书证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17从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从总体上可
34、分为进书管理、借书管理、还书管理、废书管理、读者管理和罚款管理六大部分,由于图书室日常工作以借、还书为主,因此整个系统以借还书为主要管理对象。而书籍本身也是在新陈代谢,不断更新之中,因此需要明确新书的来源,这就是进书管理,以及最终去处,也就是废书的管理。而图书室借还书又离不开其主体,这便是读者,因此需要进行读者管理,并且我们的图书室是有其规章制度的,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读者需要进行处罚,目的为了进行教育,这也是罚款管理存在的基础。系统顶层数据流程图从总体上反映了图书室的信息联系,应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方法对系统顶层图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得到进书管理、借书管理、还书管理、废书管理、读者管理和
35、罚款管理的一级细化图。F43 F44 F41 F42F1.1F2F1.2F39 F8F40 F1.1-图书发货单 F39-订书单信息F1.2- 订书单 F41-分类编目输入信息F2- 不合格发货单 F42-分类编目信息F8- 新图书信息 F43-合格发货信息F40- 订书单记录 F44-合格发货单1. 进书管理数据流程图(一级)1.4供书商1.1 1.31.2审核发货单合格发货信息D8 分类编目信息D4分类编目 添加图书信息订书单登记息订书单信息D6 图书信息D118F10F11.1F9 F5F4F6F11.2 F3F9.2F3-图书状态修改信息 F9.1-借书证,借书条F4-图书信息查询 F
36、11.1-不合格借书证,借书条F5-借阅信息查询 F11.2-合格借书证,借书条F6-借阅信息修改 F9.2-合格借书信息F10-读者信息查询2. 借书管理数据流程图(一级)读者信息D3P2.2借书修改读者部借阅信息D2图书信息D1P2.1借书查询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19F18F17F16.2F15.1 F26F22F16.1 F23F15.2F15.1-借书证、借书卡 F17-还书不合格信息记录F15.2-合格还书信息 F23-图书状态修改记录F16.1-还书完成借书证 F26-借阅信息查询结果F22-借阅信息修改记录 F18-读者查询信息F16.2-读者借阅不符信息3. 还书管理数
37、据流程图(一级)还书不合格信息D7P3.2还书修改读者部借阅信息D2图书信息D1P3.1还书查询读者信息D320F13.1 F14.1F12.1 F28.1F35F14.2F12.2 F28.2F29F13.2F13.1-不合格工作证 F14.1-添加读者信息F13.2-签字离职单 F14.2-删除读者信息F12.1-职工工作证 F29-读者信息注销完成通知F12.2-合格离职单、借书证 F28.1,F28.2-读者查询信息F35-借阅查询信息4. 读者管理数据流程图(一级)P4.1新读者管理读者部读者信息D3P4.2退职读者管理 人事科借阅信息D2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21F20 F2
38、5 F7F19F31F32.1 F46 F47F32.2F31-报废单 F19-图书查询信息F32.1-未还信息返回 F32.2-废书处理完成信息F25-还书不合格查询信息 F20-催还书信息F7-删除图书信息 F46-合格查书信息F47-可删除图书信息5. 废书管理数据流程图(一级)P5.1查图书信息P5.2删除图书信息总工办还书不合格信息D7可删除图书信息D9图书信息D1读者部22F27 F30 F34 F24F33.1F21F36F37.1F33.2F37.2F21-罚款单 F33.1-新罚款记录F27-还书不合格信息 F33.2-删除罚款记录F30-删除不合格信息 F37.1-借书证号
39、F34-读者信息查询 F37.2-合格离职单F24-读者信息修改 F36-罚款信息返回6. 罚款管理数据流程图(一级)读者部P6.1添加罚款信息P6.2删除罚款信息还书不合格信息D7 读者信息D3罚款信息D5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23F10F11.1.1F9 F50F11.1.2 F51F5F52F11.1.3.1F53F68F69 F4F11.1.3.2F70F9-借书证,借书条 F11.1.1-不合格借书证,借书条F4-图书信息查询 F11.1.2-不可借书证,借书条F5-借阅信息查询 F11.1.3.1,F11.1.3.2-可借书证,借书条或无书可借 信息F50-合格读者信息 F5
40、1-合格读者信息返回F10-读者信息查询 F52-合格借阅信息F53-合格借阅信息返回 F70-预约信息 F68,69- 无书可借信息2.1 借书管理(查询)二级数据流程图读者信息D3P2.1.2借阅查询读者部借阅信息D2合格读者信息D 10P2.1.1读者查询合格借阅信息D 11P2.1.3图书查询图书信息D1P2.1.4添加预约无书可借信息D 18预约信息D 1924F6F9.2 F54F11.2.1 F55F3.1F3.2F11.2.2 F71F9.2-合格借书信息 F54-借阅修改完成信息F11.2.1,F11.2.2-借书完成借书证,借书卡 F55-借阅修改完成信息返回F6-借阅信息
41、修改 F71-删除预约信息F3.1-图书信息修改 F3.2-图书修改信息2.2 借书管理数(修改)二级据流程图P2.22图书状态修改读者部借阅信息D2借阅修改完成D 12P2.2.1借阅修改图书信息D1P2.2.1删除预约预约信息D 19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25F18F16.2F15.1 F56F26 F57F16.1 F17F15.1-借书证、借书卡 F17-还书不合格信息记录F16.1-还书完成借书证 F16.2-不合格读者信息返回F23-图书状态修改记录 F26-借阅信息查询结果F22-借阅信息修改记录 F18-读者查询信息F56-读者信息查询结果 F57-合格读者信息3.1 还
42、书管理(查询)二级数据流程图还书不合格信息D7P3.1.2借阅查询读者部合格读者信息D 13P3.1.1读者查询读者信息D3借阅信息D226F22F15.2 F58F59F16.1 F23F15.2-合格还书信息 F17-还书不合格信息记录F23-图书状态修改记录 F16.1-还书完成借书证F26-借阅信息查询结果 F58-借阅信息修改完成信息F22-借阅信息修改记录 F59-借阅信息修改结果3.2 还书管理(修改)二级数据流程图完成借阅修改D 14P3.2.2图书状态修改读者部借阅信息D2图书信息D1P3.2.1借阅信息修改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27F13.1 F60F12.1F28.
43、1F14.1F61F13.2F13.1-不合格工作证 F14.1-添加读者信息F13.2-新借书证 F60-新读者信息F12.1-职工工作证 F61-新读者信息结果F28.1-读者查询信息4.1 读者管理-新读者管理数据流程图(二级)P4.1.1查询读者信息读者部新读者信息D 15P4.1.2添加读者信息读者信息D328F12.2F13.2.1 F28.2F62F68F13.2.2F63F14.2F66F67F29F13.2.3F13.2.1-非读者离职单 F28-读者信息查询F13.2.3-签字离职单 F14.2-删除读者信息F12.1-职工工作证 F29-读者信息注销完成通知F12.2-合
44、格离职单、借书证 F62-读者查询合格信息F63-合格读者信息 F66,F67-合格借阅信息F35-借阅查询信息 F13.2.2-不合格离职单4.2 读者管理-退职读者管理数据流程图(二级)P4.2.1查询读者信息读者部读者信息D3P4.2.3注销读者信息 人事科合格读者信息D 16P4.2.2借阅信息查询借阅信息D 2F35合格读者信息D 16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29F34 F27F30F21.2F36.2F37F36.1F33.1 F24F21.1F21.1-罚款单,离职单 F33.1-新罚款记录F21.2-不需要罚款信息返回 F37-借书证号F27-还书不合格信息 F64-罚款确认信息F30-删除不合格信息 F65-罚款确认信息F34-读者信息查询 F36.1,F36.2-罚款信息F24-读者信息修改6.1 罚款管理添加信息数据流程图(二级)读者P6.1.2添加罚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