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巴黎油画记,油画,蜡人艺术,作者简介,薛福成(1838年1894年),字叔耘,号庸庵,祖籍无锡县西漳寺头,后迁城内前西溪。其父薛湘是道光年间举人,官至郇州知府。咸丰八年(1858年)中秀才。咸丰十年(1860年)撰写选举论上、中两篇,揭露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同治四年(1865年),入曾国藩幕僚。光绪五年(1879年)作筹洋刍议,提出变法主张。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在宁波以电报遥控镇海之战击退法舰。出使欧洲各国,曾盛赞欧洲君主立宪制,回国后不久,病死于上海。,第一段译文,光绪十六年春阴历闰二月二十四日,我参观了巴黎的蜡人馆。看所制作的蜡人,完全模仿活人,形体、举
2、止、神情、毛发、肌肤、颜色,高矮胖瘦,没有(和活人)不完全相像的。从爵位很高的大官到工艺家们,凡是有名望的人,往往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立,有的躺卧;有的含笑,有的哭泣;有的喝酒,有的赌钱,骤然看见那些蜡人,没有(一个参观的人)不惊奇地认为那是活人的。我对它的塑造技艺不绝地赞叹。翻译说西方人的高明无比的技巧没有超过油画的了,为什么不到油画院去,观赏一下普法交战图呢?,第二段译文,巴黎油画院布置方法,是(在)一间大的圆形展室(里),把巨大的画幅悬挂(在)四周的墙壁上,从屋顶把光线放进来。参观的人在展室里,用眼睛尽量向四面望,就看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都密密地分布排列着;(普法)两军人马纷乱拥
3、挤;有驱马奔驰的,有卧倒在地的,有徒步逃跑的,有在后追赶的,有开枪的,有放炮的,有拔取大旗的,有拉着炮车的,连续不断。每一颗炮弹落地,就看见火光迸发,硝烟弥漫;那些被击中的建筑物,墙壁坍塌,楼房毁坏,有烧黑了的房屋,有映红了的墙壁;士兵有的折了胳臂断了脚,流血把地面染成乌红,有的仰面倒下,僵死在地,使人目不忍睹。昂首望天,就见一轮明月斜挂(空中),云霞或明或暗,低头看地,就见绿草如褥,平原无边。这时,几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却忘了自己是在一间画室里的人。等到用手摸它,才明白那是墙壁,是油画,都不是真实的。,第三段译文,我听说法国人好胜,为什么自己画自己的战败的惨状,使人如此丧气?翻译说,(这
4、)是用来昭示明显的警戒,激发法国人的义愤,图谋报复啊,(这样),那么它的含义就(很)深长了。,把握文章脉络,记述作者参观蜡人馆 (陪衬与过渡)蜡人外形 蜡人姿态 (简略) 描写参观油画普法交战图的情况 陈列室情况 、战争画面 、法军惨败 、夜景 点明画意文旨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课文导读,全文形象地描绘了巴黎蜡人馆和巴黎油画院这两座风格各异的艺术宝库,介绍了名画普法交战图的生动画境、高明画技、艺术魅力、深刻寓意和感人的力量,赞颂了“好胜”的法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寄寓作者的政治见解:谴责当时腐败的“大清帝国”屡战屡败、屈服于列强的软弱无能,暗示国人也迫切需要有这种自我反省、发奋图强的精神,启示同胞们应从深重的国难中吸取教训,痛定思痛,图报负,雪国耻。因此,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本文的思想性强,立意高远。,课文导读,全文虽只有四百来字,却能熔记叙、描写、议论于一炉,既写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又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令人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普法交战图是油画中的杰作,观巴黎油画记则是画记中的佳篇!,文章主旨,赞扬了法国人力图报仇雪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清政府屡次向帝国主义屈辱求和的不满。,写作手法,写蜡人的用意: 为下文写油画制作技艺的高超做渲染衬托。铺垫衬托以假为真:目不忍睹后写夜景,课件制作,隆尧三中 刘中现 2008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