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肢骨折 Fracture of Low Limb,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外科教研室,下肢因走路和负重,需要高度的稳定性。两下肢应等长,若相差2厘米以上,就会影响走路。 下肢骨折特点: 对复位的要求要高,轴线对位力争接近正常。 固定时间较长,待骨愈合牢固后才开始负重。 因股部肌肉发达,收缩力强,股骨骨折整复后,石膏或小夹板固定不易维持对位,需持续牵引。,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以老年女性较多。 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 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 治疗重难点: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170,股骨头血供
2、,园韧带支:园韧带内小动脉,来自闭孔动脉,又称内上骺动脉。 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 关节囊支: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是主要血供来源。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股骨头血供,股A股深A,股骨头血供,股骨头血供,分 类,按骨折线部位 头下型 颈中型 基底型,分类,按X线表现 内收骨折:Pauwels角50不稳定 外展骨折: Pauwels角30稳定,临床表现及诊断,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活动时明显,不敢站立和行走。 局部压痛及轴向叩击痛。 畸形:患肢屈曲、内收、外旋、短缩畸形。 X线明确诊断。,外旋畸形,X线确诊,股骨颈骨折(基底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非
3、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复位 外固定: 持续皮牵引:适用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入型骨折。 抗外旋鞋卧床68周,8W后床上坐起,3月后扶双拐不负重行走,6月后弃拐行走。 三不:不侧卧、不盘腿、不内收。 骨牵引。,1 屈髋膝90,沿股骨干纵向牵引; 2 内旋、外展患肢; 3 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 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内固定方式,三刃钉内固定 滑动式内固定 加压式内固定 多针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 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病变局限在头或颈部,行股骨头置换术,如病变已损坏髋臼,需全髋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类型:钴合金珍珠面人工股骨头、注
4、氮钛合金微孔面人工股骨头、双动中心锁环型人工股骨头等,髋臼损害用高分子聚乙烯人工臼置换。,预后,愈合问题: 愈合慢,平均56月,不愈合率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问题: 坏死率2030。 最早出现在伤后23个月,最迟5年 一般术后观察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年。,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shaft,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股骨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直接暴力:粉碎、横行。 间接暴力:斜形或螺旋形。 旋转暴力:儿童,斜形、螺旋或青枝骨折。 骨折中下1/3交界处为最多 上1/3或下1/3次之。,股骨干骨折移位情况,上1/3骨折,近段屈曲、外旋和外展
5、,远段向上、向后、向内移位,导致向外成角和缩短畸形。 中1/3向外成角。,下1/3骨折段,远折端受腓肠肌牵拉向后移位可损伤腘动脉、坐骨神经。近折端向前上移位。,临床表现与诊断,严重的外伤史 骨折部疼痛剧烈、胀肿、皮下瘀斑 局部成角短缩,旋转畸形 局部压痛、骨擦音(感) 注意合并伤和休克 X线确诊,治疗,非手术治疗:持续骨牵引、固定。 成人:骨牵引8-10周 小儿3岁:垂直悬吊皮牵引,Bryant氏皮牵引,3岁以内儿童。 重量约1-2公斤 牵引34周 56周后负重。 保持臀部离开床面。,12岁儿童。 膝下放软枕使膝部屈曲,用宽布带在腘部向上牵引,同时小腿行皮肤牵引。,动滑车皮肤牵引法(Russe
6、ll氏法),胫骨结节骨牵引,成人。胫骨结节穿针, 托马氏架平衡牵引,复位固定双重作用。 牵引46周, 髋人字石膏48周。,手术复位内固定,适应症: 牵引失败;软组织嵌入; 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探查; 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者。 手术方法: 中上骨折多采用髓内针固定。 下1/3骨折 传统68孔接骨板螺丝钉、髋人字石膏。 现用加压角状钢板。,髓内针,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分类,纵裂 中1/3撕裂 前角撕裂 前1/3撕裂 后1/3撕裂 分层撕裂,诊 断,膝关节疼痛,肿胀 关节内积血 弹响,关节间隙压痛 股四头萎缩 麦氏征(+) 过屈、过伸试验(+),治疗原则,保守治疗手术治
7、疗,膝关节韧带损伤分类,内侧副韧带 外侧副韧带 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诊 断,外伤史 肿胀疼痛,关节积血 膝关节功能障碍 压痛呈 侧方应力试验 抽屉试验,治 疗,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 of the tibia and fibula,四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青壮年和儿童。 胫骨内侧紧贴皮下,直接暴力常引起开放性骨折。 直接暴力:横断或粉碎型; 间接暴力:斜型或螺旋型;,胫腓骨干骨折特点,儿童胫腓骨“青枝骨折”; 长跑运动员可见腓骨的“疲劳性骨折”。 胫骨上1/3骨折易压迫动脉 胫骨中1/3骨折易骨筋膜室综合征 胫骨中下1/3骨折易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胫腓骨多不在同一平
8、面骨折,治疗较困难。 腓骨承重1/6,较多肌肉附着,骨折较少,骨折线常高于胫骨,上段骨折易伤腓总神经。,临床表现与诊断,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反常活动,骨擦感,开放骨折可见骨断端。 注意是否合并腓总神经、胫前(后)动脉损伤,检查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部感觉障碍。 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是否增加骨筋膜室综合征。 X线确诊,X线确诊,治疗,治疗目的: 恢复胫骨下、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 恢复肢体长度 胫腓骨双骨折 无移位小夹板成石膏固定6-8W 有移位横形或短斜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6-8W 不稳定的胫腓骨双骨干跟骨牵引46公斤, 6W,改行小腿功能支架或石膏固定 牵引
9、时间不宜过长、过重,因易延迟愈合。 单纯胫骨骨折石膏固定6-8W 单纯腓骨骨折石膏3-4W,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适应症: 手法复位失败 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双段骨折 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用加压钢板,螺丝钉,髓内针等内固定。 术后长腿石膏固定1012周。,骨外穿针固定法,踝部骨折,分类 内翻内收型 外翻外展型 内翻外旋型 外翻外旋型,治 疗,手法复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脊柱骨折 急救和搬运,由于急救和搬运不当可使脊髓损伤平面上升或由不完全损伤变为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要用软担架,宜用木板搬运。 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 木板放伤员一侧,由23人扶伤员躯干、骨盆、肢体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或平托至木板上。防止躯干扭转或屈曲,禁止楼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腿。 对颈椎损伤病员,要专人固定头部并沿纵轴略加牵引与躯干一起滚动。移至木板后头部用沙袋或衣物固定。搬动中要观察呼吸道有否阻塞并及时排除。并检查呼吸、心率和血压等变化。,66/170,胸腰段压缩超过1/3。应闭合复位。,两桌法过伸复位。 利用悬垂的体重约10分钟即可复位。复位后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 双踝悬吊法复位。 复位后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脊柱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