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纲辨证,中医学,见习,中医科 朱宏讲师,见习主要内容,2018/9/20,此处添加公司信息,2,表里,表证,含义:病变部位较为轻浅的一类病证。 病机:正气与邪气抗争于人体肌腠浅表部位。 表现:发热恶寒(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治疗原则:解表发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里证,含义:病变部位较深的一类病证。 成因:1.外邪入侵,不从表解,由浅入深;2.外邪直中于里;3.七情饮食劳倦等引起,病起于里。 表现:以脏腑证候为主。病程长,无发热恶寒并见,脉象不浮。,附: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1、概念: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
2、表现的证候。 2、特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表里证鉴别要点,余友沈某某之房客某君,十二月起,即患病不适。因贫无力延医,延至一月之久。沈先生伤其遇,乃代延余义务诊治。察其脉浮紧,舌淡苔薄白,头身疼痛,恶寒无汗,发热不甚,据云初得即如是。 八纲辨证为何证? 余瀛鳌 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年1月第一版,表(寒)证 风寒束表证 冬月外感风寒,虽迁延日久,然有发热恶寒并见,故为表证,邪气壅遏肌表,郁而发热,卫气受风寒之邪排挤,不能发挥温煦肌表之功,故而恶寒;风寒外束,经络气血不利,故头身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浮,表证之象。 发汗解表 因
3、予麻黄汤加生姜三片,红枣两枚,急煎热服,盖被而卧,果一刻后,其疾若失。,病案举例 1,刘某,女,4岁半,1997年11月4日初诊。患儿咳嗽一周,色黄质黏稠,无发热恶寒等症,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八纲辨证为何证? 吴军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年4月第一版。,里(热)证 热邪犯肺证 患儿无发热恶寒,排除表证;邪气犯肺,以肺系症状为主,影响肺的宣发肃降,正气抗邪,驱邪外出,宣发过度,故而咳嗽咳痰。痰黄质稠说明肺系有热,舌脉之象也是热象。 清热化痰 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桑白皮各9克,知母、瓜蒌仁各6克,贝母、苦杏仁、橘红、茯苓、桔梗各3克,甘草3克。,病案举例 2,周某
4、,男,50岁,感冒3日,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腹泻,一夜7-8次,泻下稀薄,体力疲乏,舌淡红苔白腻,脉浮。 八纲辨证为何证? 谦斋医学讲稿,表里同病 外感寒邪,内有湿滞 化湿解表 藿香正气汤加减:藿香、紫苏,厚朴,苍术,大腹皮,半夏,陈皮,茯苓,桔梗,甘草,生姜等。,病案举例 3,寒热,寒证,病机:1.阴胜则寒(实寒);2.阳虚则寒(虚寒)。 表现:冷畏寒肢冷,喜温; 白面色白,痰白,苔白舌淡;稀痰稀,大便稀;润口不渴,舌苔滑润。静形体少动,神志宁静。 治疗原则:散寒,扶阳。,热证,病机:1.阳胜则热(实热);2.阴虚则热(虚热)。 表现:热畏热喜寒,面红,目赤,舌红。黄痰黄,涕黄,尿黄,苔黄
5、。稠痰稠,大便粘稠;干口干,舌燥,便秘。动情志躁动,动风动血。 治疗原则: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冷冷清清白滑迟,热黄稠干动,寒热证鉴别要点,张某,男,22岁,2003年3月1日就诊。 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发热,怕冷,鼻流清涕,微咳。自食辣椒驱寒。今晨咳嗽加剧,咳出黄稠痰,且高热不恶寒,大汗,口渴喜冷饮。 症见满面通红,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用八纲辨证
6、分析,此为何证?,热证(里)热证 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高热,大汗、口渴; 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热邪扰心烦燥不安;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里实热证的表现。 治疗麻杏石甘汤+泻白散:石膏,桑白皮,黄芩,地骨皮,苦杏仁,麻黄,茯苓,陈皮,枇杷叶,甘草等。,病案举例 4,李 XX ,女, 37 岁,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自述半个月前因家事不和发生争吵之后,自觉头晕胀痛,烦躁失眠,次日又见胁肋胀痛灼痛,口苦口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八纲辨证为何证?,热证(里)热证 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所致。 肝火炽盛,循经上攻头目,气血壅盛脉络
7、,故头晕胀痛;火热内炽,心神不安,则烦躁失眠;肝火内炽,则胁肋胀痛灼痛;肝失条达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热迫胆气上犯则口苦;火热伤津,津不上承则口干,肠失柔润则便结,小便化源不足则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火炽盛之征。 治疗:丹栀逍遥散加减,病案举例 5,虚实,虚证,虚证是指发病之后,表现出正气不足的征象。 表现:形体消瘦或虚胖,精神不振,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或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头晕眼花等,舌胖嫩或萎瘪苔少,脉虚大或细弱无力。 本证是各种不同虚证的概括,其共性为人体正常功能的减退。,实证,实证:邪气过盛,正气不虚,双方强烈争持而使机体表现出来
8、一系列脏腑功能活动亢盛的临床证候。 表现:高热寒战,面色潮红,烦躁谵狂,渴喜冷饮,痰多气促,腹痛拒按,肿块坚硬,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大滑实。 反映实证重要的标志是舌象、脉象。舌苔厚,舌质不能或坚敛苍老,脉象实大有力。,虚实证辨别要点,李某,女,71岁,2002年4月24日就诊。 三年来,大便稀溏,日行3-4次,常伴有下腹冷痛,喜温喜按,平素怕冷,四肢不温,自汗,纳谷不香; 症见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胖,脉迟无力。 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虚(寒)证 病人年事已高,阳气不足,虚寒内生;脾肾阳虚,水湿不化,则大便稀溏;阳虚,温煦机体的功能失常,故见腹冷痛、怕冷等症;脾阳虚,运化无力,则纳谷
9、不香;卫阳虚,固摄无力,则自汗,神疲懒言;舌淡脉迟无力,均为阳气虚的表现。治疗: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片,党参,白术,干姜,茯苓,高良姜,黄芪等,病案举例 6,朱某,45岁,时值夏季,患生热病。医初投以银翘不效,见其有烦躁,治之以栀、豉,又不效,约余往诊。余见其高热自汗,口干舌绛,大渴欲饮,周身肤红,扪之肌肤热甚。自汗湿手,烦躁不安,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六脉洪大而数。,实(热)证 热邪过盛,正气与之抗争,阳热亢盛,故高热;热邪扰心,故烦躁不安;热邪伤津,故而口干舌绛,大便秘结,小便短少黄赤。脉洪大为热盛之象。 治疗:清泻里热 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西洋参,天花粉,病案举例 7,
10、阴阳辩证(总纲),阴证,阴证是许多具有虚寒性质证候的概括。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晄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胖,脉微细弱 虚象、寒象并见,阳证,阳证是许多具有实热性质证候的概括。 表现:狂躁不安,面色潮红,壮热烦渴,气粗声高,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苦,渴欲冷饮,舌红绛,苔黄腻,脉大滑数。 实象、热象并见,阴阳证鉴别要点,八纲的相互联系,八纲并不意味着把各种征象划分为八个孤立的单元,它们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1.相兼:两个不相对立的纲的征象同时出现在个体上。如表寒证,虚热证 2.错杂:是两个相对立纲的征象同时并见(不同部位或不同性质),如表里同病,表寒里热,上寒下热,上实下虚 3.转化:一个证候转变为与其相对的另一个证候。如表证入里,变为里证,寒证化热转为热证 4.真假:当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有时会出现一些假象,即表现出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征象。“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