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断层解剖学,Sectional Human Anatomy,断层解剖学绪论 Introduction to Sectional Anatomy,参考图谱和教材,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人体断层(面)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断层解剖学的特点: 能保持结构于原位, 可由断层重塑整体,与临床结合密切。,开设断层解剖学的目的,使学生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知识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变化规律,为学好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学习断层解剖学的目的,从解剖断层认识影像断层,以影像断层印证解剖断层,二者互
2、为手段,相得益彰。找出两者相结合的规律,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治疗疾病,造福人类。,分 类,尸体断层(面)解剖学:影像断层解剖学:,通过切制尸体断层标本的方法,显示正常人体各部器官或结构的断面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通过超声、CT和MRI等影象学手段,显示活体正常器官结构的断层形态或功能状态。,盆部的横断层面,断层解剖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阶段 1618世纪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 da Vinci (达芬奇)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这是有关断层解剖学的最早记载。A.Vesalius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17世纪,数位学者作了脑、眼和生殖器的断面。18世纪,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
3、面图,Scarpa则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1618世纪,阻碍断层解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使尸体变硬的方法。,断层解剖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二阶段 19世纪20世纪60年代,是断层解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 出版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图谱,断层解剖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断层解剖学的大发展时期。 由于超声、CT、MRI等断层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断层解剖学研究的新纪元,并逐步形成了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全新体系。,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冰冻切片技术 塑化切片技术 火棉胶切片技术 激光共聚焦技术 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 断层影像技术:超声,光学成像,CT, M
4、RI, SPECT, PET等 影像融合技术(image fusion),胎儿面部三维,超声成像,XCT机(Elscint)图片,1972年英国EMI公司的Hounsfield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XCT机。,GE公司的XCT,头部横断面解剖,X线吸收系数表示组织的密度高低程度。 X线吸收系数 CT值 人体软组织的CT值多与水相近,但由于CT有高的密度分辨力,所以密度差别虽小,也可形成对比而显影。,体组织CT值(Hu),(Hounsfield unit),XCT (Elscint)机诊断图,CT(Computed Tomography)是计算机断层的缩写。克服了X光机平面图像在深度方向的重叠,可以
5、得到人体脏器的断层(即一薄层)图像,许多断层像可以重建成三维的立体像。,GE公司PET,PET为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进行器官断层显像的仪器。它以11C、13N、15O、18F及其许多标记化合物进行脑和心肌血流灌注、氧耗量、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显像,以及神经受体显像。,PET是在分子水平上显示活体器官代谢、受体和功能活动的影像技术,称为生理断层。主要用于神经系统、心理紊乱、心疾患和肿瘤的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肺癌,CT,PET,PET-CT,PET-CT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癫痫,CT,PET,PET-CT,GE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GE双探头SPECT),
6、SPECT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或显像剂,如99mTC、111In、123I,将这种示踪剂注入人体内,使该示踪剂浓聚在被测脏器上,从而使该脏器成为r射线源,在体外用绕人体旋转的探测器记录脏器组织中放射性的分布,探测器旋转一个角度可得到一组数据,旋转一周可得到若干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建立一系列断层平面图像。计算机则以横截面的方式重建成像。,以色列变角度SPECT,SPECT的应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癫痫灶的术前定位和肿瘤的诊断、以及脑功能和受体的研究。可获取脏器的代谢信息和诊断功能性病变。,数字化医用X射线诊疗装置,采用数字化技术可得到数字图像,便于计算机连网,数字传
7、输,数字化图像的清晰度高。现在有数字化X光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计算机断层XCT等。,移动式血管造影系统,移动式血管造影系统诊断图,X线造影和影像增强技术,1.X线造影技术:用造影剂注入到受检脏器,以增加它们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提高影像分辨率。 2.X线影像增强技术:用增感屏或X线影像增强器使图像提高亮度和清晰度。,医用X线电视技术,医用X线机和闭路电视系统配合使用的医用电视系统。,NMR 、MRI 、MRA,NM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RI: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
8、ngiography,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磁共振现象与MRI,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磁共振现象与MRI,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nfrequency,RF)进行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
9、xation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time)。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1。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
10、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磁共振现象与MRI,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2也是如此(表1-5-1a、b)。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有如CT时,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CT成像基础的道理。但MRI不像CT只有一个参数,即吸收系数,而是有T1、T2和自旋核密度(P)等几个参数,其中T1与T2尤为重要。因此,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或T2)值,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包括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MRI的成像方法也与CT相似。有如把检查层面分成Nx,Ny,Nz一定数量的小体积,即体素,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
11、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或T2值),进行空间编码。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头部横断层面解剖,正常颅脑的T1与T2值(ms),人体正常与病变组织的T1值(ms),磁共振血管成像,患者无创伤、无痛苦易于病人所接受。不需要从血管内注射任何造影剂,就可得到血管的全貌。而CT、DSA检查需要向血管内注入含碘化合物造影剂,才能得到血管影像,患者有痛苦、有创伤和碘剂过敏反应的出现,严重时危及病人的生命的安全。 磁共振血管成像,依据人体血管内血流速度的差异,检测到MR信号不同,经计算机数据三维重建处理,显示血管立体结构。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替代常规的血管造影检查。MR血管扫
12、描方法有多种选择,依据病情需要,可任意选用不同的扫描序列进行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存在不足之处,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使相邻结构间发生密度值传递,边缘模糊不清,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仍不如常规的血管造影检查,有待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奥沃伽玛刀,X-刀(STAR系列),Co60治疗机(HMD-I)型,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断层解剖学正从横断层向多维断层、从描述向量化、从尸体向活体、从厚片向薄层、从宏观向微观、从断面向三维和四维、从单纯形态相结合功能和代谢等方向迅速发展。,在具体内容上,可展开的研究: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发育断层解剖学研究 介入放射解剖学研究 数字化虚拟人研究,学 习 重 点,识别和掌握选择性断面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通过连续断面的观察,掌握其整体形态及其变化规律。,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欲学断层,先修整体 整体与断层相结合,培养断层解剖思维 标本与影像结合,完成从尸体向活体的过渡 理论联系实际,头部横断面解剖,头部冠状断层解剖,头部矢状断层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