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n 人格的界定n 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n 人格理论学习的要领n 人格成因第一章 人格的界定n “人格 ”的词源n 人格的定义n 人格的基本性质n 性格、个性与人格的区别n 人格心理科学的特点n 人格研究的主题n 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n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格研究模式(一)人格的一般模式 ( General aspect of personality)n 主要研究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格的一般性规律(二)人格的差异模式 ( Characteristic aspect of personality)n 主要描述、解释、测量和预测人们的个体心理差
2、异第三节 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二、人格研究途径(一)人格理论研究n 当前心理学三大理论体系(学习理论、人格理论、咨询与治疗理论),人格理论在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占有主导地位。n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特质、认知(二)人格实验研究n 通过观察和操作,系统地将证据集合起来,提供可重复的结论,为理论升华提供实证基础。1.特殊规律研究策略n 如个案研究2.一般规律研究策略n 邱上真( 1973): 400名被试(男女各半),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 ( 14种需求),让被试写出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及感受,主试判断其是否有某一需求,从而将被试分为两组,比较其在测验的某一需求上是否有差异,在男女组的成就需求和
3、男生组的亲和需求上得到验证。(三)人格的临床研究n “个人在自己适当的领域内都可以超越对方,但是在这个领域之外,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三、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人格心理学体系是理论 -实验 -应用相结合的产物第四节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n 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n 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n 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赫根汉说,人格就如同 “一所漆黑房间里的一件不能直接触摸到的复杂物体,只要屋子仍是漆黑的,你除了知道它的存在外,其余一无所知,假若有一丝微光照亮了物体的一点,这样你就看清了它的一部分了 光线越充足,你就越能看清物体。 ” 第三章 人格理论学习的要领n 人格理论的意义n 人格理论
4、的向度n 人格理论的原则n 人格理论的影响因素n 正确认识人格理论的地位与作用一、人格理论的意义n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的一套看法,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和参照框架。n 人格理论所关心的问题1.她(他)是一个什么人;2.她(他)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3.她(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4.她(他)是健康的吗;她(他)会不会改变,如何帮助她(他)改变1.人格的实质和结构2.人格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3.人格的动力4.人格的健康及改变问题二、人格理论的向度(一)自由论 -决定论(二)理性 -非理性(三)整体论 -分析论(四)遗传论 -环境论(五)可变性 -不可变性(
5、六)主观性 -客观性(七)主动性 -反应性(八)均衡性 -不均性(九)可知性 -不可知性* 第一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三、人格理论的原则n 评价理论好坏的标准:1.内部一致性原则2.核心性原则3.简约性原则4.广博性原则 5.验证性原则6.提示性原则7.实用性原则 四、人格理论的影响因素(一)当时的社会背景(二)学者本身的经验(三)学者对人、社会及科学的态度(四)有关学科发展的情况五、正确认识人格理论的地位与作用(一)理论的价值1、理论研究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框架2、理论对实验研究具有指导作用3、理论对研究者的思维起过滤作用(二)理论的局限1、理论会限制思维的开阔性与探新性2、以理论为先导的研究模式并
6、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科3、理论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三)如何认识理论1、理论是人类思考的工具2、人格心理学偏重理论3、要敢于使用理论n “我认为唯有利用坏理论的残石,才能建立更好的理论。 ” Hebb(1951)(四)如何使用理论1、描述结果,真诚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人格品质,说谎是大学生最不喜欢的品质。2、解释n 弗洛伊德:延续中心n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n 艾里克森:超警戒理论、资源分配理论3、预测n 具有成瘾人格的人其吸烟、吸毒的可能性比非成瘾人格的人高。n 满意感的儿童寿命长,兴奋性的儿童寿命短。感觉寻求倾向研究n 朱可曼( Marvin Zuckerman),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感觉寻求需要的
7、先驱。n 感觉寻求:是一种 人格特质 ,是一种 探索奇异的,具有刺激性 的情境的倾向,它包括人对 新异变化 和 复杂感觉经验 的需求,具有生物进化和遗传的基础。感觉寻求量表 (Sensation Seeking Scale,SSS)n 美国心理学家朱克曼 1969年编制人格特征测量工具,早期量表由 40个条目 组成,后几经修改,已发展到第 6版 (SSS- ),由124个条目 组成。n 根据对条目的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构成 4个分量表,分别测量以下四种特质:(1)刺激性和冒险性寻求 。即渴望参加户外活动和其他 激烈的 、具有 危险性 的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为社会认可。(2)经验寻求。 即通过 独立
8、思考 和 感觉 去寻求各种 新异经验 ,包括事先不做计划或无安全保证的旅行、 穿奇装异服 、 行为怪异 、 服用幻剂或毒品 、 热衷 现代 极端 形式的 音乐和绘画 等。 (3)去抑制 。即对自己情绪激动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事物极有兴趣,如性对象、狂欢、赌博等。(4)对单调的敏感性 。即对重复、单调、令人乏味的不变环境 极度厌烦 。 跳槽n 尽管感觉寻求倾向存在 某些神经生物学 的基础,但不能完全排除 后天因素 对其影响。一个人出生后 父母的教养 、 社会角色,学习和早期环境 等等方面都有可能影响这种特质的形成。* 第一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人格成因n 遗传与生理因素n 家庭与早期经验n 学校与社会文化n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第一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第一节 遗传与生理因素一、遗传因素(一)家族史或家谱法n 如果某一人格特征的显现频率高于家族内其他人格特征的显现频率或高于其他家族同一人格特征的显现频率,则可说明遗传的作用。n 高尔顿: 977位名人,名人的亲属中有 332位也是名人,对比组中只有一名亲属是名人; 37个音乐家庭和 150个一般家庭,艺术家庭中有 64%具有艺术才能,一般家庭只有 21%的子女有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