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CT分段 纵隔淋巴结分组,图1-16:正常胸部断层, 从胸锁关节至心底层面, 间隔3-10mm,以肺窗显 示;螺旋扫描;部分薄 层高分辨率重建T:气管 E:食管 S1:上叶尖段,图1-胸锁关节层面,图2:主动脉弓层面,ARCH :主动脉弓 S2:上叶后段 S1+2:左上叶尖后段,Az:奇静脉弓 B1:上叶尖段支气管 S3:上叶前段,图3-主肺动脉窗层面,图4-奇静脉弓层面,S6:下叶背段,图5-近隆突层面,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图6-隆突层面,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图7-隆突下1cm层面,Bi:中
2、间支气管,图8-隆突下1cm层面,LUMB:左上叶支气管,图9-隆突下2cm层面,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图10-隆突下2cm层面,S4:右中叶外段/左舌上段,图11-隆突下3cm层面,B4:右中叶外侧段/左舌上段支气管,图12-隆突下3cm层面,B6:下叶背段支气管,图13-隆突下3cm层面,图14-近心底层面,B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支气管 BS:基底干支气管 MLB:中叶支气管 S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图15-近心底层面,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图16-近心底层面,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纵隔淋巴结分组,
3、(一)1996 AJCC-UICC淋巴结分组,上纵隔淋巴结 1 最上纵隔 2上气管旁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 下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巴结)主动脉淋巴结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下纵隔淋巴结 7 隆突下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9 肺韧带N1淋巴结 10 肺门 11 叶间 12 叶 13 段 14 亚段,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纵隔淋巴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属N2淋巴结第10-14组属N1淋巴结以纵隔胸膜反折点作为N1淋巴结、N2淋巴结的分界,(二)、1996标准淋巴结分组示意图,1996年新标准由于使用了CT上
4、较明显的解剖结构作为分界标记,因而在横断面的CT图像上淋巴结的定位更为容易和准确。,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CT在判断淋巴结所在位置及大小上有重要作用,在CT图象上可根据假定的6条解剖上的水平线,方便地把所见到的淋巴结归入胸部淋巴结图中的14个区中。 1, 左头臂静脉上缘; 2, 主动脉弓上缘; 3, 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 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5, 气管隆突角; 6, 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三)、1996 JACC-UICC分组标准,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第1线以上为1区, 第1、2线之间气管旁为2区, 血管前、气管后为3区; 第2、3线间之中线右侧为4R区;第2、4线间之中线左
5、侧为4L区; 第5线以下至中叶开口处之隆突下为7区; 第6线以下为8区。,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第2线下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前、外侧者为6区; 在主肺动脉窗内靠外侧者属5区、靠内侧者属L4区; 其余各区根据各别的解剖也很容易辨别。,第1组 最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位于左头臂静脉上缘水平线上方(左图线1) ,即位于左无名静脉向上、向左行走跨越气管前方的中线处该静脉上缘水平以上,第2组 上气管旁组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线2)上缘水平线以上,前述线1以下,即线1和线2之间。,第3组 血管前(3A)气管后(3P)组位于中线的淋巴结应属于同侧的淋巴结,第4组 下气管旁组淋巴结右侧:位于线2与
6、线3(右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右主支气管相交处水平线之间,气管中线的右侧 左侧:位于线1与线3(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左主支气管相交水平线),气管中线之左侧,第5组 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主肺动脉窗淋巴结)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和左肺动脉的外侧,左肺动脉第一分支的近侧,并位于胸膜反折点以内。,第6组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升主动脉、膈神经)淋巴结位于线1以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无名动脉的前方或外侧。,第7组 隆突下淋巴结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方,但和肺内的下叶支气管和动脉不相连。,第8组 食管旁淋巴结 隆突水平以下,淋巴结位于食道两侧,邻近食道壁,不包括隆突下淋巴结。,第9组 肺韧带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肺韧带
7、内,包括位于下肺静脉后壁和下部的淋巴结。,第10组 肺门淋巴结 指叶近端部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右侧还包括邻近中间段支气管的淋巴结。X线上,肺门和叶间淋巴结增大均可使肺门阴影增大。,第11组 叶间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叶支气管之间。,第12组 叶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第13组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组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图中英文缩写,Ao: 主动脉(aorta) APB: 尖后段支气管(apical post. Bron.) AV: 奇静脉(azygos vein) BA: 头臂动脉(brachiocephalic artery) Es: 食管(e
8、sophagus) LA: 左心房(left atrium) LAr: 动脉韧带(lig. arteriosum) LBV: 左头臂静脉(L.brachiocephalic v) LCCA:左颈总动脉(L common carotidA) LIPV: 左下肺静脉(L.inf.pulmonary V),图中英文缩写,LMB: 左主支气管(L./main bronchus) LPA: 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 LSA: 左锁骨下动脉(L. subclavian A) LSPV: 左上肺静脉(L.superior Pul. V. PA: 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 PM: 肺内转移瘤(pul. Metastasis) RBV: 右头臂静(R.BrachiocephalicV RCCA:右颈总动脉(commond carotid) RICV: 右颈内静脉(internal carotidV) RIPV: 右下肺静脉 (inf.pulmonary V,图中英文缩写,RMB: 右主支气管 RMB-BI: 中间段支气管 RPA: 右肺动脉 RSIV: 右上肋间静脉 RSPV: 右上肺静脉 SPR: 心包上隐窝 SVC: 上腔静脉 T: 气管 TG: 甲状腺,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