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唐诗人杜牧简介:杜牧(803约 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入卷。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喻创作。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反映现实的律
2、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生平祥见新唐书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阿房宫赋【题解】文见樊川文集。作于宝历元年(825),时作者二十三岁。“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宫赋。”(杜牧上台已文章启)本文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来讨论六国和秦灭亡的内在原因。阿房宫,秦始皇时所建宫殿。项羽入感阳,纵火烧宫,大火三月不灭。 【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
3、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三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余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
4、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哎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5、【题解】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此为其一。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乐。【原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江南春绝句【题解】江南春绝句选自唐宋诗举要。【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秦淮【题解】出自樊川文集,清人沈德潜把此诗推为绝唱,认为是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说说诗晬语)。【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赤壁【题解】七绝赤壁是杜牧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时(842844)所作的咏史抒情之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
6、08)孙权与刘备联军曾在赤壁(山名,位于今湖北蒲圻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击败曹操的军队,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黄州城外也有叫赤壁(又名赤鼻矶)的地方,和真正古战场赤壁相距不算太远。【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赠别【题解】赠别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一般据第一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句,断为文宗大和九年(835),行将离扬州幕府、赴长安任监察御史时与歌女分别而作。【原文】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寄扬州韩绰判官【题解】见樊川文集。作者于大和年间在扬州为淮南节度使府掌书
7、记,与韩绰同僚交好。此诗当是离扬州去长安后作。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并于戏谑中表现出对扬州的深情依恋。【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山行【题解】见樊川文集。诗以秋日明丽山景,写出欢快情怀。寥落悲秋,是诗歌常调,此诗推陈出新,不仅绝无悲凉意,更唱出春不如秋,霜叶红于春花之情。【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题解】唐人、北宋人所编作者文集及全唐诗未收,初见于南宋谢枋得所编千家诗。相传杜牧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时,颇好当地名酒。年年清明,就饮城西杏花村黄姓酒肆。【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