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体裁对比分析.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9631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体裁对比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体裁对比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体裁对比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体裁对比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体裁对比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学术期刊论文中英学术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体裁对比分析摘 要:本文采用 Swales 最新的 CARS 体裁结构模型,以材料科学为个案,考察了当前语境下实证型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中英文文本修辞结构的异同。研究发现:Taylor and Chen(1991)识别的“文本愈英美、细节化愈深” 的趋势在较高的体裁结构层次(即言步)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但是在较低的“步骤” 层次遭遇挑战,尤其是诸如“申明研究的中心地位” 等步骤,在修辞方面明显偏离了对非英美科技文本体裁的传统认识。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语境的发展、学科的社群异质性和知识构建过程中的知识沟等多方面因素,对国内学者中英文学术文本修辞结构

2、具有明显的操控效应。关键词:修辞结构 体裁对比分析 学科社群一、引言非英美学者期刊论文的引言部分在写作风格方面区别于英美学者,如较短的文本长度、较多的非常规修辞结构及较低的修辞结构拓展度(elaborateness) 。应用语言学研究大多将之归咎于不同国家的知识文化(national intellectual styles) ,边缘社群相对偏小的团体规模、发展欠完备的体裁规约与市场经济环境等(如Ahmad、Fakhri、Taylor&Chen,1991) 。Applied Linguistics 在第12卷第1期刊载的 Taylor&Chen对比话语分析中的语言、文化及亚文化现象:英美与中国科

3、学家的论文 ,是比较中外科学工程领域文章引言的代表性著述。该文作者通过采用 Swales 早期的 CARS 言步模型,在对31篇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造成修辞结构差异的学科性及体裁等因素,并明确指出:1.典型体裁结构在两类中国科学家的引言章节文本(CNE 与CHN)中均处于主导地位,因此“ 不存在因汉语言本身特点导致的中国特色的科学写作” 。2.在中国科学家写作中言步拓展度较低或非常规言步较为常见,进而导致中国学者的引言章节“明显偏短” 。文献引用与文献回顾 均表现出“文本愈英美、细节化愈深” (Anglicization plus elaboration)的趋势。3.国内学者偏向低拓展

4、度的论述的现象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科学传统缺乏批判性特质以及科研条件中的文献资源普遍不足的表现。约十年后,有关中英学术期刊论文的体裁对比分析开始在国内应用语言学界获得重视。国内研究从金融、商务、法律、旅游以及医学等自然及社会科学文本的应用语言学分析入手,例如冯金金、倪红梅、陈洁、余丽文、胡荣、靳慧荣、冉井芳等人,将研究视角深入到步骤(step)层次,大多进一步证明了 Taylor&Chen 研究结论。然而,上述研究在数据分析的交叉检验和相关语料库构建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且国内研究人员均采用 Swales 的1990年体裁结构分析模型,未能有效关注该模型近年来的诸多进展;同时,当代社会语境相较

5、于文献 Taylor and Chen 两位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考察的已有明显不同,国内生产总值、国家研发投入、R&D 人员、SCI 收录论文总量,以及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排名均迅速发展。本文基于最新的 CARS 模型,重新考察了中国科学家近期的期刊论文引言章节,旨在透视当前中国语境下修辞结构的差异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对 Taylor and Chen 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的同时,以彰显业内人身份和研究创新为目的,探讨了国内学者对“符号资源(semiotic trade)的使用、改变与创新及相关技巧”。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及问题为了与 Taylor and chen 的研究对

6、应,本文选取中国材料科学家的文本作为分析对象因为前者考察的若干学科都可大致划归为宏观意义的材料科学。另外,考虑到中国材料科学家相较于国内的其他自然科学界同行拥有更高的国际学界认同度,本文主要考察当前语境下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期刊论文文本(以引言为例)是否已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变化的影响,与20世纪80年代末的文本呈现相比是否出现较为明显的修辞结构变化。研究从以下三个主要问题入手:1.是否存在“中国特色 ”的科技写作?中国科学家的期刊论文引言章节是否常见非常规言步/步骤?2.与英美科学家相比,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引言章节是否在拓展度上有所不足,比如相对较少的文献引用等?3.除了批判性文化和文献资源

7、的缺失或不足之外,当代科技与知识构建过程中的本地或然性因素在国内学者科研文本呈现方面所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二)期刊论文引言章节语料库的构建本文自建的体裁比较分析语料库(CCGA)分别基于三组不同类型的实证型文本,即:英美学者的母语文本(NSE) 、中国学者发表在国内英文期刊上的英文文本(CNE)与国内中文期刊上的中文文本(CHN) ;为了便于数据对比还提供了本文作者对 CHN 文本的英文“硬译”(CHN-T) 。来源期刊按照其2003年 SCI 影响因子和材料科学专家的建议选取,均为国内外相应材料科学社群的主流期刊,所有文本的发表年限均在2004年2006年之间。引言章节的语料提取自各组别中

8、随机抽取的10篇文本。(三)研究框架与分析工具参照 Taylor and Chen(1991)以及 Burgess(2002) ,对自建语料库内的材料科学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言步分析仅统计了原始数据以供对比。鉴于相关分析框架 CARS 模型的发展,本文采用了Swales 于2004年最新整合的版本(该模型与 Taylor and Chen 所使用的早期版本区别如下图所示),并在文本标注和分析的过程中使用了 WordSmith4.0软件。表1:CARS (Swales 2004)与早期版本的比较CARS 早期版本( 1981/1984) CARS 最新版本(2004)言步1:构建研究范围通过标示研

9、究的中心地位,通过说明当前的专业知识或通过梳理核心特点言步2:概括前人研究言步3:为自身的当前研究做准备通过指出研究空白、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或通过质疑前人文献言步4:介绍自身的当前研究通过陈述自身的研究目标或通过简述当前研究计划 言步1:构建研究范围 I步骤1:申明研究的中心地位(在研究领域及/或现实世界里) I(1)步骤2:提供背景知识(包括阐释、定义、明晰(术语/概念) I(2)言步2:确定研究空间 II步骤1A:指出研究空白(包括质疑以往结论、提出疑问、指出前人研究的局限性) II( 1)步骤1B: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向拓展(包括延续过往研究传统、提出假设) II(2)步骤2:正面论证研究

10、的必要性 II(3)言步3:占据研究空间 III步骤1:简介自身研究的目的 III(1)步骤2:描述自身研究的步骤 III(2)步骤3:提供自身研究的主要发现 III(3)三、研究结果(一)言步层面的一般类型差异在中外科学家的三组文本中,可以观察到 Swales 最新 CARS 模型中的所有三类言步及从属的八个步骤,不过其中也不乏明显有异于典型 I-II-III 言步结构的变异趋势,主要涉及:a)是否省略言步2;b)是否省略言步3;以及 c)通过并行或从属言步实现不同的拓展度(即言步循环性) 。需要强调的是,并未发现明显不同于 Swales 所述典型修辞结构的排序 ,共有8篇引言章节完全按照

11、I-II-III 的言步结构,9篇采用了拓展度较高的言步复现模型(见表2) 。言步删节现象在英美学者文本中仅出现一次,其余3次均见于中国科学家的文本。另外,中国科学家的1篇中文文本(CHN)以及2篇英文文本( CNE)省略了言步 II(通过指出研究空白、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或通过质疑前人文献为自身的当前研究做准备) ,而且省略了言步 III(占据研究空间)的也仅见于1篇中国科学家的中文文本。表2:话语结构的选择:CCGA(2006)vs.Taylor & Chen( 1991)引言修辞结构 英/英(NSE) 中/英(CNE) 中/中(CHN)CCGA T & C CCGA T&C CCGA T&C

12、 CCGA T&CI-II-III (1-2)-3-4* 0 3 4 3+3+1 4 5+3+1I-III ( 1-2)-4 1 0 2 0 1 0I-II ( 1-2)-3 0 0 0 0 1 0(I-II ) n-I (1-2)-3)n-1 0 0 0 0 1 0(I-II ) 2-III ( 1-2)-3)2-4 1 4+1+1+2 2 1+2 2 1(I-II ) 3-III ( 1-2)-3)3-4 3 0 0(I-II ) n3-III (1-2)-3)n3-4 0 0 1(I-II ) n-I-III (1-2)-3)n- (1-2) -4 5 2 0根据表3,三组文本中言步的拓

13、展度(包括并行及从属)符合Taylor and Chen 确认的“文本愈英美、拓展度愈高 ”趋势,其主要体现为言步长度(如每一言步的总单词数及平均长度)以及文本中言步的删节、排序和拓展度方面的差异。无论是使用中文或是英文,国内学者文本引言章节的三个言步普遍偏短。以英美作者文本为参照系,中国科学家的中、英文文本言步 I 的标准化拓展度(按总单词数计)为(0.55,0.66) 、言步 II 为(0.65,0.79) 、言步 III 为(0.50,0.48) 。若按 Taylor and Chen(1991)每个言步所含语句总数统计,上述趋势仍然存在。表3:言步的拓展度:CCGA(2006)vs.T

14、aylor & Chen(1991)文本组别 NSE CNE CHNCCGA Taylor & Chen CCGA Taylor & Chen CCGA Taylor & Chen言步 长度 I 7.6 1 2.6 4.7 1 3.9 3.7 1 3.82 13.2 2 6.6 2 4.4II 2.2 3 2.4 2.7 3 2.2 1.3 3 2.1III 3.3 4 1.4 1.8 4 1.3 1.7 4 2.9循环性 I 2.8 1 N/A 1.5 1 N/A 1.8 1 N/A2 2 2II 2.4 3 1.0 3 1.6 3III 1.2 4 0.9 4 0.7 4句子总数 27.7

15、 17.7 10.0 11.8 9.8 10.7“文本愈英美、拓展度愈高” 的变异趋势亦体现在中外科学家期刊论文的文献引用数量(见表4)方面;本文研究所基于的语料中甚至有一篇中国科学家的中文引言章节没有任何参考文献。但不能简单地将之归咎于文化因素,具体在地化的知识、规范协商强度及社群成员的不同实践活动等方面,均可能对具体文化/价值观的最终文本呈现有决定作用(详细讨论见第4部分) 。表4:不同组别文本的文献引用量比较文献引用 文本组别 NSE CNE CHN分析模型 CCGA T & C CCGA T & C CCGA T & C引言 19.1 9.3 9.4 3.9 5.3 2.1全文 25.

16、8 16.4 13.4 8.9 9.8 5.8(二)步骤层面的复杂文本呈现在言步层面以下,并非引言章节所有的步骤都体现“文本愈英美、拓展度愈高”的修辞结构趋势(见表 5) 。实际上,言步1的第一步骤反映出来的趋势大致与之相反,而言步2的否定类步骤(指出研究空白)和言步3的大部分步骤则符合上述趋势。表5:材料科学期刊论文引言章节的言步/步骤结构对比:中英科学家社群言步 考察范围 NSE CNE CHN(T)Per Intr* Distr* Per Intr* Distr* Per Intr Distr*1 (作为整体的)言步 I 2.8 100% 2.0 100% 1.7 100%步骤1:申明中

17、心地位 0.9 60% 1.1 90% 1.3 100%步骤2:提供背景知识 3.1 100% 1.8 100% 1.8 100%2 (作为整体的)言步 II 2.3 100% 1.0 80% 1.6 100%步骤1:指出研究空白 * 2.1 80% 0.9 70% 1.3 80%步骤2:前人基础上正向拓展 0.2 20% 0.1 10% 0.2 20%步骤3:正面论证必要性 0.5 50% 0.3 30% 0.4 30%3 (作为整体的)言步 III 1.1 100% 1.0 90% 0.8 80%步骤1:简介研究目的 1.1 90% 0.6 60% 0.6 60%步骤2:描述研究过程 0.

18、7 60% 0.7 60% 0.7 70%步骤3:提供研究发现 0.5 50% 0.2 20% 0.1 10%(单篇引言Per Intr.一栏为标准化数据,分布比率Distr. 一栏为相应言步或步骤在各自子库篇章总数的出现情况。 )文本通过比较分析提供的数据,发现在提供背景知识 I(2) 、指出研究空白 II(1) 、正面论证研究的必要性 II(3) 、简介自身研究的目的 III(1)等步骤中, “文本愈英美、拓展度愈高”的修辞结构趋势主要体现在英美学者的文本中,其他步骤(包括 I(1) 、II(1) 、II( 2)和 II(3) )在国内英文语境下的出现频率均低于国内中文语境的表现。与 Ta

19、ylor&Chen 描述的修辞结构趋势相悖,第一言步的所属步骤申明研究的中心地位 I(1)在国内学者中英文两组学术文本的起始部分明显受到青睐,分别覆盖90%的中文语境以及所有的英文语境,大大超过在英美科学家文本中的出现率(60%) 。而分属第二、三言步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向拓展 II(2)以及描述自身研究的过程 III(2)则未能体现出明晰的修辞结构趋势。实际上,前者作为言步 II 并不常见的步骤,其平均长度为0.2句,在英美学者母语文本和中国科学家的中文文本中的出现率仅为20%,只略高于在国内学者英文文本中的分布(后者平均长度为0.1句、覆盖率为10%) ;而作为言步3的重要步骤之一,对自

20、身研究过程的描述在三组文本中长度均为0.7句,且分布率都在70%左右。该结果不但是对东方文化隐晦/保守传统理解的直接挑战,还反映出研究过程设计是材料科学文本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重要的创新点。四、讨论及结语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较高层次的体裁结构(即言步)上,中外科学家期刊论文引言章节表现出较强的“文本愈英美、拓展度愈高”趋势,而在较低的体裁结构(即步骤)上则未尽如此,仅有62.5% 的修辞步骤大体符合上述趋势,比 Taylor and Chen 的发现更为复杂。这恰好符合 Bhatia 的研究发现,即修辞步骤层面上的跨文化差异更为复杂。除却宏观的“社会文化” 差异,有必要综合分析社群同异度、单

21、位实践,以及学科濡化与知识沟等因素。首先,关于社群异质性对修辞结构的影响,可以从言步1的两个步骤在三类文本中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修辞结构趋势中得到佐证。从申明研究的中心地位的 CHNCNENSE 到提出背景知识的NSE CNECHN ,对传统的对比修辞认知构成挑战。非英美学者过去常被认为生存在规模较小的本地学科社群下,为了吸引范围更广的读者,倾向使用偏松散、更多背景叙述型的论文开头,而其明确的研究计划以及社群内部成员间的高熟识度或可使作者无需采用类似于 I(1)的高强度自我推销手段。然而,目前国内材料科学从业人员在中文出版语境下的学科社群显然要比众多其它非英语国家的本土学科社群更大、拥有更高的社群

22、异质性。目前,国内至少有超过40万名材料学科的研究及工程人员,逾300家研究机构,至少200多个高校专业。2003年,国内高校约有73000多名本科生修读材料科学专业,与美国的规模相当。相对于使用中文媒介的国内学科社群,英文媒介的使用群体在国内的成员规模及组成上要显得单薄得多,这也是 CNE 文本在修辞结构趋势上反而不及 CHN 文本更接近 NSE 文本的部分原因。其次,Taylor and Chen 曾否认本土编辑部门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影响,Canagrajah 对此也仅是略加提及。但国内出版语境下机构行政化的现实和学术社群成员的学术压力已造成编辑部门与投稿人之间严重的话语权失衡。 “我国科

23、技期刊大多由于盲目追求所谓的信息密度,拼命压缩论文内容,甚至不惜删减有价值部分,使论文的学术价值大打折扣,这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和对科学的追求是背道而驰的”。为了赢得作为“ 守门人”的刊物编辑的认同及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国内科学家论文的引言章节不得不在学科规范和本土实践(尤其是当本土编辑部普遍倾向相对简短的篇幅时)之间取得平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作者采用更具促销型的修辞策略,而无法大篇幅拓展有关背景知识的内容。此外,知识传播中的技术革命往往为了获取现代数字期刊数据库所需的高额费,从而加大原有的知识沟。截至2007年,仅有不足4%的中国高校购置了超过100个电子数据库,约13%的高校拥有5099

24、个电子数据库,而超过半数的高校购置的数据库尚不足20个。不仅如此,国际电子出版巨头 Elsevier 近期大幅提高与中国高校的合约要价,从2008年起三年内大约年均提价15%,销售其 ScienceDirect 期刊数据库,客观上形成制约文献获取度的瓶颈。新世纪语境下的学术论文写作是一项多重相关人士协作的社会化活动,对文本呈现方式差异的解释往往可以诉诸多方面的因素。除了传统的文化动因,还应考虑学科社群的异质性、参与人的单位实践、具体在地化的知识及规范协商强度以及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电子技术应用)带来的知识沟对修辞操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自建文本库(CCGA)的语料分析,考察中国(材料)学科社

25、群的特殊性和国内学者文本修辞结构的微观特征,从中解读传统中国文化影响下学科社群成员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参与意识以及学科社群内部作者与编辑、审稿人之间高效、频繁、深入的沟通对文本表征产生的最终影响,希望对学术写作教学有所启示。(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级学术英语写作立体课程模式之构建”SCG98以及宁波大学学科项目XKW09032的系列成果之一。在研究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徐亮和黄大网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注 释: CARS 言步模型是 John M.Swales 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期分析学术论文引言章节修辞结构的四言步框架,并于1990年修订

26、为经典的三言步模型,近几年作了进一步完善。言步是指实现某一修辞功能的文本片段,而步骤则是实现言步修辞功能的下辖交际目的,两者均可以是短语、句子、或段落(Swales 1990) 。 大致相当于 Swales(1981/1984;参见 Taylor & Chen 1991)模型的言步(move)2,或 Swales(1990)模型的言步1步骤(step )3。 在新模型中, “回顾前人文献”不再作为单独的言步,而是拥有不同的修辞功能, “指出研究空白” 只是言步 2的否定类修辞策略,对应的还有“在前人基础上正向拓展 ”以及“正面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协助“确定研究空间 ”。另外,言步 3中使用了 “

27、描述研究步骤”替代“简述论文结构” 或“介绍自身研究”,具体原因将在本文第 4部分讨论。 Taylor and Chen(1991)识别的非常规言步(即“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 当前研究的重大意义 ”)实际上已被 Swales 最新版本的 CARS 模型纳入其第三言步,但本研究的语料库数据中并未发现相应策略的使用。 Li(2006:171)也注意到“ 中国学者期刊论文的开头倾向于说明探讨的研究领域为热门话题,但英美论文并非如此”。 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日益受到欢迎,但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业绩评价系统中仍处于较低的认同度,这也影响了学科社群成员向该类期刊投稿的

28、积极性。参考文献:1Ahmad ,U.K.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Malay:rhetoricin an emerging research communityA.In A.Duszak(Ed.) ,Culture and styles of academic discourseC.Berlin: Mouton de Gruyter,1997.2Fakhri,A.Rhetorical properties of Arabic research articleintroduction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4,36(6)

29、.3Taylor,G.,& Chen,T.Linguistic,cultural,and subculturalissues in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Anglo-American and Chinese scientific 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3).4Swales,J.M.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setting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hanghai ,China: S

30、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0/2001.5Feng ,J.J.(冯金金)Research articles in cardiology:Macro- structure and anticipatory “it“ in the discourse(中英医学界心脏学科科研论文体裁结构及先行词”it”结构的对比研究)D.Unpublished MA Thesi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China,2001.6Ni , H.M.(倪红梅).Genre analysis of Chinese res

31、earch articles(中国科研论文的体裁分析)D.Unpublished MA,Beijing University of Astrology and Aeronautics,2002.7Chen,J.(陈洁).A Genre-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Finance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以体裁分析对中英文金融学科技论文引言的对比研究)J.Unpublished MA,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3.8Yu,L.W.(余丽文) .A study

32、on the genre of Chinese andEnglish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汉英学术论文引言体裁研究)D.Unpublished MA Thesis,Wuhan University,2005.9Hu,R. (胡荣)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roduction sectionof research articles i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English periodicals(中外英语期刊引言部分的对比研究)D.Unpublished MA thesis, Huazhong

33、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0Jin,H.R.(靳慧荣)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nses inmedical RAs by Chinese and English writers(中国和英美作者撰写的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中时态运用的对比研究)D.Unpublished MA Thesi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6.11Ran,J.F.(冉井芳).A contrastive study on generic structures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

34、e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英汉应用语言学类学术论文引言体裁结构的对比研究)D.Unpublished MA thesi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6.12Bazerman,C.Shaping Written Knowledge: The genre anda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article in scienceM.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8.13Burgess,

35、S.Packed houses and intimate gatherings :audienceand rhetorical structureA.In J.Flowerdew(Ed. ) ,Academic DiscourseC.London: Longman,2002.14Scott ,M.WordSmith4.0.Oxford,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5 李恒德,师昌绪.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3.16V.K.Bhatia,Analys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

36、ionalsettingsM.London: Longman,1993.17U.K.Ahmad,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in Malay: a situateddiscourse analysis.”D.vol.Ph.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7.18K.M.Fredrickson and J.M.Swales , “Competition and discoursecommunity: Introductions from “Nysenska Studier”.” Z.in Text and talk in pr

37、ofessional contexts,B.-L.Gunnarsson ,P.Linnell,and B.Nordberg,Eds.Uppsala,Sweden: ASLA ,1994.19 金碧辉, Leydesdorff,L. ,孙海荣,张望,岑浙波 .中国科技期刊引文网络: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 (2).20Canagarajah, A.S.A Geopolitics of Academic WritingM.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02.21 黄劲松,谭艺曼,彭超群.进行对比找对策、立足国

38、内向国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 (3).22Huang ,D.W.Dynamic and Multiple Writer Identity acrossCommunity BoundariesThe socialization of a junior Chinese materials science writerP.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ssues of Identity in and across Cultures and Professional Worlds”,The University for

39、Sports Science(IUSM ) ,Rome,Italy,2007, October 2527.23Vallone,R.P. ,Ross,L.and Lepper,M.R.The hostile mediaphenomenon: Biased perception and perceptions of media bias in coverage of the Beirut massacr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5,49,577585.24 朱文岩,白崇远.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建设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